书城社科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3017900000033

第33章 “汉奸”李矛与“敬业者”金昶佰

今年1月27日,在韩国羽毛球超级赛男单冠军争夺战中,中国选手林丹不敌韩国选手李炫一,并与对手的教练、中国男队前主帅李矛激烈冲突,甚至险些动武。此事引起媒体、网民的高度关注,一些人甚至慷慨激昂地大骂李是“汉奸”。如此情景,不禁使人想起在几年前的第14届韩国釜山亚运会上,率领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两次击败韩国队夺得冠军的韩国队前教练金昶佰。

在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上,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一举夺冠,其中来自韩国的教练金昶佰功不可没,令人钦佩。金昶佰曾是韩国女子曲棍球队教练,带领韩国队夺得过亚运会冠军、世界冠军杯冠军等多项桂冠,为韩国队走向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来到中国执教中国女曲,由于工作兢兢业业,训练认真科学,要求严格,所以在短期内改变了中国女子曲棍球的落后状况。在釜山亚运会前,他立誓要带领中国女曲夺得第一个亚洲冠军。他十分清楚,在中国队夺冠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最主要的对手就是韩国队,所以他的整个准备工作都是围绕如何战胜韩国队展开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次亚运会上,中国女曲两次打败韩国队,夺得冠军。率他国球队打败自己祖国的球队夺冠,金昶佰作何感想自然为众人关注。在兴奋之余,他又难过:“我是中国队的教练,看到这一夺冠时刻,我非常高兴,但是由我带领中国队将韩国队打败,我的心里又非常难过,毕竟我是韩国人。”当然,他知道:“金牌只有一个,即使中国队赢了,我只能对家乡人说声——对不起。”“在中国,我是一名老外,一个外国人在国外努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的故事就是这么简单。韩国球迷至今对我很支持,我想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吧。”出人意外的是,韩国民众、韩国舆论对此也深表理解,不仅没有骂他“韩奸”“卖国”,反而认为他“首先是中国队的教练”“只是做了一个教练该做的而已”,“冠军就应该是他的目标。他应该这样做,他做得好”。不少韩国人甚至还为他的新成就感到骄傲、高兴。韩国向来以民族主义情绪强烈著称,金昶佰竟以打败韩国队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韩国民众对此竟也如此大度,说明韩国对外“开放”已久,虽然感情上不可能没有矛盾、难过和痛苦,但人们已能较为理智地将“爱国情感”和“职业道德”区分开来。

当时,我国国内从媒体到普通民众对金昶佰也是一片赞扬,认为这是敬业精神的体现,是“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的体现。现在,为何不能以同样的态度、标准对待要求李矛呢?

其实,在全球化时代包括运动员、教练在内的人才跨国流动实属正常。对此,人们的观念必然有个逐渐适应、转变的过程。十几年前,《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认为运动员和教练都不应“出走”,更不应代表异国打败中国队:“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见利忘义,把爱国丢得远远的。这种人可以忘掉自己是中国人,忘记自己掌握的这点本事全是祖国培养出来的。有的人在国内名声已经不小,待遇也不算低,可是还要和外国比。跑出去,干什么?或者当教练,把祖国培养出来的本事全教出去,或者代表给他(她)钱的一方,同自己过去的战友、祖国的亲人对垒拼命。这种场面,甭管是输是赢,凡有爱国良知者,心里总不是滋味。”(《中国女排重新崛起的启示》,《人民日报》,1996年9月20日)现在,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活的变化正在一点一点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所以,十年后,当郎平赴美任教、有可能在奥运会上与中国队对抗时,《人民日报》则以记者采访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徐利的方式表明自己全新的观点:“如何理解爱国主义──针对有些人将郎平是否接受美国排协邀请视为爱国不爱国的标志,徐利说,郎平接受还是不接受美国排协的邀请,都是一种职业行为。中国排协理解一些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感情。美国排协和郎平本人的选择,都会是理智的,不是出于感情。不能说郎平执教美国队就是不爱中国了。郎平如果在做出决定时有所顾虑,可能正是基于国人的上述看法。当今的竞技体育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广泛交流,中国的乒乓球、体操等优势项目有不少教练员在帮助别人提高水平,女曲、水上等落后项目则请来美国、韩国等国家的高水平教练,难道能说他们都不爱自己的国家吗?”(《如果郎平执教美国女排》,《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

包括李矛、郎平指导异国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对垒拼命”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对我们民族精神是否理性、成熟的重大考验。因为举办奥运会不仅是对综合国力的检验,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检验。奥运会是机遇,更是挑战。唯愿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展示我们的综合国力的同时,更以健康、开放的民族风貌向世人证明中国确是“和平发展”的。

(发表于《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