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3021300000006

第6章 妲己——祸国殃民狐狸精(3)

鹿台的工程远比纣王想象的还要浩大,花费的钱粮、人力不可计数,劳役们的工作十分辛苦。各家的男丁,三个里面有两个要被征去当苦力。有钱的人可以出钱免除劳役,没钱的人只能被官兵抓走。百姓备受惊扰,苦不堪言,有的关门闭户,有的全家逃亡。督造工程的官兵又十分残暴,肆无忌惮地欺凌虐待百姓,累死、打死劳役无数,尸骨都填在了鹿台之内。越来越多的百姓逃离朝歌,甚至离开大商,到别的地方避难。

纣王越来越离不开妲己了。妲己可不仅是以色侍君,她会在他累了的时候帮他捶捶腰,在他休息的时候给他跳支舞,在他批阅奏章的时候偶尔还会就国事发表一番见解,让纣王万分欣喜,觉得找到了一个贤内助。虽然别的妃嫔也会做这些事,可是和妲己比起来,她们那些个循规蹈矩的模样,简直乏味至极。纣王曾经开玩笑地对妲己说道:“美人儿,我看要是把这些奏章都留给你,恐怕你比朕批得更快,改得更好吧。”

妲己也以玩笑回应道:“就怕大王舍不得把它们给妾啊。”

纣王不禁笑道:“有什么舍不得?比起你来,那些都只是粪土,哪能和我的美人相提并论!”

妲己也笑:“妾倒也不想要那些东西,只想让大王兑现一个承诺。”

纣王有些迷糊:“是何承诺?”

妲己娇嗔道:“大王忘了吗?当初大王不是说,等杀了姜后,就封妾为王后吗?”

纣王又笑:“原来是这件事,朕早有此意,只是那时候事务繁多,有些忙得抽不开身了。好,朕这就昭告大臣,立你为王后。”

谁知纣王连诏书都没写出来,便遭到群臣的反对,尤其是以王叔比干为首,死谏不让。比干说:“苏娘娘在朝廷中并无威望,于天下也没有功德,更没有为王室生育子嗣。以苏娘娘为后,难以服众。”纣王一时难以辩驳,又不想跟亲叔叔闹僵,只好推迟了封后的决定。可是他曾对妲己许诺过,因而两面为难,内心对比干由敬重变成了埋怨。而妲己认为比干挡了她入主后宫之路,言语之中又对她十分轻蔑刻薄,心中更是暗恨不已。

鹿台终于修建完成,纣王将各方进献的奇珍异兽、珍贵宝物全部收于其中,供他和妲己终日赏玩。

鹿台之外的郊野中,妲己命人在树上挂满肉块,名曰“肉林”,还挖筑了石池,倒满美酒,名曰“酒池”,整日陪纣王及众亲近仆人游戏于“酒池”与“肉林”之中,甚至还让数百名男女奴仆裸体互相追逐嬉戏。每当玩到兴起之时,纣王神情癫狂,大吵大叫,完全失去了一个君王的威严。

朝堂之上又空旷了数日之久,大臣们想要议政,却见不到纣王的面。比干实在看不惯纣王的荒淫行为,与另一个王叔箕子相约一同面见纣王,不惜以生命相威胁劝纣王回去上朝,让他不要为了女色而置国家大业于不顾。两人一同来到鹿台禁苑,比干性情耿直,推开守卫武士,而箕子则被挡在宫门之外。

比干闯进来的时候,正见到纣王、妲己与一班仆从在肉林里嬉戏,场面不堪入目。比干大怒,高声数落纣王,说他把先帝的脸都丢尽了。纣王因比干是自己叔父,不想理会,于是让武士带他出去。比干见不能说动纣王,便转向纣王身边的妲己:“你这妖女,如何来祸国殃民,身为天子宠妃,却终日引诱大王沉迷于酒色之中,誓必要亡我大商江山!今,老夫非取你性命,否则,大商亡矣!”说罢就从武士手中夺得兵器,向妲己刺来。

纣王大喝道:“比干,住手,朕整日听你啰唆,难得有佳人相伴清静,还不快退下,不然,别怪朕翻脸!”说罢上前两步,一把抓住比干,扔出一丈之外。

妲己依偎在纣王怀中:“大王,妲己听闻圣贤忠诚之人,其心有九窍灵通,不知比干王叔是否也心有九窍呢?如果真有九窍,可见忠心日月可鉴,便可赦免他的不敬之罪,大王,如何?”

纣王看着倒在地上的比干,笑了笑说:“不错,就依妲己之言,来人,取比干心窍来看。”众武士一听皆愣在一边,纣王见状大声呵斥道:“还不动手,不然,朕活剥了你们。”众武士不得已上前押起比干,施以剜刑,比干因年老,痛晕过去,片刻间没有了气息。

武士取了比干跳动的心呈给纣王和妲己看,妲己笑说:“大王,这心与普通人的并无两样,看来王叔忠心是假,狂言欺君、沽名钓誉才是真。大王如今杀了这奸臣,实乃英明之举。”

纣王冲着武士一挥手:“以后再有人胆敢私闯鹿台禁苑者,皆此下场。”

众武士抬着比干的尸首走出鹿台宫苑,箕子见其状惨不忍睹,担心纣王也会对自己下毒手,便佯装疯子,终日闭门在家,以此保全性命。

比干死了,箕子又“疯”了,引起满朝轰动。大臣们个个心惊胆战,除了费仲等奸佞小人继续以阿谀奉承向纣王邀宠,那些忠心为国的文武官员全都满腹心事,犹豫着该继续辅佐昏君还是另投明主。

一个冬日,纣王与妲己在鹿台共饮,忽然天降大雪。待雪停之后,纣王就携着妲己,凭栏看风景。这时纣王看见西门外有一条小河,河水并未冻结,几个行人正在赤着脚蹚水过河。其中有个老者,踏在冰凉的河水里却神态自若,健步如飞,丝毫不像怕冷的样子;另有一个年轻人,却冻得瑟瑟发抖,一步一颤,满脸胆怯痛苦之色。纣王觉得稀奇,对妲己道:“怪了,怎么有这种事,你看那老者渡水,一点也不怕冷,走得又快。这少年却反而怕冷,行走甚慢,这不是颠倒了吗?”

妲己说:“陛下有所不知,这老者之所以不怕冷,是因为父母生他的时候正年轻,精血旺盛,形成的胎儿骨髓丰满,故而可以抵御寒气。至于这少年,则是因为出生时父母年岁已老,气血已衰,胎儿骨髓不满,体魄形同老迈,故而畏寒。”

纣王不信:“你骗朕的吧,人都是由父精母血而生,自然少壮老衰,哪有什么不同?”

妲己笑说:“陛下若是不信,就叫人剖开他们的腿骨,看看便知。”

纣王于是传旨:“来人,命当驾官到西门去,把那渡水的老者和少年带过来。”

一老一少被带到台前,纣王下令:“用斧子劈开他们的胫骨,然后拿给朕看。”

老人和少年大声求饶,纣王不理。片刻惨叫声传来,两个人的腿都被砍断,众人一看,果然如妲己所说,老人骨髓满,少年骨髓浅。纣王大喜,连夸妲己见多识广,命人把老者和少年的尸体抬走。

纣王只为了美人一句话,就让无辜百姓遭受惨刑,大臣们听闻此事,纷纷摇头叹气。这个苏娘娘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狐妖,把大王迷得失去了神志,连一点仅存的道义都不讲?

没过多久,纣王的庶兄微子就因为不满纣王的荒淫暴行,收拾行装偷偷离开了朝歌,找个避世之处躲了起来。

玩火自焚

纣王的暴政终于引起了天下百姓和诸侯大臣的不满。各部落、诸侯国纷纷起义,要推翻殷商的统治,另立贤德之人为王。最后,众人纷纷投靠以仁政著称的西岐,集结成了统一的伐商大军,建立政权并取国号为周。其时,西伯侯姬昌已经病逝,他的次子姬发为西岐首领,称为周武王。

纣王根本没有将西岐小邦周的军队放在眼中,他照旧终日与妲己饮酒行乐。

直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大军在孟津与叛商各部落大军会师,并立下讨商战书。伐商大军在周武王姬发的统率下,浩浩荡荡地开到牧野之地。

纣王这才从淫淫自乐中清醒过来,一面急调商军主力回师,准备亲自率兵迎战,另一方面,把朝歌的奴隶和平民也都仓促地武装起来,组成临时军队。

牧野之地,周军四万余人与商军十七万人展开大战。纣王以为,凭借商军的数量,无论如何不会败给小小的周国。哪知道商军之中已有大批兵士对纣王不满,尤其是奴隶和百姓组成的队伍,几乎马上就向周军投降。周武王见到这情形,鼓动剩下的军队也倒戈起义。最终十七万人的部队几乎全部倒戈,引导周军攻打纣王。纣王大败,带着身边的余兵逃回都城朝歌,闭门不出。

很快,周武王就率周师主力追至朝歌城下。

纣王命人死守大门,自己与妲己来到鹿台宫苑,下令将柴薪等引火之物积于台下,他不想让这么华贵的鹿台落入叛军的手中。

“大王,不好了!”一侍卫来报,“叛敌已杀进王城。”

纣王愣住了,“怎么会这么快?”

“大王,是守门的将士叛变,打开了城门。”侍卫的声音在发抖。

纣王听到外面的喊杀声,面目突然狰狞起来:“来人,传朕的命令,全城抵抗,只有战死的大商邑子民,没有偷生的。违令者,当场斩!”

待侍卫出去后,纣王对妲己说:“美人不要怕,朕自登王位至今,四处征伐,杀敌无数,四海皆臣服。区区小周邦,不足为惧。就算万一朝歌失守,你也可以逃出城去。他们要的是朕的命,只要朕在这里,没人会顾得上抓你。”

妲己见周军势如破竹,眼看击溃了商军的防线,吓得浑身颤抖,眼泪汪汪地问:“大王,他们都说妾是狐妖之身,要令大商灭亡。如今大商真的危亡了,大王会相信他们的话吗?”

纣王怒道:“朕才不会相信那些鬼话。姬发小儿很不仗义,要反叛就放马过来,何必要以一个女子为由妖言惑众?什么借口不好找,非要找女人作为借口,真是厚颜无耻!”

“大王……”妲己依偎在纣王怀中,一边装出感激涕零的样子,一边琢磨着一会儿怎样逃跑。

纣王终于催道:“美人快走吧,再不走,叛军就要攻进来了。”

妲己试探着问:“那么,大王该怎么办?”

纣王把头一昂:“朕就在这儿,等着姬发小儿,看他能奈我何!”

“那么大王要保重了!”妲己说完这句话,向纣王纳头一拜,转身就走。

眼看妲己的身影消失在宫苑之外,纣王回头命令侍卫将鹿台周围的柴薪点燃。不过片刻,鹿台就被熊熊烈火包围。纣王带着大商的奇珍异宝,宫苑楼阁,侍从妃嫔,一同葬身于火海。

妲己逃出城门,被周军截获,押往刑场斩首示众。这个祸国殃民的毒女子,终于为她的荒淫恶行付出了代价。

人物点评

妲己,一个背负千古骂名的蛇蝎美人。她惯用诡计,施虐成性,陷害无辜屡试不爽,心机不可谓不深。然而从整个大局来看,苏妲己在心智上表现出的是极大的无知与荒唐。她的无知表现在对国家前途的态度上,根本没有一个大臣千金的气度和见识,行事完全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她的荒唐是一种放纵和疯狂,只顾一味向国君邀宠献媚,极尽淫乐之能事,对看不惯的人赶尽杀绝。纣王对她的娇宠,换来的是大商国库亏空、民怨沸腾,以及最后的国破人亡。从这里可以看出,苏妲己是一个短视的人。

都说红颜是祸水,实不尽然,在中国漫长的男权时代,女子要想触及乃至执掌权柄,难之又难,只是君主无道,轻信妇人之言,妖祸才得以横行。苏妲己以色侍君,以媚乱国,在抛弃亲情仁爱的同时,也离人性越来越远。纣王年老,不能满足她真正的情欲,她就以挥霍财物来弥补;宫人和大臣们鄙夷她的放纵,她就认为自己受到孤立和威胁,怂恿纣王残害这些假想中的对手。她坏事做尽,终招致杀身之祸,一身骂名,千古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