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性的“新大陆”
3023300000005

第5章 人性探讨(4)

(四)美欲美欲就是美好的愿望。“美”的含义在这里绝不仅仅是漂亮,还有“好”、“称心”、“如意”的内涵。例如$吃的要好要美要称心,住的要好要美要称心,穿的要好要美要称心,用的要好要美要称心,“行”的要好要美要称心,精神生活要好要美要称心,工作和劳动条件也要好也要美也要称心,等等。而且好了还要更好,美了还要更美,称心了还要更称心,永无止境。这就是“美欲”的完整概念。

美欲是人和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没有美欲,类人猿就变不成人,人类社会就不会向前发展。一切科学的产生,社会的变革,无不与人的美欲有关。类人猿为了追求吃的、住的、用的,为了保护生命,在与其它物种斗争过程中,锻炼了四肢和大脑,逐渐进化成了人。成了人之后,继续追求吃的、住的、用的,所以科学就逐渐产生了。吃的方面,从“茹毛饮血”到“熟食”、到“色香味”倶全的美食,产生了烹饪技术和烹饪学、营养学;住的方面,从洞穴筑巢到茅草屋、砖瓦房,再到高楼大厦,产生了建筑学、设计学和装修技术;穿的方面,从树皮草叶到兽皮,再到织布服装、服饰,产生了纺织学、服装设计和裁剪缝纫技术;在武装斗争方面,从石块、木棒到长矛大刀,再到飞机大炮,再到导弹核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产生了军事科学和武器装备制造技术,等等。这些学科又促进了其它方方面面的技术和学科的发展。

如果类人猿进化演变成“智人”之后,满足现状,没有更美好的欲望,不再追求,那么人类的发展也就停止了。人类的发展和其它事物一样一一“不进则退”。发展一停,人类就会倒退,直至灭绝。

(五)物欲物欲就是人对物质追求的欲望。因为人们要满足命欲、食欲、性欲和美欲,必须由物质做前提做基础。人们为了维持生命,为了吃、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达到美好的境界,就不遗余力的追求吃的、住的、用的,即对物质的追求。有了物质就有了一切,没有物质就会失去一切。

人本身是物质的,人要生存得好,除了精神方面(如权利、自由、娱乐等)的需求以外,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等,都是物质的,而且物质是第一位的。物质又有好坏、多少、美丑、档次之分,因此人们不但追求物质的数量,还要追求好的、美的、优的、高档的,即物质的质量。

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里,物质的多寡又是以价值的多少来衡量的。同时还要判断物质的“流动”性,即看这种物质是否易于交换。不能或不易交换的物质,再多也没有用。因此衡量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的富有程度,都是以价值即以金钱的多少来作为标准的。当代人们为什么对金钱特别感兴趣,甚至产生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等,就是这个道理。人的“物欲”实际上就是金钱欲。因为有了金钱,人们就可以换取他所想要的物质。

以上的叙述,是五大欲望的基本内容。这五大欲望,是人和人类生存条件和利益的“核心”,是人和人类追求的主要目标。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的追求也就无止境,社会的发展也就无止境。

这五大欲望是在探讨和研究人类“性能”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完全符合人和人类的本性。这五大欲望,凡是正常的人,都能体会到,感觉到,也都能总结出来,只是浓淡轻重程度不同。

在中国古代有六欲的说法,六欲的内容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生、死、耳、目、口、鼻为“六欲”;另一种是佛教的说法: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色欲、细滑欲、人想欲等。作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人的欲望的概念和含义。如第一种说法,把生作为欲望还可以,把死作为欲望就值得研究和探讨。把耳目口鼻的功能也作为欲望,更值得研究和探讨。第二种说法中,色欲作为人的六欲的内容之一是可以的,但要把人想也作为“六欲”的内容之一,就值得商榷。因为人想和人欲是不好截然分开的。笔者认为人想和人欲是一回事,不能作为欲望的一个内容。至于说到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色欲、细滑欲、人想欲等,实际上是人的美欲的内容。

四、追求性

(一)追求的作用

“追求”是人和人类与生倶来的“功能”,也是一切生物与生倶来的“功能”。是人的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不能改变和不可改变的“机制”。

人性的“三大要素”不但是人类进化发展的“三大因素”,也是人类进化发展的“三大动力”。“三大要素”中的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其中“生存”是目的是核心一止而不动,“利益”是条件是保证一一又止又动,“追求”是手段是行为一动而不止。

人类社会所有现象的产生、所有科学的创立、所有技术的进步,所有文化艺术的完善……都来源于这“三大要素”,而其中主要的是来自“追求”。

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竞争、斗争等,表面看,盘根错节,纷纭复杂,是看不清楚的。如同那英所唱的《雾里看花》的歌词一样一“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烦恼最是无情,/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温存未必就是体贴,/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哪一句是情丝凝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不论“变幻莫测,涛走云飞”,还是“花开花谢”,“摇曳多姿”;不论“笑语欢颜,情丝凝结”,还是“烦恼无情,亲热体贴”……其根本原因,肯定的一点都是为了追求,都是为了利益。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竞争、斗争等,其内涵肯定的一点,也是因为追求引起的。矛盾都是追求的矛盾,竞争都是追求的竞争,斗争都是追求的斗争。“矛”也好,“盾”也好,“竞”也罢,“斗”也罢,都是现象,都是手段。其实质,都是为了一个字一一争,其目的也都是为了一个字一一利。

生产力就是人类追求利益的能力;生产关系就是人类在追求利益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因此,追求意识,追求内容,追求重点等,追求的一切,一切的追求,始终存在并贯穿于每一个人的本能中、思想中、行为中。群体对利益的追求,也是“如此这般”。

人们为了生存而追求,是光明正大的行为,是高尚的行为。这种行为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但没有“丝毫”矛盾,而且是完全一致的。个人追求愈积极,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愈有利;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成就愈突出,对个人的追求愈有益。

我们应该明白,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一个人不要说长时间不吃饭、不睡觉,就是长时间吃不好、睡不好,就不可能精神饱满的坚持工作,坚持追求。在和平建设时期,一个正常的人,长期不让其成家立业,不让其照顾家庭,他还能积极追求吗?还能干好革命工作吗?所以说,只有个人利益得到适当满足之后,才能积极的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更多更好的追求。

我们也应该知道,每个年轻人对人生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想生活好,工作好,都想干一番大事业。换句话说,每个年轻人,都打算在追求生存、追求理想、追求利益等方面,体现人生价值。这种想法,这种打算,不但无可非议,而且应该受到赞扬,受到鼓励。但要实现追求的打算和目标,必须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的向前迈进。

第一步,追求生存,养性修身,掌握知识,学习为本;

第二步,结束学业,追求事业,脚踏实地,爱岗敬业;

第三步,立业成家,家小志大,追求重担,敢于接纳;

第四步,理想远大,献身国家,更多追求,人生无价;

第五步,环境艰苦,工作一般,为了事业,坚决去干;

第六步,革命意志,永不退休,革命事业,终生追求。

以上六步也即六条,根据自身实际,可以自行选择。如果是少年,应从第一步开始,如果是青年应从第二、第三步开始,如果是壮年应从第四、第五步开始……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只要坚持不懈的追求,就能体现出个人的价值,获得个人的利益。这种行为和表现与国家的期望,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二)追求的内容

人们追求利益的目标和内容,原则上就是对既得利益一生存已有条件的占有、维护;对未得利益一生存需要更多更好条件的索取、追逐。具体而言,就是一个核心、四种类型、八个层次、三十二个系列;概括起来就是“148-32”。一个核心,就是生存。

四种类型、八个层次、三十二个系列,概括了人的利益的方方面面。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148-32”进行的,并会相对的适应和满足。但永远不会绝对的适应和绝对的满足,因为“人心无尽”!人对“148-32”的要求标准和水平,时时刻刻都想变化,都想发展,都想提高。

除了核心利益以外,三十二个系列,如果完全按照追求的内涵和概念来划分,可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环境方面的追求;包括空气、阳光、饮水、温度、静音、悦目、绿色、便利等八个系列;

二是物质方面的追求:包括饮食、衣着、住房、交通、养老、医卫(医疗卫生的简称一下同)、资产、消费、积累、酬险等十个系列;

三是生命延续方面的追求:包括婚姻、生育等两个系列;

四是追求能力方面的追求:包括学习、训练、就业、发展等四个系列;

五是精神方面的追求:包括权利、名义、地位、安全、理想、事业、信仰、兴趣等八个系列。

任何一个人,不管多么伟大,也不管多么一般,他(她)的生存都离不开利益。首先要吃,人从出生到亡故,每天都要吃饭,如果不这样就活不下去。除了吃以外,还需要穿衣、睡眠、居住、成家、就业;还需要学习锻炼,还需要理想事业,还需要自由民主,还需要娱乐休闲等等。而这些条件,都需要通过自身的体力劳动,自身的脑力劳动,自身的艰苦奋斗,有的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才能实现,才能满足。

(三)追求的重点

就是命欲、食欲、性欲、美欲、物欲等五大“欲望”。

(四)追求的方法

每一种较大的追求行为,实质上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系统工程,一要有“基础”一体能,二要有“条件”一技能,三要有“手段”一一智能。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与竞争对手比较,追求的基础必须“牢固”,追求的条件必须“优良”,追求的手段必须灵活。进一步来说,牢固的追求基础,就是追求者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优良的追求条件,就是要求追求者必须具有正当的追求意识和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包括业务、技术或工作能力一下同)。灵活多样的追求手段,就是要求追求者,要根据追求目标和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变化,及时调整追求的方法和手段,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

为了更详细、具体的研究人的本性,除了以上内容外,根据人的“生存性”、“追求性”、“欲望性”和“竞争性”,相对应的在后面又分别研究了人的生存机制、追求机制、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四个章节,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第三节人的特性

经长期观察动物世界和研究人和人类的行为表现,以及人类的进化史、发展史等,人的具体性能中,除了人的动物性、生存性、欲望性、追求性四大本性以外,还有人的意识性、创造性、感觉性、感情性、表达性、知悟性、自律性、各异性等八个方面。在这八个方面,人与一般动物或与比较高级的动物比较,有其特殊的或范围广的特点。这八个方面堪称人类的八大特性。

一、意识性

人的八大特性中,人的意识性应该是最根本最核心最主要的特性。人的其它特性都是随着人的意识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的意识性的变化而变化的。

类人猿在生存活动中,逐渐“意识”到用前面两条腿和两只爪子抓取东西,尤其使用工具,吃东西,饮水和打斗等十分方便。久而久之,类人猿前两条腿两只爪子就变成了胳膊和手,后两条腿两只爪子就变成了可以直立行走的腿和可以奔跑的脚,进化成了类猿人。又经过数十万年生存活动和进化,类猿人的大脑更加发达,意识更加活跃,身上的毛发没有了,尾巴也退化了,变成了“智人”。

类猿人进化成“智人”之后,人类又经过数十万年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几次人类进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事件,如语言词汇的产生、母系社会的形成、符号文字的发明以及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变革等等。人类进化发展史上的每一次“进化事件”,对人类意识的发展都是一次促进,都是一次升华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