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蔬菜生产技术
3033000000017

第17章 项目茄果类蔬菜生产技术(4)

2.水肥管理定植后一周浇一小水,即缓苗水。以后以控水蹲苗为主,促进根系发育。待大部分门茄开始 膨大时,结束蹲苗,结合浇催果水施入少量速效化肥。门茄采收后即可封垅,并结合封垅施 入20千克磷酸二铵或50千克腐熟鸡粪干。进入采收期后,因气温升高,通风量增大,应加强水分管理 ,提高产量。

3.中耕松土缓苗后及时松土,提高根系温度。待门茄采收后开始封沟,将原来的定植沟封土,成为小高 垅,而行间开出浇水沟。

4.保花保果大棚内湿度较大,通风不良,不易授粉,因此必须采用激素处理才能坐果。一般用20~30毫克/千克的2,4-D涂抹柱头或喷花。每天一次,不能重复。

工作任务2.5采收

门茄容易坠秧,因此应及早采收,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对茄的发育。

支撑知识

茄子,别名落苏,茄科茄属植物。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我国栽培茄子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而且类型和品种繁多,故一般认为我国是茄子的第二起源地。茄子营养丰富,经常食用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还能增强肝功能。茄子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是我国各地广泛栽培的

主要蔬菜之一。世界各国以中国茄子总产量最高。

一、植物学特性

根:根系发达;由主根和多级侧根构成。30厘米土层。根系木质化较早,不定根发生能力较弱,与番茄比较,根系再生能力差,不宜多次移植;根系对氧要求严格,土壤板结影响根系发育。

茎:茎直立、粗壮、木质化;不需搭架。分枝习性为假二杈分枝,每一次分枝结一次果实。

叶:单叶互生,阔椭圆形或叶缘波浪形。茄子叶片形态的变化与品种的株形有关;茎、叶颜色也与果色有关。

花:两性花,多为自花授粉;茄子花一般单生,但也有2~3朵簇生的;根据花柱的长短,可分为长柱花、中柱花及短柱花。3~4片叶时进行花芽分化。

果实:浆果,果皮、胎座的海绵组织为主要食用部分。果实形状、颜色因品种而异。

种子:种子发育晚,果实将近成熟时才迅速发育成熟;种子为扁平圆形或卵形,黄色,新种子有光泽。千粒重4~5g,种子寿命4~5年,使用年限2~3年。

二、品种

1.圆茄植株高大,茎直立粗壮,叶片大而肥厚,生长旺盛,果实圆形,多为中晚熟品种,肉质较紧密,单果质量较大。属北方生态型,适应于气候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夏季大陆性气候。优良品种有紫光大圆茄。

2.长茄植株高度、长势中等,叶较小而狭长,分枝较多。果实细长,皮薄,肉质松软,种子较少。单株果数多,单果质量小。多为中、早熟品种。属南方生态型,喜温暖湿润多阴天的气候条件。优良品种有济丰长茄1号。

3.矮茄植株低矮,茎叶细小。长势中等或较弱,但抗逆性强。着果节位较低,产量低。果实椭圆形或灯泡形。果皮多为黑紫色或赤紫色,有的品种为绿色、白色。果肉组织疏松似海绵状,中资较多,产量不高,多为早熟品种。

4.袖珍茄子与一般茄子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界线。国外是把那些单果重特别小的品种称为迷你茄,即袖珍茄子。优良品种有羽黑一口丸茄子 、山紫长茄子、小丸茄子、新娘。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发芽期适温25~30摄氏度;在17摄氏度以下时生育缓慢,15摄氏度以下引起落花;10摄氏度新陈代谢失调,根系生长最适温20~22摄氏度。

2,光照喜充足阳光,光照弱或光照时数短,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植株长势弱,短柱花增多,果实着色不良。

3,水分耐旱不耐涝,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

4.肥料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但以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上生长最好。需肥量大,尤以氮肥最多,其次是钾肥和磷肥。

拓展知识

1.长茄极早熟一代杂交种,适合保护地栽培.生长势强,株高85~88厘米,开度45~70厘米,株型紧凑,分枝性强,叶长卵圆形,花多单生浅紫色,第一花着生在5~6节,花萼浅紫色,果实呈长圆筒形,稍弯,长30厘米,横径3.8厘米,果皮紫红发亮,果肉绿白色,肉质细嫩,适应性较强,较抗黄萎病,一般亩产4000~5000千克.

2.辽茄七号紫长茄该品种是保护地(日光温室、大棚)专用紫长茄杂交种。果实长型,长20厘米,粗5厘米,单果质量120~150克,亩产量5000千克左右。果皮紫黑色,有光泽,商品性好,品质佳,果实肉质紧密,口感好,耐运输。植株直立,叶片上冲,适于密植栽培,且在低温弱光下果实着色良好,适于越冬栽培和早春早熟栽培。早熟栽培

3.鲁茄1号:早熟品种,成株高70~80厘米,叶片小而窄长。门茄着生于第6~7节。果实为长卵形,皮黑紫色,肉质柔嫩,种子少,品质优良。坐果率高且集中,前期产量高,适于春季早熟栽培。亩栽植3000~3500株,亩产3000~3500千克。

4.天津快圆茄天津市郊区优良农家品种。株高近60厘米,植株较为直立,株形紧凑。第6~7节着生门茄,果实正圆形,艳紫色,有光泽,果肉白色,品质好,单果重400~500克,果实膨大、生长迅速。耐寒性及抗病性较强,抗褐纹病和绵疫病,适于春季早熟栽培。

生产情境三辣椒生产技术

任务1日光温室辣椒生产技术

任务分析

日光温室冬春茬与早春茬辣椒上市期正好处于辣椒市场的空白期,价格较高,一般价格可维持在每千克6~7元的水平,但栽培难度较大,特别是12月份至翌年1月份的低温期的管理难度是相当大的。本任务要求根据不同辣椒特性和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能按照生产计划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指导与实施辣椒生产,并总结、分析、完善其生产程序和生产技术。

实践操作

工作任务1.1品种选择

温室栽培的辣椒应选用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果实形状好,商品性好,较丰产的鲜食品种。

工作任务1.2 育苗

步骤1种子处理

每亩用种量一般为30~50克。浸种前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曝晒1~2天,晒种有利于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并可杀死附着有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步骤2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入54摄氏度的热水后不断搅拌,等到水温降到30摄氏度时,倒掉过多的水(使水淹住种子为宜),保持30摄氏度水温,浸泡6~7小时后,将种子放在粗布上,加入种子重量1%的小苏打后擦搓,搓洗干净种皮上的黏质。后将种子装入纱布袋(注意袋子要大些,以便翻动、透气、发芽快而整齐), 埋于湿锯末盆中,放置温度28~30摄氏度的环境中催芽。

最好进行变温处理,即一天中适温25~30摄氏度占16~18小时,低温16~20摄氏度占6~8小时,或者30摄氏度8小时,20摄氏度16小时。每天早晚将种子用水淘洗翻动一次。约经5~6天后见少数种子刚刚露白时就应播种。若此时播种准备工作尚未做好或遇到恶劣天气,可将催芽盆移放到16~13摄氏度冷凉处进行“蹲芽”。

步骤3营养土准备

用3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和马铃薯的肥沃田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圈肥破碎过筛后,按7:3的比例混合均匀,同时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均匀加入1千克磷酸二铵和100克50%多菌灵。将营养土配好后制待用。

步骤4播种方法

一采用平畦育苗,播前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做成育苗床,浇好底水,待水渗下后筛盖3~5mm厚营养土,即可播种。将浸种催芽的种子加入少量千沙轻轻拌匀,均匀撒播。每平方米需用干籽15克左右。播后再盖2毫米营养土,并盖地膜增温保墒以利于出苗。栽培一亩需45克种子和3平方米育苗面积,也可用基质育苗盘育苗。

步骤5播后管理

温度管理:根据气温度变化和幼苗生长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变温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之一。播种后出苗前不通风尽量提高温度,注意夜间保温,使地温在20摄氏度为宜,促进早出苗。苗出齐后,揭掉地膜。

从齐苗到真叶顶心,要增加光照时间,适当通风降温,昼温最高不超过 30摄氏度,夜保持室温15摄氏度左右,地温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以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地上部徒长。顶心后, 为使第一片真叶顺利生长和展开,需提高温度,白天高温控制在30摄氏度,下午可控制在22摄氏度盖帘,同时开始进行通风锻炼。室温降到20摄氏度时停止通风。

通风时注意严防冷风直接吹入。如果通风不久发现叶片开始上翘,说明通风过猛,就缩减通风量。通风还要看地温,如早晨揭帘时地温接近或低于13摄氏度,就要适当推迟通风时间,将室温上调使土壤蓄积热量。移栽前2~3天适当降温, 凌晨最低气温在13摄氏度以上,其目的在于延缓生长,积累养分,加强幼苗锻炼,为移栽后缓苗创造条件。

覆土、间苗、喷水:平畦撒播时原来覆土很浅,在幼芽刚顶土时要加覆一层细土(3~5毫米),以利种子脱壳。到第一片真叶顶心时进行间苗,拔掉过密和过弱苗,间距控制2.5~3厘米。边间苗边用指头在所留苗子的根隙处轻轻压实,间苗后喷水一次,防止“吊苗”。

基质盘育苗一般不间苗,但需每隔4~6天喷一次水,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基质表面发干时将水喷透。每喷二次清水,改喷一次0.2%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混合营养液(平畦育苗也可喷洒)。并需随时倒盘(调换前后位置),使幼苗生长健壮整齐。

步骤6分苗移栽

辣椒苗根系的再生能力比番茄弱得多, 移栽要早,尽量少伤根,以免影响缓苗及秧苗的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造成早期落花,降低产量和收入。分苗前将事先准备好的营养土根据用苗数量做成大小适宜的苗床(一般单苗按10厘米×10厘米营养面积计算,1平方米苗床可栽100株幼苗),苗床做好后将水灌足。

待干湿适宜时按行距10厘米拉线开一面垂直的小沟,将幼苗按10厘米株距摆匀,根系放展,深度与原来相同,稍垫一点将幼苗稳住后再在沟内滴浇扎根水,待水下渗后覆土稳苗,栽完后再在行间滴水一次,湿透表土,促进缓苗。

移栽宜在晴天进行,当阳光强烈苗子发蔫时,应适当遮阳。

工作任务1.3移栽后管理

温度调节与增加光照: 在移栽后缓苗期间(3~5天)不进行通风,给以高温高湿环境发根缓苗。随后通风量的变化和调节温度的节奏加快一些,逐渐达到白天22~25摄氏度,夜间20~13摄氏度。如发现地温偏低,适当提高中午的气温以增加地温。到定植前5~7天要加大通风量和延长通风时间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最高温度降到23摄氏度以下,夜间最低温度降到10摄氏度 ,使之适应定植。

冬春茬从移栽到定植这段时期,正是低温短日照天气,温室内的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多在光饱和点以下,故应注意改善光环境,选用透光性好的无滴膜,经常打扫保持膜面干净(据测定膜面有灰尘草屑时透光量减少8%~23%);在保温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早揭晚盖草帘,延长阳光时间,遇到阴冷下雪天气也要适当揭帘见光。使幼苗的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得以顺利进行。

水肥管理:缓苗后,见表土发干时滴浇一次透水。以后就要适当控制浇水,中耕松土,进行蹲苗,以促进根系发育,直到幼苗第3~4片真叶展开时才浇水。在此时期,如果土壤墒情尚好,而中午植株下部叶片发生萎蔫时,可在晴天上午9时以后采取喷洒的方法进行补水。另外,若发现营养不足可以选喷辣椒营养液,或者喷洒 0.2%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的混合营养液,进行 2~3次根外追肥。

囤苗:于定植前5~7天浇一次透水,按株行距切块,仍在苗床内靠紧摆放整齐,四周壅土,进行囤苗,并需花帘遮阳防苗发蔫,待恢复后继续见光,经过囤苗结合通风锻炼,可使秧苗更加健壮,发出新根,定植时不散坨,缓苗快。

工作任务1.4定植

一般要求秋冬茬育的苗,苗期50~60天定植,以后育苗越迟,苗期越长,冬春茬与早春茬育的苗,一般苗龄在80~100天定植。

1.做垅深耕晒土后,有土传病害的田块需提前7~15天盖膜,将室温提到50摄氏度以上,高温消毒一星期。南北向做垅,垅高15~20厘米,130厘米种植1垅,每垅2行,保持垅面宽度70厘米。而后在垅边开两行浅沟,相距50厘米,提前浇足底水,经过1~2天晒沟使地温回升后定植。

2.定植密度:辣椒栽植密度较大,定植时按宽窄行做成大小垄沟,行株距为50厘米×40厘米双苗定植。

3.定植方法: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9时到下午3时定植最好。在预先浇好底水的浅沟中按株距成“丁字头”挖穴安苗,深度与畦面相平,浇透扎根水,待水渗下后从垅中间取土封沟,使垅面两行苗子之间形成一道浅沟,便于以后在膜下灌水。缓苗后再盖地膜,掏苗。

工作任务1.5定植后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