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3035500000011

第11章 杨静:母亲一般的情怀

在外讲学说到“师德”的话题,我总爱展示一张照片:在教学楼走廊尽头的那间教室后门外,一位女教师站在那里注视着教室里的孩子们。因为当时我是远远地从后面偷拍的,所以照片上的这位教师只是个背影。

然而,每次都有许多老师被这个背影感动。

这是杨静老师的背影。当时杨老师正生着病,本来应该请假休息的她却放心不下她的孩子们,于是拖着病体来到学校,来到她的教室外面,关切地凝视着孩子们。我多次在大会上说过,我并不主张老师带病工作,但杨老师的这个背影仍然让我感动。因为感动,我举起了随身携带的相机,也就有了这张让更多人感动的照片。

坦率地讲,我来这所学校做校长后,听到过一些对杨静老师的不同评价,但我只相信我的眼睛。在武侯实验中学做校长的七年里,我的眼睛告诉我,杨静是一位朴素而富有爱心也拥有智慧的好老师。

杨老师是班主任,班里的孩子在心里都把她当成妈妈一样来爱戴。面对一群天真可爱又常常淘气的初一孩子,杨老师既有批评教育,更有细致入微的关怀与体贴。尤其是班里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体会到杨老师如母亲一般的爱护。田晓萌就是其中之一。

在初一刚入校时,杨老师就发现了田晓萌做事细心、认真负责,于是请她当班里的生活委员兼劳动委员,并一点一滴地教她如何工作。老师的信任和指导让田晓萌同学有一种被信任的自豪,使她充满了热情和动力。然而日常工作中与同学产生的一些小小的误会,让班里传开了一些关于田晓萌同学的“流言蜚语”——其实,在成人看来,也不过就是小孩子间爱说的一些“酸溜溜”的小话而已。这让内向的田晓萌同学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她决定辞职。当她难过地向杨老师递上自己犹豫了许久才写下的辞职信时,心里想着杨老师也许会由此放弃对她的信任。然而杨老师一言不发地读完田晓萌的辞职信后,把田晓萌叫到身边,让小姑娘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与她交流。小姑娘第一次这样注视杨老师的眼睛,她从杨老师薄薄的镜片下看到了老师对她不变的信任和鼓励。杨老师用轻柔的语言开导着田晓萌,让这个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女孩感受到了母亲一般的温暖和关爱。小姑娘从此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完成她的每一份班务工作。

时常产生这种与母亲在一起的感受的同学还有钟晓晓。这个女孩的妈妈在她年仅10岁的时候因病离开了她,她的爸爸因为工作原因也常不在家。小姑娘心底总有一种淡淡的孤独和忧伤。开学不久杨老师就知道了她的家庭情况,于是经常对钟晓晓同学嘘寒问暖,关心着她的生活和学习,用钟晓晓的话来说就是“百般关爱”。在钟晓晓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杨老师总是主动把钟晓晓找来慢慢地分析,帮助她理清思路;在钟晓晓心情不佳时,杨老师总能一眼洞穿,用温柔的语言鼓励孩子重拾自信;而当小姑娘粗心大意、学习下降时,杨老师也会严厉地批评。杨老师的关心像阳光照进了钟晓晓的心底,她深深地体会着在关爱中成长的幸福和温暖。

杨老师在学习上对学生们的关心也是无处不在,无微不至。有一个叫马婕的小姑娘,数学基础比较差,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总是要比其他同学慢一拍。但是小姑娘十分刻苦勤奋,她会紧紧追着杨老师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每节课下课都会把老师堵在教室里或走廊上问。杨老师从来没有半丝不悦,更不会简单地草草打发了事。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给马婕一遍遍讲解、一遍遍地演算,一直到小姑娘弄懂为止。杨老师总是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她说:“我们的学生其实很不容易,现在学习压力这么大,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同学的压力更大。只要孩子们来问我,我一定慢慢地讲透讲明白,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不带问题走。”为了更好地帮助马婕,杨老师专门指定数学科代表每天与马婕进行数学题的讨论,让马婕和班里的孩子们感动不已。这个班里有相似经历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在课上课下都感受到了杨老师对他们无私的爱和帮助。

孩子们都爱说杨老师讲课很耐心很细心,也很惜时,是很“纯净”的课堂。这里的“纯净”,是一种简约的教学思路的流淌,是一种没有批评与怒火的课堂氛围,是一种师生都很投入的学风,是一种充满平等关爱的情怀。我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民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课堂讲课时间要控制在十五分钟之内,要把更多的时间、思考留给学生。杨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非常细致地把知识融合在一些经典的例题里,真正做到了“精讲”,然后利用小组合作的时间再进行适当的二次讲解与指导。为了给孩子们争取更多有效学习的时间,杨老师从来不批评任何同学,就算是开小差的同学,杨老师也会在提醒之后立刻回到教学主题上,不让时间消耗在批评教育上。杨老师这种“惜时”、爱生的做法得到了学生们的尊重,孩子们喜欢她的教学,在她的课堂上非常爱举手发言,课堂上的学习“气场”很大,学习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我曾和杨老师班上的孩子聊天。一个女孩说起杨老师,很是感动,直说“杨妈妈”怎样怎样。她说:“我们大家在私底下称呼杨老师为‘杨妈妈’,因为她对我们所做的一切就像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呵护,而这个称呼杨妈妈是不知道的。”她还说,“杨妈妈给我们讲数学时,每讲解完一道题都会问我们:‘懂不懂?懂了的举手。’为什么杨妈妈要‘懂了的举手’而不说‘不懂的举手’,是因为她知道有些学生害羞、爱脸面,没懂却不好意思举手。从这点可以看出,杨妈妈非常细心、非常理解我们。如果在课堂上一道题讲了很多次,可下课后还是有同学去问怎么做,杨妈妈仍会耐心地讲解,直到那位同学真的理解了。”

杨静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老师,教育的岁月中她涵养出了对学生如母亲般的情怀,让她的孩子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多体会到一份亲情般的温暖。可她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荣誉证书,然而有这么一句话,仿佛说的正是杨静老师:“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班主任的光荣就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

2013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