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3035500000032

第32章 邓永辉:朴实无华的奉献

最近学校筹建校史陈列室,我建议多陈列一些体现学校不同时期真实风貌的实物,比如当年老师们上班骑的自行车。大家自然想到了邓永辉那辆破自行车。的确,很长一段时间里,邓永辉总是骑着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几乎哪都响的自行车上下班。

这辆自行车据说有些历史了。武侯实验中学的前身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那时邓永辉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大雨积水腾细浪,尘土飞扬走泥丸。我来这所学校当校长后,常听老师们戏称邓永辉为“邓科”。我想,也许不只因为他是学校的教育发展室主任——相当于“科级”,更因为他穿着朴素、骑着破车、风里来雨里去的形象,不正像个小科长吗?

作为具体实施并组织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部门负责人,邓永辉需要起草方案、听课指导、总结提炼,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邓永辉可不只是号召老师们怎么做,而是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动带领老师们一起做。

邓永辉是教历史的,小组合作、导学稿……这些课堂改革要素都在他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出于推动改革的责任感,也为了引领全校老师,他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课堂教学的七步骤:

第一步,在课前简单对前一节内容进行小结,引入这一节新课(或者出示本课学习目标,便于同学们在目标指导下阅读课文),接着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请同学们用五到九分钟时间独立看书(要求:通读本节教材,了解本节大致内容,理清基本线索),然后教师在班上巡视、指导。

第二步,教师在学生看完之后发导学稿,并要求全班将其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在课本上一一找到对应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目标并进一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做导学稿上的预习练习,开始的时候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对一些较深、较难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

第四步,由一个同学公布答案,如果有不同意见,便组织讨论。

第五步,分两种情况。基础较差的班就在小组内完成本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写在导学稿上;基础较好的班则完成课堂小组讨论题,这些题也是课文目标中的能力和情感目标所要求的。

第六步,进行成果展示,代表由小组推选或是老师指定(这是为了避免个别同学不认真)。

第七步,进行本节课的打分评定(现在每个班都实行学分制)。给课堂上表现好的同学加分,表现差的或违纪的同学扣分,并将分数与班级整体对个人或小组的评价挂钩。

如此概括邓永辉的课堂步骤,可能读者读起来有些枯燥,但实际上这些步骤在课堂上的呈现是十分生动的,限于篇幅我无法展开描述。邓永辉就是以自己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引领着全校老师进行课堂改革的探索。

邓永辉不但历史课上得好,教育管理学生也很有一套,特别是“对付”那些调皮学生,他颇有智慧。

邓老师班上的李林和陈东特别令人头疼。课堂上自己不但不听,还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开学没几周,邓老师就找他俩谈过两次话,但每次谈话后都只管一两节课,之后他们又恢复到以前对学习无所谓、对生活漫不经心的状态。

这天,预备铃响了,邓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发现李林和陈东两人正小声谈着什么,一脸的神秘,看那神情,肯定不是什么好事。邓老师预感这堂课也许不会顺利。

果然,上课不久,李林用手支着头看书,另一只手捂着肚子,表情很痛苦。陈东虽然眼睛看着书,但从表情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心并不在书上。

“报告老师,李林肚子痛!”突然,陈东大叫一声打破了班上的平静,全班同学都将目光投向李林并开始议论。只见李林手捂着肚子,伏在桌上。

“老师,我送他到医务室!”陈东自告奋勇。“老师,我也去!”这是张斌的声音。“我也去!”这是朱明的声音。班上一下子乱了起来。邓老师快步走向李林,低头问:“肚子痛得很吗?”“嗯。”这声音听起来好像不是那么痛苦,但邓老师仍立即请班长带李林到医务室去。

“老师,就叫陈东和张斌送我去嘛!”李林侧头对邓老师说。这时邓老师发现李林的神情有些不对,看不出他有痛苦的表情。“老师,就让我去嘛!”从陈东的声音和表情中,邓老师初步判断李林并不是肚子痛,而是借机不上课,到外面去玩。

怎么办?邓老师稍稍想了想,说:“大家安静!”待大家安静些了,他继续说:“这样,陈东马上扶李林去医务室。”说到这里,邓老师发现李林的脸上出现一丝喜色,于是他决定抓住这次教育机会。

“不是班长送吗?”有同学小声说。邓老师说:“班长另有任务,鉴于李林的病情严重,学校医务室是没有办法的,但可做前期处理。”这时,陈东扶起李林正要走出教室,听邓老师这样一说,停了下来。

邓老师继续说:“请班长马上用我的电话通知李林家长到学校医务室,接李林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其他同学继续看书!”

邓老师边说边走向班长,并掏出电话。“老师,别打电话,我肚子现在好多了,我不去医务室了!”背后是李林着急的声音。

“这怎么能行,有病就得治!”有同学劝他。

“不行,李林,有病一定得治!”邓老师也坚定地说,“学校医务室只能做简单的处理,治病还得到医院,一定得你家长来才行!”

看着邓老师关心和坚定的神情,李林和陈东知道“阴谋”败露了,相互看了一眼。陈东说:“老师,李林肚子真的不痛了,我们也不去医务室了。我们错了,我们一定认真上课。”陈东边说边走向座位。

“是不是真的不需要到医务室?”邓老师小声问,李林点了一下头。“是不是刚才肚子就不痛,只是想借机出去玩?”邓老师继续小声追问,李林再次点了下头。

邓老师让同学们先继续看书,然后分别小声对李林和陈东说:“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包括谁的主意、从这件事中吸取的教训。放学前交给我。”

放学前,两人将认错书交给了邓老师。在办公室,邓老师与他们再次进行了沟通,给他们讲了这样做错在哪里。那天他和两个孩子谈了很久很久……

从那以后,两个孩子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教育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智慧。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更是特别需要教师的机智。邓老师面对孩子的装病,就表现出了他的机智。既不能纵容学生,也不能和学生发生冲突——毕竟还是在课堂上啊!富有经验的邓老师仔细观察之后,很快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不动声色,将计就计,稳定了课堂秩序,阻止了学生逃课,课后又和学生诚恳谈心,最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学生眼中,邓老师和蔼可亲;在同事眼中,邓老师脾气好得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在我的眼中,邓永辉是一头勤勤恳恳的牛,无论什么事,只要交给他,我就放心了。

去年,由于学校工作需要,邓永辉从发展研究室“转岗”到了总务处,担任总务处主任。他以前并没有从事过类似工作,但一上任他就全身心扑在了后勤工作上。除了上课,他的身影几乎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出现。尤其是学生食堂的卫生、安全以及饭菜质量,他更是时时挂在心上。常常早晨5点刚过甚至更早就到学校食堂,验收当天购进的菜品;中午,三千学生就餐时,他亲自守候在窗口了解学生的就餐情况和对饭菜的评价……

现在,“邓科”家里有小轿车了,但更多时候他依然骑着破自行车上班。问他为什么不开车,他说:“自行车机动灵活,只要路途不是很远,还是骑车办事方便些。再说,这辆自行车破虽破,但相伴多年,有感情了。”是的,无论烈日还是暴雨,那自行车都不停地转动着两个轮子前行,见证了邓永辉勤勤恳恳的风雨人生。或者说,朴素的自行车就是“邓科”的精神载体。

2012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