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3035500000034

第34章 杨翠容:一个都不放弃

从周一到周五,马彤彤都没来上课。这可把班主任杨翠容老师急坏了。

周一早上7点刚过,马彤彤的外婆打电话很着急地说:“孩子不去上学了,原因是学习成绩很差,不好意思,不想来了……”杨老师赶紧在电话里说:“告诉马彤彤,表现是第一位的,学习成绩是第二位的!只要我们学习尽力了,就问心无愧!”其实,这话杨老师经常在班上对孩子们说。可现在这话对马彤彤没用。

杨老师很想马上去家访,亲自做做孩子的工作,把她请回学校。可上午必须参加区里的英语教研活动,下午得上三节课,所以杨老师只好对家长说:“请你们尽量先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我下午回来再找她谈。”可电话那头说:“给她说过很多遍了,但她坚决不来!”杨老师只好说:“那我下午放学后去家访。”

下午放学时已经7点多了,但杨老师依旧惦记着马彤彤,打算晚饭后便去她家。出发前杨老师给马彤彤妈妈打电话,结果打了足足一个多小时,依然没有人接听。杨老师想到手机里好像有马彤彤的姨妈的号码,于是便给马彤彤的姨妈拨了过去,但依然是接不通。杨老师反复打,又是一个小时左右,终于打通了孩子姨妈的电话,但传过来的声音很嘈杂,明显是在打麻将。杨老师问了些情况,马彤彤的姨妈说孩子不读书,她很生气就去把她打了一顿。因为当时很晚了,杨老师就说:“明天看是否能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实在不行,我上完课就去家访。”对方同意了。

周二早上7点40分左右,杨老师在学校门口见到了孩子的外婆。她心里一喜,以为孩子已经送来了,但走近一问,外婆说:“孩子坚决不上学,在家里不吃不喝,以死威胁。我们也没有办法呀!”

杨老师更急了:如果不早点儿去,孩子万一真出了事怎么办?必须尽快家访。于是,上午上完第三节课,杨老师迫不及待地叫上班长汪依萍坐着三轮车就去家访了。

杨老师去了才知道,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开门的是马彤彤的外公,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孩子外婆买菜去了。杨老师和班长一进门,外公就说,孩子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已经一天没有出来过了,不吃饭也不喝水,谁劝都没用。

杨老师和汪依萍轻轻地敲卧室门,汪依萍温柔地说:“彤彤,请你出来一下嘛!有什么想法出来我们一起谈谈吧!不要一个人待在里面……”没有应答。

见没有动静,杨老师叫着马彤彤的昵称:“小蚂蚁,我和班长都来看你了。我知道你有很多想法,但你不说出来,我们也不知道啊!不想读书,我们就不谈读书的事情,我们谈别的吧!”

依然没有动静。杨老师给她说了很多很多可以和她谈的其他内容,但她都一声不吭。

这时,马彤彤的外婆回来了,说把门强行打开。但杨老师觉得实在很危险,来硬的万一孩子走极端怎么办?杨老师说:“不能采取强硬的措施,必须来软的。”

杨老师想到马彤彤从小父亲就死了,一直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妈妈一直在云南,很少回来。孩子在谈心本里经常谈到她很孤独,很寂寞,没有爱……想到这里,杨老师更加心疼这孩子了,更觉得不能“强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原以为12点钟以前可以赶回学校,可时间已经是12点50分了,杨老师和汪依萍连午饭都还没有吃。怎么办?怎么办?

突然,杨老师想到何不采取孩子最喜欢的方式——书面交流呢?

于是,杨老师在一张纸片上写道:“孩子,有什么想法请告诉我,好吗?你知道杨老师最近身体不好,可还放心不下你,真希望你能出来谈谈!”写好后,杨老师把纸条从门缝里塞了进去。

不料,这一招很灵,孩子接招了。不一会儿,一张纸片也从门缝里露了出来:“我绝对不读书!”

“不读书可以,但我们真希望你能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你知道我和班长还没有吃饭,现在都12点50分了,你知道班上还有很多同学等着杨老师回去上课呢!”

“就是不读书,我成绩不好!”

“我早就知道你的想法,我们不谈读书的事情,好吗?你出来,可以吗?”

……

虽然马彤彤依然没有出来,但至少愿意沟通了。可时间不等人,杨老师下午还有课呢!她不能耽误孩子们的课啊!杨老师只好决定先回去上课,等下午放学后再来。

杨老师在门外大声和孩子道别的时候,孩子突然叫道:“杨老师、班长,进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杨老师和汪依萍高兴极了,赶紧转身来到马彤彤房间的门前,门终于打开了。

马彤彤哭肿了双眼。杨老师先打趣道:“看看,你的小屋真乱,比杨老师的还乱呢!”孩子破涕为笑,杨老师紧紧拉着孩子的手,问道:“饿了吧,赶快去吃点儿东西。不读书可以,我们不谈这个,你先出去吃点儿东西。你的家长们早就急坏了,听话啊!我们要回去上课了,同学们都等着杨老师,你知道的。”孩子很感动,说不出话,只是点头。

杨老师建议说:“走吧,出去和家人把饭吃了以后,就把你的房间收拾收拾,好吗?”孩子听了,也轻松多了,仍是不停地点头。

告别时,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杨老师嘱咐他们:“先不要和孩子谈读书的事,让她冷静下来,可以带她出去走走转转,散散心。孩子很孤独,要尽快通知她妈妈回来。让她这周就在家里好好调整心情吧,你们慢慢和她谈,千万别急。我有空再来看她,我们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接下来这几天,杨老师都主动打电话询问情况,不停地给家长支招。开始家长说孩子的工作还是没有做通,杨老师便安慰家长:“不着急,让她冷静冷静,先带她出去玩,玩够了再说。什么时候做通什么时候回学校,我们随时都欢迎!”

话虽然这样说,可杨老师心里还是一直牵挂着马彤彤,希望孩子能够早点儿回学校。周五下午要放学的时候,杨老师接到马彤彤妈妈打来的电话:“杨老师,工作做好了,孩子决定下周一来上课!”杨老师一听,高兴极了:“太好啦!太好啦……”

那一刻,杨老师说不出的激动——孩子终于答应回来了!

一周前,当我对杨老师说“我准备写你”时,和许多老师一样,杨老师说:“我有什么值得写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她怎么也不肯配合我的采访,我只好将几年来她在网上的教育随笔下载下来。

几天来,我一直感动于杨老师长达17万字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思考。杨老师总说她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事”,可是因为我校所处区域的生源特点,让每一件“应该做的”事都变得十分艰难。

王老师值得写的故事很多,限于篇幅,我只写了她动员一位想辍学的女孩回校的故事。从中读者一定已经感到了杨老师对孩子的爱,也因此能够理解一位学生给杨老师信中的一段话——

一次次鸡毛蒜皮的事情或是重大的事情,您总是温柔面对,您用您的心来面对学生和家长。我知道您的心其实是那么沉重,因为您总是那么担心我们。杨老师,您是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您的善良让我感动!您给我们讲的许多知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得储存起来,永久储存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保存好。今天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以后最美好的回忆,将来我一想到我的初中时代,就会想起一位好老师。

2012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