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光从你身边呼啸而过的时候,请记住你身边的人、周围的物和脚下的路,因为他们都不会再回来。
——哈佛大学教授J。奥森伯格
幸福就是你拥有健康而糟糕的记忆。
——艾伯特·斯魏策儿
回忆是很宝贵的,每个人似乎都在努力地记录自己的人生,生怕漏掉其中的一点一滴。但正如一枚硬币存在两面一样,我们每个人也不可避免地会遗忘。每个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时不时地就会忘了车钥匙在哪,考试答案是什么,亲戚的电话号码又是多少。看起来,遗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真的是这样吗?没有了遗忘,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要知道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从记忆的工作模型和容量说起。
记忆的工作模型和容量
目前心理学界通用的是记忆的三阶段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它是记忆的开始阶段,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感觉记忆的持续时间为0.25~0.2秒。正如前文举过的例子,人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屏幕上呈现的实际上是一幅幅静止的画面,我们能把这些图像看做是运动的,正是由于感觉记忆的存在。
感觉记忆的容量比较大,是9~20比特。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当我们记录电话号码的时候,我们会不停地默念。这种记忆就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持续时间有限,为5~2分钟。在此期间,如果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就会转入长时记忆系统。如果没有复述,短时记忆的内容很快就被遗忘掉了。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也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项目”究竟是指什么呢?事实上,项目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单位,它是一种组块。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让你在短时间内记住一些毫无规律的字母,如c、p、x、l、k等,那么短时记忆的容量是5~9个字母;而如果让你在短时间内记住一些没有意义和规律的汉字,如持、排、消、李、课等,那么短时记忆的容量是5~9个汉字;更进一步,如果让你记住一些没有规律可循的词语,如持有、排放、消失、李子、上课等,那么短时记忆的容量将是5~9个词语。虽然容量同样是5~9个项目,但其中蕴含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在学生时代备考时,我们往往需要将知识片段从点连成线再连成面,将记忆组合成块。项目的个数虽然没有变化,内容却被大大丰富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存下来。长时记忆持续时间很长,有的甚至可以持续终身。其信息大多数来源于对短时记忆的加工,也有少部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性获得的。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时,长时记忆存储的信息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前面提到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遗忘,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错误地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是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记忆和遗忘的心理学家。
1885年,通过自创的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记忆的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当天学习的知识如果不立刻复习,一天过后就只剩下了33.7%,6天过后就只剩下了25.4%。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对学习研究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告诉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科学家们给出了他们的解释。
第一个原因:编码失败。
遗忘很有可能是编码失败造成的,对于老年人和那些有记忆障碍的人而言,他们的记忆能力衰弱。在面对新的信息时,他们达不到正常人那样的记忆速度和记忆量。
此外,即使我们的记忆能力正常甚至十分优秀,当我们面对潮水般的影像、文字和音乐的时候,我们也只能选择性地记住一小部分。
第二个解释:储存失败。
即便编码非常完善,我们仍会遗忘。正如艾宾浩斯曲线告诉我们的,认真学习的东西很快就遗忘了,连一天都保持不到。有科学家将这种曲线解释为生理上的记忆逐步消退而引起的,就像在沙滩上堆砌出来的城堡,经过潮水一遍遍地冲刷,就会逐步消失。
此外,大脑新储存的信息也会对原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从而造成记忆的遗忘。
第三个解释:提取失败。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原因外,记忆的遗忘还存在第三种可能——提取失败。这时,信息已经储存在脑海中了,但我们却缺乏提取信息的渠道。这就如同你知道你要找的书就在图书馆里,你却始终无法找到它。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时常发生,有时候某个答案明明就在嘴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心理学家称之为“嘴边现象”。此时,如果有人提供相关的信息线索,我们立马就会回想起来。
遗忘的作用
(1)遗忘是为了更好地记忆。
我们前面提到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这是否意味着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记住任何东西呢?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人类的大脑有一个体积惊人的记忆储存空间,它却并不能保持任何一份记忆永久存在。当一部分记忆和另外一部分类似的时候我们就会逐渐忘记掉之前的——取而代之是记住一些更新的事件或是信息。此外,我们每天还会接触到大量无用的信息,如果将这些信息全部记住,无疑会给大脑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如果没有遗忘这个过程,我们可能会在庞大的记忆库里迷失掉。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如果我们把一切都记住,那最可能的就是我们为自己的记忆所困扰,再也不能记住任何东西。”
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实验的证实。2007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们利用老鼠进行了关于记忆的实验。他们使用了一批基因变异的老鼠,这些老鼠虽然不能在其海马体(在大脑中用来储存记忆的区域)中产生出新的神经元,但是却比那些可以创造出新神经元的普通老鼠的记忆力更好!该实验证明接受新的信息并不需要新的神经元,只需在已有的神经元上发掘出新的连接方式即可。
此外,一批来自斯坦福的学者首次运用一种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大脑具有一种抑制无关记忆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重要事物。研究者认为,记忆新事物会对记忆中原本就存在的、与新事物相联系但是无关的旧有记忆造成损害,但是这种损害是有益的:大脑弱化不重要的记忆和经验,将会保证自身更有效地工作。
(2)遗忘是为了使我们生存。
对于遗忘,弗洛伊德给了我们另一个解释。
在他看来,我们的记忆免不了痛苦和悲伤的回忆。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回忆的伤害,我们会将那些记忆选择性地遗忘,压抑到潜意识当中。这些记忆徘徊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又会重新回到我们脑中。
弗洛伊德讲过一个著名的例子,后来成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范例。一位女士对流水具有强烈的恐惧感,没有人清楚原因。一位阿姨解开了谜题,她对这位女士说:“我从未对任何人讲过。”这句话勾起了女士的回忆。那是在她小的时候,她故意远离家族野餐聚会,掉进了一个瀑布当中,是那位阿姨救了她。惊魂未定的她请求阿姨不要告诉她的父母。可不久她就忘记了这件事情,并开始患上了恐水症。
虽然弗洛伊德的理论缺少实验的证明,但还是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