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心理技巧
3044700000090

第90章 女孩更应该懂得珍爱生命

死亡是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的,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呢?孩子毕竟是孩子,终究是脆弱的,如果家长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悲剧迟早都要发生!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却没有提高。调查显示,曾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占被调查者的10.9%,曾做好自杀准备的占4%。更为可怕的是,自杀已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死因,尤其是近几年,青少年自杀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有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女孩,是班里的班长。班主任对她说:“你是班长,不但要管好咱班的纪律,同时还要把咱班的学习搞上去,如果上不去,你就不用再当班长了。”

老师的话对她来说很有分量。于是每天上课、下课,大事小事她都要操心,而且还要给同学补课,尤其是考试前几天,全班同学里就数她最忙。可是付出了这么多,他们班的纪律虽然好多了,学习成绩依旧没有上去。于是她开始焦虑不安,话语也少了。然而,班主任没有找她谈话,也没有撤掉她班长的职务。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班主任又给我一次机会,如果下一次班级成绩还是搞不上去,我就去死。”

结果又一次考试过后,班里的成绩仍在原地踏步。于是在成绩公布的那天,她放学回到家里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活了。”可是妈妈不知道孩子出了问题,就训斥孩子:“别胡说!”她就没再说什么。

后来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她又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活了。”妈妈说:“你怎么又来了,别胡说!”第三次她又说:“妈妈,我没有骗你,我真的不想活了。”妈妈非常生气:“你这孩子怎么不懂事呢!”没想到,她放下碗筷,爬到六楼就跳下去了。

作为父母,可能很不理解女儿的这种极端行为。他们总是觉得,女儿的物质生活比自己小时候要强出好几倍,还有什么令她不满意的呢?

自杀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采取自杀行为,通常与他的物质生活水平没有关系。自杀是人们非常不适应外界环境后采取的一种极端行为,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人际关系僵化。

可以说,人际矛盾是引起青少年轻生的主要外部原因。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与周围的人能融洽相处,他们就比较容易找到倾诉的对象,内心的种种不快、压抑都会得到缓解,一般情形下是不会自寻短见的。

第二,得不到家庭温暖。

父母不和、吵架离婚,或是偏爱某一个孩子,都易使青少年产生自卑、愤恨心理。如果这时候再遇到挫折打击,无疑等于雪上加霜,最后产生厌世心理。

第三,意外的挫折和打击。

失恋,考试失败,受坏人恫吓,丢失了重要财物,亲人突然去世等突然打击,都有可能使感情脆弱的青少年心灰意冷、悲观绝望。

第四,环境的变动。

一些调查资料表明,许多青少年由于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而自杀。除了小环境的变化,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也有可能引起青少年自杀行为。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此之大,至今还不是很清楚。

在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但是有的人具有很强的承受能力,于是他不屈不挠,奋发进取;而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于是他痛苦不堪,寻死觅活。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遭受挫折后,一旦无法解决又无法逃脱,就会产生自杀倾向。而孩子的极端行为无疑会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所以,帮助女儿走出心理阴影,防止女儿走向极端、让女儿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育女心得

父母究竟该如何做呢?

(1)父母要关注女儿的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化。心理不健康,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还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父母一定要关注女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女儿的耐挫能力,让女儿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和坚强的性格。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女儿走出困境

父母要与女儿建立亲密、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女孩得到大人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时,她就不会产生情感空缺,因而也不会走向极端。

如果女儿因为受挫而长时间沉湎于焦虑与痛苦中,这是非常危险的。父母要引导她正确看待挫折,让女儿把内心的痛苦、失望说出来,她就会感到轻松些。这时,父母需要做的是耐心倾听女儿的诉说,并协助其走出困境。

(3)对女儿进行生死观教育

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孩子也一样。然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却总是回避死亡这个问题。比如,有人去世了,父母总会告诉女儿,他“睡着”了,或者他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等等。这种做法只能使女儿对死亡的概念非常模糊。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死亡对自己和亲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于是很轻易地就会走向极端。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女儿的生死观教育。

自杀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发生。父母平时就要重视女儿的心理健康和生死观教育,培养女儿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学会处理女儿的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