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3057000000040

第40章 马太效应——树立自己的好口碑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个一锭银子,吩咐他们出去做生意。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赚到了10锭。”于是国王赏给了他10座城池。第二个仆人说:“主人,我用一锭银子赚到了5座城市。”国王就照例赏给了5座城池。第三个仆人说:“主人,那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怕丢失一直都没有拿出来。”国王命令这个仆人把银子拿出来,赏给了第一个仆人。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说的就是马太效应。20世纪6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认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都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的需求原理,是影响个人成功的重要法则。好比一个人活在社会里,不该怨天尤人,态度积极主动执著,就会赢得物质或精神财富,获得财富后,更会强化你的积极主动性,如此循环,马太效应也会发挥至最大。

在你小时候,当父母鼓励你做一件事时,一般会给予你一定的刺激,这个刺激或是物质奖赏,或是对精神满足。比如,鼓励你洗碗,会做出“洗一次碗,奖励2元”的承诺;鼓励你学习,会做出“得第一就奖励100元”的许诺。当你获得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后,会更勤快地做家务或是更努力地学习,来换取进一步的满足。你会变得越来越勤快,成绩也会越来越好,这就是马太效应的结果。

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有名的人会更有名,没名的人更难成名;朋友多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朋友少的人则更加孤立。应用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马太效应,就是让你保有当前的优势,并发扬光大,逐渐形成自己的口碑,强化自己的众人心目中的好印象。

身为班长兼学校体育部长的振宇,一直以容易相处和“相处起来很有趣”著称。他跟谁都聊得来,不仅能跟班上的同学做朋友,很多其他班级的同学也慕名来认识他。振宇的班上不只出了一个“社交明星”,还出了一个同样知名的“社交黑洞”。姗姗是班上唯一一个跟大家都处不来的人,别人少说还有个能一起吃饭、逛街的对象,姗姗干什么都是独来独往,也不是孤僻,就是对所有人都好像没反应,就像“黑洞”一样吸走了同学的好意,被大家戏谑成“社交黑洞”。

作为班长,振宇当然觉得这样不好,就找到姗姗谈了谈她的问题。姗姗得知自己的外号后,很是委屈,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成了“黑洞”。姗姗说,自己并不是排斥和大家接触,只是自己近视比较严重,平时又不喜欢戴眼镜,经常迎面走来同学,还没等自己意识到,就已经擦身而过了,造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假象。再加上自己家在本市,申请了不住校,这样一来同大家的接触就更少了。姗姗虽然着急,但也没办法解决,听到大家对自己的评论以后,也就越来越不知道如何同大家相处了。

由这个例子我们得知,振宇在社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连外班的同学都找上来要跟他做朋友,这就是强者恒强;姗姗越不会社交,就越不知道如何相处,就是弱者越弱。社会中类似的想象还有很多,工作中,你越是表现出色,就越是受器重,得到的机会就越多,发展就越好;你越是默默无闻,越是无声无息,最后也就到此为止了。树立自己的形象,就是好比企业经营品牌,你也得为经营“个人品牌”出谋划策、步步为营。

资本家经营资本,在某个行业或产业生产产品或服务,品牌的知名度越高,人们的接受度越高,忠实消费者就越多。谈到零售行业的精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沃尔玛和家乐福;说起IT方面的品牌,人们当然会优先考虑IBM和惠普;想想手机中的“战斗机”,除了诺基亚,就是iPhone了。你的“个人品牌”又是什么?

像企业树立品牌一样,你也要树立自己的口碑。如果你还是学生,当然希望同学眼中的你成绩好,值得信任;老师眼中的你能力强,有担当。如果已经上班,同样希望同事眼中的你工作出色,值得做朋友;老板眼中的你,既能干,也能用。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马太效应却表现为,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如果你的形象是正面的,它会让你的形象越来越正面,越来越积极;如果你的口碑,本来就不佳,马太效应也会让你的口碑越来越惨淡。

在社交方面,马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成为社交明星,就要维持你的正面形象,不断加深加强你的正面口碑。如果很不幸,在此之前,你在大家眼中的形象并不很佳,就像亏损企业一样,尽力做到“扭亏为盈”,想尽办法擦掉过去留给他人的不好印象,而不是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让自己“讨人厌”的形象变得坚不可摧,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

在工作方面,年轻人要尽快找到自己的优势,在一次又一次出色的表现中,强化自己的优势,在同事和老板眼中渐渐树立自己在专业和团队中不可取代的地位,让自己的优势“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