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3076200000018

第18章 依附吴长庆起步(4)

1903年7月8日,光绪皇帝亲临保和殿举行经济特科考试。应试者有两位后来在中华民国史上颇有盛名的人物:一个是广东三水人梁士诒,中了一等第一名;另一位是湖南湘潭人杨度,中了一等第二名。经济特科既是新政的一部分,当然为顽固人士所不容。因此,发榜后,谣言四起,都说中试者大多是维新党。一天,慈禧在召见军机大臣瞿鸿禨时问道:“外面传说特科人才流品庞杂,心术不端,你听到什么了吗?”这位瞿大相国信口开河启奏说:“特科初试一等第一名梁士诒是梁启超的兄弟,其名字的末一字又与康有为相同,梁头康尾,其人品可知。”慈禧听了这些话,气得脸色发青,也不问情由,就把初试阅卷大臣撤了职。梁士诒自然不敢再参加复试。杨度因与梁同科,且在试卷内大谈新学,难免有激进之嫌,所以也不敢再入场复试了。梁、杨仕途之路绝望,自然心情消极。不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梁士诒、杨度二人的才干为袁世凯看中。不久,梁士诒经唐绍仪介绍,入袁幕被袁世凯派为北洋编书局总办,此后更加倚重,执掌交通系,民国初年入中枢,一度有“二总统”之称。杨度也在1907年被袁收为入幕之宾。从此,二人仕途坦坦,前途一片光明,在民初均名噪一时。

袁世凯面临北洋新政百举待兴的现状,为了北洋的事业,他大胆果断起用了一批留美、留日的新式人才。凡新自留学东、西洋归国之学生,他都竭意延揽。

詹天佑,早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被袁世凯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局务。吴仰曾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回国后被袁世凯任命为开平矿务师兼办京张铁路煤矿。屈永秋毕业于天津医学馆,被袁世凯任命为北洋医学堂兼办天津卫生总局。邝荣光,美国矿务大书院毕业,被袁世凯任命为矿政调查局、华总勘矿师、会办临城矿务兼工程师。袁世凯认为以上四人,“科学精深,名闻中外”,不仅给他们官职,而且援例上奏,要求朝廷按中国实际情况给他们以各科进士出身,以安抚他们,使他们尽心为国家的新政事业服务。

蔡廷干,清廷第一批官派赴美留学生,熟谙工程图算,于西国政治艺术颇有心得,回国后在北洋海军任职。甲午战争中在威海卫之战中负伤被虏,后两国交俘时被释回国。袁世凯知其才尚可用,调令来津,以“洋务人才难得,准将该员蔡廷干严拿正法罪名消去,留于北洋差遣委用”。

黎渊,贵州遵义附生,1899年,自备资斧赴日留学,在东京善邻书院习普通学2年。1901年,经前四川总督派归四川官费,入东京中央大学习法律专门。1904年6月毕业,领有优等文凭。复于是年8月,入该大学高等研究科,专攻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科。1905年8月,因高等研究科论文试验合格,领得研究科优等毕业文凭。9月,经袁世凯电调回国,派委筹办北洋所办学堂事宜,兼充袁署文案。

嵇镜,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肄习英文、普通各种科学4年。1901年,呈请自费赴日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次年毕业,升入大学部政治经济科。1905年领有优等毕业文凭,给予政学士称号。是年9月,经袁世凯电调回国,派委筹办北洋法政学堂事宜,兼充袁署文案。

施肇祥,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1894年入上海约翰书院肄业。1896年自备资斧,前往美国留学,入华盛顿中央高等学校肄业。1901年6月毕业,8月,又入纽约省以色格城康乃尔大学肄业,学习机器及电器机器科。1905年,袁世凯将他商调回国,派充劝业铁工厂总机器师,兼稽查高等工业学堂功课事宜。

富士英,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1895年夏,入苏州中西学堂肄业英文及普通学。1897年冬,调入南洋公学肄业英文及普通学。1898年冬,经督办大臣盛宣怀派赴日本游学,入日华学堂肄业日文及高等普通学。1899年夏毕业,升入早稻田大学校,专习政治、法律、理财诸科。1903年春,经户部尚书那桐,调派随同考察财政事务差竣回国。袁世凯将他招入幕府,派委洋务随员兼翻译事宜。

另外,袁世凯认为留学生金邦平,懂得公法约章;张英绪、高淑琦长于教育;张奎、沈琨、王宰善等熟于工艺,一并收用“北洋当差”,用其所长。周自齐、颜惠庆、曹汝霖谙于外交,袁世凯进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之后,就大刀阔斧地起用他们进入外务部效力。

1908年,唐绍仪访美,袁世凯也不忘委托他物色有为的留美青年学生,以便介绍他们回国任职。唐使美期间,曾挑选40位中国留学生在华盛顿做客10天,表示中国急需经过训练、受过现代教育并熟悉西方各国崛起富强的思想和方法的人才。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这批留美学生中不少被邀回国参加袁世凯政府中的筹建工作,顾维钧便是其中之一。当时,顾维钧尚在撰写博士论文,还未毕业,就被邀请回国任总统府的英文秘书。顾维钧在回忆录中说:“一个年轻人刚刚从国外回来,便受到这样的待遇,实在是令人感到荣耀的事。”

应该说,袁世凯在任用新式人才上是花了心血,下了本钱的。袁氏集团的干部大多数不是毕业于国内各军事学堂,就是留学欧、美、日学有所成的莘莘学子。他们毕业回国后为袁世凯、为北洋团体努力工作,这是袁氏集团在清末能够迅速崛起、为世瞩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小站系为核心

袁世凯的干部政策有一个重要的倾向,这就是以小站练兵时集合起来的干部作为袁氏集团的领导核心。这批干部,不论文武,袁世凯都尽可能给予他们适当的表现机会,虽然有时因某些事故或运气不佳而被开缺或革职,但袁世凯仍会给予他们立功开复的机会,继续留在北洋势力范围内任职,除非顽劣不堪、身犯重律或背叛本集团利益的,否则绝不轻易牺牲。

这批干部以徐世昌、唐绍仪、阮忠枢、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姜桂题、吴凤岭、吴长纯、刘永庆等人为中心。他们紧紧簇拥在袁世凯周围,工作得心应手,发挥团队精神,个个事业顺利,高官得做,即使不幸亡故,亦得到优厚的抚恤。袁世凯每升一步,他们也跟着升迁一步。民国初年,这些干部基本上都成为国家元首、政府总理、各部部长、封疆大吏等要员。

以徐世昌为例。徐世昌素称北洋军师,是袁世凯幕府的领袖。他一生的宦海沉浮大多都与袁世凯的升降有着紧密的联系。袁世凯小站练兵,徐即到小站担任总文案。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徐世昌也因之攀附而起,在袁世凯的保荐下,1902年补授国子监司业,1903年被任为商部左丞,官阶骤升为三品。同年冬,以内阁学士候补充练兵处提调,并赏给副都统衔;1904年署兵部左侍郎;1905年派充考察政务大臣,旋授巡警部尚书,补授军机大臣;1906年任厘定官制大臣;1907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徐世昌从七品编修,不数年而擢升至头品顶戴之封疆大吏,升迁之快令人咋舌,所有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拜袁世凯所赐。

除小站系干部外,袁世凯还把武卫右军先锋队、江南自强军、直隶淮练两军,以及山东与北洋的文武干部,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表面上升迁调补,大家一视同仁,而且为每个人的利益在争取,但实际上在任用方面,较小站系的干部次了一级。这一点也许可以从小站系干部先占有有利地位,袁世凯了解时间较长一点,而其他干部因人数众多,且与袁世凯结交较晚等客观原因中找出解释。当然,这里所说的一切也非绝对。对后起之秀,如杨士琦、杨士骧、赵秉钧、梁士诒、周学熙、张一麟等人,虽然并非是小站系出身,但在与袁世凯交往过程中,因其才能和忠诚表现而屡屡为袁所重用,其相信重用程度与小站系的干部几乎不相上下。

兼备德才,严惩庸员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这就是,任何一个集团的统治者,都无不希望他的部属能够效忠于己、听命于己而又颇具才器,辅助他完成自己的心愿。作为北洋集团领袖的袁世凯,当然也不能例外。

1907年9月,袁世凯调升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入枢值班办公。同时,慈禧也将张之洞从湖北调京入驻军机,与袁世凯共同担负起清政府的全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