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就像那干涸的禾田长不了庄稼一样,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他的心田就像是缺少了雨露的滋润,会日渐干涸。
“知识就是力量。”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的这句名言,一语道出了知识的重要性。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知识便开始在人类的智慧中渐渐萌芽发展。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高度文明的当今时代,每一次社会的变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可以说,是知识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历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阿基米得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科学家和爱国主义者。当罗马帝国的军队侵犯他的家乡时,70多岁高龄的阿基米得挺身而出,竭尽自己的心智,为保卫国家而战斗。
传说,阿基米得制作了一面巨大的抛物镜,把阳光聚焦后反射到罗马的战场上,燃起熊熊大火,使得罗马士兵无一生还。此外,他还发明了一种投石器,能迅速投掷出成批的石子,把逼近城墙的士兵打得头破血流。
罗马军队的统帅马塞尔沮丧地说:“我们是在同数学家打仗!他(阿基米得)安稳地待在城里,却能焚烧我们的战场,一下子又掷出铺天盖地的石子,真像神话中的百手巨人。”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能以四两拨千斤!如果没有阿基米德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发明这些器械,民众又将凭什么来抵抗敌人强大的进攻而没有太大的伤亡呢?所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繁荣、富强,就要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知识水平的高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想要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地位,必须要提高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整体知识水平。
即使一个国家暂时还不够富裕,只要它的劳动人民充满智慧,重视知识,那么这个国家必定是一个有前途的国家;而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目前很富裕,却供养着一群不学无术之徒,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结果必然会渐渐地衰落下去。
现在,我们知道风雨雷电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古时候,这些自然现象都被民众视作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便会杀猪宰羊,送上祭坛,磕头求神,听命道士呼风唤雨,甚至不惜将一些童男童女绑住了送给“河神”、“海神”来祈福。从今日的眼光看来,这些行为似乎太过愚蠢可笑,然而你有没有意识到,类似这些行为,其发生的根源,都是由于缺乏知识所导致的。
如今,科学知识普遍发展,“人工降雨”的技术开发,即使遇上大旱,庄稼照样可以长得很好,“老天爷”所拥有的“神”的力量,已显得不那么可怕了。
我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从小就从祖父和父亲处了解了西洋各国的山川风貌以及风情民俗,而这些知识,都在他以后的航海生涯中派上了大用场。如果他不了解西洋各国的民俗风情,便不懂得如何与不同的国家进行沟通交流,那他又怎么能与各个国家进行友好往来呢?
不仅如此,郑和在下西洋时,大量依靠了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他运用了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如果郑和不懂得这些水文航海技术,船队就无法正常而安全地行驶;此外,为了辨别方向,郑和将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相互结合起来应用,提高了测定船位、方向的精确度,如果他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又怎么能在大海上正确地辨别出方向呢?
知识就是力量,就像那干涸的禾田长不了庄稼一样,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他的心田就像是缺少了雨露的滋润,会日渐干涸。
有人曾深刻地指出:“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一样宝贵。”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无数事实表明,大凡有所成就的人,知识是其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有一家公司,每个月的净利润可以达到两万美元——在同类企业中,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业绩了。但这家公司的一位合伙人还想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使公司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位合伙人寻思,企业如果要大规模地发展,自己没有必须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于是他让他的伙伴负责业务,自己则选择出国深造,一去就是4年。
他在这段时间刻苦学习,最终学到了先进的知识,掌握了扎实的技术。学成归来之后,他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自己的事业。几年之后,他扩大公司发展的期望实现了,他也成为同行业的领头羊,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尝到了甜头的他,也相当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定期组织公司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使得员工的整体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
这位商人充分地认识到了知识对于事业的无比重要性,于是决定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样,他也认识到,要想使企业能够整体性地提升,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他的行为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
人的天性就像一座原始的矿藏,只有经过开采,其价值才会显露;人的天性也像是野花野草,只有经过了知识的雕琢,才会使璞玉散发出光芒。知识的海洋博大而精深,拥有了知识,才会拥有无穷的力量。
假如不懂得地质学,人们就不会知道这个地球广阔的地貌下藏着怎样的宝藏;假如不懂得信息科学,人们只不过是个耳聋眼花的现代人;假如不懂得基因科学,人们就无法克服遗传障碍,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有了知识,才能变“呼风唤雨”为可能;有了知识,才能向不可能的领域吹响挑战的号角。
对于一个国家,知识决定着它的强弱和荣辱;对于一个民族,知识决定着它的命运和兴衰;对于我们每个个体,知识影响着他的层次和价值。知识给人以自信,给人以力量,给人以财富。所以,请千万记住下面这句话:只有赢得知识的人,才能真正地赢得未来!
前进必须依靠不断地学习
知识,是人类世世代代文明的结晶。它滋补你的头脑,启迪你的智慧,颐养你的个性。谁想增长才能,谁想认识社会,谁想了解为人之道,谁就应当和书本交朋友。
现代社会的飞跃发展,使知识成为人们谋求富足,谋求生活需要的最重要的工具。
几年前,由美国著名的统计学家、民意测验的创始人乔治·盖洛·普的后裔们组建的盖洛普组织,从《今日美国名人录》中随机选择了1500个有杰出贡献的人,探究他们成功的奥秘。选择的标准既不是财富,也不是社会地位,而是他们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的现有成就。在这些成就卓著的人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其中最重要的五种特点中有三种与知识有关:
1.通晓常识
成功者中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最多,79%的人对自己的这种优良品质评了最高分,61%的人认为通晓常识对其成功的贡献非常重要。对大多数人而言,常识意味着对每日繁杂事务作出合乎逻辑的、客观的判断这样一种能力。
那么通晓常识这种能力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可以增强的呢?答案是后者。这种能力的取得一是得益于在学校期间的好争善问;二是取自他人,以及从他人和自己的错误中吸取常识。
2.精通专业
有了常识之后,成就卓著的先生们认为第二重要的就是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四分之三的成功者为自己的这种品性打了“A”分。地质学家菲利浦·奥克斯莱是著名的坦尼克石油勘探生产公司的创立者,他认为他的成功是由于精通石油专业知识。他通过亲身参加探油采油工作掌握第一手的专业知识。他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必须对他所从事的行业知识有实地经验过的了解。”今天,他的专业知识为他挣得了六位数的薪水。菲利浦认为“掌握专业工作必需的知识”是成功公式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他获得专业知识是通过自学,而不是通过正规学校。
3.博学多才
成就显赫者必备这种品质,因为它包含了迅速领悟高深的观念并深刻透彻地分析它们这样一种天赋能力。43%的成功者说它是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有52%的人说它是相当重要的。
现代研究证明,有许多种才智是无法用通常的方法(例如智商测验)来估断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名人们都具有相应的高智商数。根据调查,名人们的博学多才是由智商之外的至少三个因素促成的,它们是广博的语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能。这些成就非凡的人平均每年读书19本,包括10本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
当说起智力因素时,这些拔尖人物们不是只谈天赋智能。一位总经理把它总结为:“好奇的头脑和广泛的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社会是一所最好的课堂
社会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中学到的东西不是书本所能完全涵盖的,它都是一些很实用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很强的实战性。
毫无疑问,学校是一个接受学习和教育非常好的场所,如果你还处于学生时代,那将是一件非常幸福和令人羡慕的事情,你应该趁着年轻的好时光积极勤勉地学习,为将来开创美好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如果你已投身社会,在学校中也没有抓住时光好好修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各项知识,也不必悔恨当初,因为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现象都是活生生的教材,你所处的社会就是一所最好的学校。
对于我们整个人生来说,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旨在训练人们的一种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社会的阅历比起书本上的知识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提倡大家不要“读万卷书”而光去“行万里路”,只是就获取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技巧来说,社会无疑是一所更重要的学校。
人们在学校中用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从书本中学习知识,但到了社会上,他们并不一定都会取得成功。因为学校里所学的东西相对简单,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在课本上都是未曾涉及的,而老师教授的东西也相对有限。
日月在更替,世界在变化,知识在更新,信息产业、多媒体、因特网、移动电话、光盘、知识经济、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化生存、宇航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克隆技术、机器人等等,这些新词语及其附带的新概念、新观念乃至新的世界观,越来越频繁地占据人们的视野,冲击人们的头脑。每一天,人们都在感受着它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陌生到耳熟能详……信息革命的时代已经初具规模,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
当你发现书本上的东西已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时候,你就必须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边摸索边学习,如此,你才不会被时代的大潮无情地冲走。
绝对不能自满于书本上的知识,也不要以为天下的智慧都收录在书中。退一步说,纵然到今天为止所有的知识都已为你所掌握,明天,世界依然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况且,学无止境,你又有什么可以自满的呢?
当你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必须时刻本着学习的心态不断地寻找机会努力提升自己,在实践中获取更多更实用的知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某位毕业于地质学的高材生,博览了相关的书籍,并从中获得了足够多的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在和人谈论相关问题时,他都能够侃侃而谈,显得相当自信。
一直以为很有学问的他,有一次和一群在井下工作的矿工聊天时,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无知。
那些工人说,井下的小白鼠是不能随便杀死的。这位高材生很是疑惑:井下的小白鼠为什么不能随便杀死,它们有什么用呢?矿工们告诉他,如果矿井出现塌方事件,只要你身边有小白鼠,那么你就有了活的希望,因为那些小白鼠最清楚什么地方可以跑出去。
没有人能想到小白鼠会在人们生命危难的时候给人以希望,但是这些普通的矿工们都知道,他们从社会实践中学来的东西要比书本上的丰富得多,有用得多。
某电视台曾经对若干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的应聘进行跟踪报道,发现在其应聘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场面。从应聘公司处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些学生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稚嫩,总带有一种涉世未深的味道,且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相反,有很多从高中或是中专毕业出来的同龄人,他们的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更强。
譬如,有两个高中同学,一个毕业后顺利考入大学继续深造,另一个则由于没有考上大学或别的原因而没能进人大学学习,只好出来打工。三年或四年后,这个大学生毕业之后出外找工作,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而他的同学却已经成长为某公司的一名骨干精英。
或许有人不禁会问:既然如此,我们还要上大学干吗?不如读个高中或技校之后直接找工作得了。
现象背后,问题的关键到底在哪里呢?
根据调查发现,有些学生一旦考入大学就觉得万事大吉,高枕无忧,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无所事事,而等到毕业之后又觉得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对于从基层做起的工作不屑一顾,看不上眼。
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因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心有压力,所以立志笨鸟先飞,于是便会很努力地投入工作,主动发现问题并向公司的前辈们请教,甚至在业余时间还不忘学习,如此这般他便能迅速地成长起来,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非常出色的业绩。
社会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中学到的东西不是书本所能完全涵盖的,它都是一些很实用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很强的实战性。但是在社会这所学校中,人们必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这里的“课本”中没有现成的书籍,也没有具体的老师,因为这是一门“公共课”。只要你本着积极学习的心态,通过各种途径留心身边人的一言一行,关注身边事的发生发展,你便能够学到最实用、最深刻的人生哲学。
人生就是不止学习
人生之意义在于趋向生命之圆满,而乐趣的惟一途径是学习,学习是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1.学习能改变人的一生
珍妮特·沃斯说,学习“是一场我们将一起发动的革命”,学习是一场革命,将波及到个人人生、人际交往、整个生活环境以及世界的未来发展方向、方式。这不是一场权力更替的革命,但它将引起社会的巨大变动,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这场革命也不是对别人的革命,而是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乃至整个人生的革命。革命由最具先进意识的人们发动、示范、引导、组织和推动,但需要的是有热情、有眼光、有向往的人们的认识、认同、参与以及分享。这场革命没有成功与不成功的区别,只有成功规模的大与小的区别,因为它的起点是个人的革命,而终点是没有的。在这个意义上,这场革命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而且可能会大规模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