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田园茶香之天价医妃
3083100000103

第103章 陆家装暖气(2)

没想到这次过年,纯阳观居然送来了一大盒品相甚佳的,尤其不知用了什么方法,虽然都是死的,却很新鲜的样子。

陆寒枫凑了过来:“啧!这盒子里有灵玉呢,难怪能保鲜。四师叔真大方,把这盒子也给咱当年货了。”

灵玉,就是蕴含灵气玉石,陆金瑶把灵玉能保鲜的事情记在心里。

随后陆寒枫拿起一个蛤蜊,看了看,更是眉开眼笑:“这又叫西施舌,最是美味不过。前朝《泉南杂志》卷上有云:‘西施舌,壳似蛤而长,外色若水蚌壳,内色如孔翠。肉白似乳,形酷肖舌,阔约大指,长及二寸,味极鲜美,无可与方。舌本有数肉条如须,然是其饮处。’”

被陆寒枫这么一提醒,陆金瑶也记起,前世清朝《闲情偶寄》卷一二亦云:“海错之至美,人所艳羡而不得食者,为闽之西施舌、江瑶柱二种。”

可见这种食物的确极为美味。

这前两种,就都是难得的海珍品,那后面还有什么?

陆金瑶继续看年货,什么大闸蟹,各种海鱼,甚至还有鲍鱼、鱼翅和燕窝。

这些东西可都是千金难求,以陆家的社会地位来说更是想一想都不可能的,如今却沾了纯阳观的光,全都见识了一遍,而且过年还能吃到。

陆金瑶心道:过年的时候,我可要施展浑身解数,不能把这些美味浪费了。

陆寒枫忽然神色古怪的说道:“师叔这么大方,该不会是怕这些东西在纯阳观做出来不好吃,才送来的吧。”

被他这么一说,陆金瑶也觉得……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啊。

陆炳文道:“往年也不曾听说纯阳观给哪家送过年货,今年咱家能得到这些珍品,都是沾了金瑶的光。金瑶可得多吃。”

“哎呀,师叔明明说了是送给咱家的,应该是奶奶,爹和娘多吃,嗯,这些东西都对身体好,弟弟妹妹也要多吃。”陆金瑶急忙道,“我先去把这些东西放起来。”

一家人一起去仓房把这些东西都放好了,陆金瑶借口留下来整理一下。她受到灵玉的启发,在这些食物和仓房里原来堆着的食物上全都附了一层薄薄的灵气。

收拾好了东西,陆金瑶这才回到屋子里,正听见陆寒枫在问:“大侄子啥时候回来?”

陆博明过了年之后就要参加乡试,陆金瑶跟爹娘提议,不能让他太紧张,写信让他回家过年放松一下。

左右家里现在经济状况好转,不用担心路费的问题。

陆炳文道:“早些日子就委托了大爷去曲阜把他接回来,这几日应该就能到了。”

云氏笑道:“今年咱家终于能过一个全家团圆的年。”

转过天来,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原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的祭祀仪式,后佛教传入,就逐渐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佛的宗教节日。

不过,即便不信佛教,因为佛教的广泛传播,腊八也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节日。传统习俗认为腊八是济贫的日子。这天,无论贫富之家,只要乞讨者上门,有求必应。和尚、道士、尼姑下山各处化缘,居民也同样乐于施舍。

在这一天的早晨,早餐是多种杂粮加大枣、花生米等熬煮的粥之俗,称为“腊八粥”。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这一天也是制作腊八蒜的日子,做好之后以备春节之用。腊八蒜就是,就是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里,然后在里面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寒冷的地方。这样一来,泡在醋中的蒜就会逐渐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山东人不仅爱吃大葱,爱吃大蒜的也为数不少。

腊八蒜不仅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看起来也漂亮,更能够解腻祛腥、助消化,还能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和驱虫,常食更是能够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早晨,陆家人先给亲朋好友送去了陆金瑶熬制的美味的腊八粥,回到家里每人喝了一大碗,这便开始动手腌制腊八蒜。

这东西,既好吃,又有营养,可以吃很久,拿来送人也是不错的,所以要多做一些。

早在刚进入腊月,陆家人就准备好了罐子。

全家坐在温暖的堂屋里,各自有分工,亲亲热热的一起腌制腊八蒜。

陆金瑶一边剥着蒜,一边打量着屋子,寻思着什么时候把暖气管道架起来安上。

她已经仔细实验过了百香竹的坚韧度、耐热度、导热情况,确认百香竹的的确确是最适合做暖气管道的材料。

但是这架设管道是个大工程,比如在墙上的什么地方打洞,在哪里拐弯等等,得小心谨慎才好。

所以这几天,她都在想着以前在乡下曾经烧过的炉子是个什么构造,画了几张图,正准备拿给陆炳文看看。

吃过午饭后,陆金瑶就把图纸拿了出来,给陆炳文看。

陆寒枫看到图纸上面奇怪的东西,顿时来了兴趣,表示自己也要参与其中。

陆寒枫为人心思灵活,有了他的加入,架设管道的事情进度立刻大大加快。

“但是,要用什么材料……”陆寒枫摇头道,“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只有灵物了吧。”

陆金瑶笑道:“我在后山发现了一些金色的竹子,砍了一截下来,好像蛮合适的。”

说着,她假装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小节百香竹。

陆炳文和陆寒枫接过去,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金色的竹子,顿时全都来了兴趣,折腾了半天,甚至把这节竹子丢进锅里煮,又用火烧了半天,发现一点儿也没有变化,还是完好无损,异口同声道:“这是灵物。”

“金瑶,你这是从后山什么地方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