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田园茶香之天价医妃
3083100000153

第153章 烤肉店危机(1)

“草民的家人费尽心血写出这样的故事来,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能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大家。”

“这些盗版书商轻轻松松的就盗去了草民家人的成果,跟剽窃别人的文章、偷人家的东西有什么区别?他们如果想要售卖此书,完全可以来跟草民商议。”

“这些人一本书要卖一两银子,到底谁才是奸商?”

“草民听说,本朝如果有人想要出售自己的诗集、文集,都是跟那些书商谈妥了的,如此一来,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反观这些人,擅自出售草民家人的作品,还要做出一副受害人的样子,真是让人可发一笑。”

“有很多人当天去听了书,第二天就在售卖,大大损害了本店的利益。”

“长此以往,以后谁都可以擅自拿着别人的成果出去印刷、售卖,那些文人墨客就不会再出售自己的文集、诗集,学子们看不到好的作品,就没有好的教材,也就做不出好学问来,对我朝的发展大大的不利。”

她人虽然小,但是面对对方请来的著名讼师毫不畏惧,在公堂上针对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进行了完美的反驳,最后还上升到了国家未来的层面。

只要把事情拔高,大家就都会重视起来。

姜知县想了想,认为陆金瑶所说的还是很有道理,但是本朝并无相关事项的法规,他决定暂时退堂请示上司。

这件奇怪的案子一直上报到了京城,最后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居然能引得全县的人天天蜂拥去听,便读了随着卷宗一起送上去的几本小册子,登时大呼过瘾,看的如痴如醉,还嫌内容太少自己看不过瘾。

看完之后,他召集了几位举足轻重的文臣议论此案。

这件奇怪的案子一直上报到了京城,最后到了皇帝的面前。

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奇案?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即兴创作了诗词歌赋,很快就会流传开来,然后就有人把这些诗词收录在文集里售卖。

文人墨客们不仅不会生气,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诗词得到传播而感到高兴,认为这是为自己的认可。

可是如今,一个叫陆金瑶的七岁小孩子却做出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违背了世俗的观念。

然而这些人身为国之栋梁,细细一想,都认为陆金瑶说的那些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前朝有许多大诗人、大词人,或者小说家生活贫困潦倒,最后在凄苦中死去。

这些人大多是文采极高却没有官运的人,又或者是遇到了昏庸的皇帝,不被重用。

如果这些人能够出售自己的诗词、小说来赚取一些银两,起码可以养家糊口,不至于全家都住在茅草屋中。

虽说很多作品都是在悲苦的生活中诞生出来的,但是陆金瑶提出,如果人真的活不下去了,是不会有心思进行创作的。

这人都在床上饿了三天了,说不定连自己叫什么都不记得了,还作诗、写词?简直是笑话。

而且跟案卷一起递上去的,有陆金瑶调查的正版和盗版书之间不同的价格,正版书的价格要比盗版书低得多,那些盗版书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书籍都销往了外地,牟取暴利。

陆金瑶在供词中说,陆家不是靠着这个赚钱的,所以没什么关系。可如果是那些靠着写书糊口,或者是那些因为家中贫困,所以想要把自己的诗拿出去做一本诗集,换一点钱的人该怎么办?

达官显贵作诗是为了附庸风雅,不在乎会不会有银钱的收益,只在乎名声是否远播。

可是那些家庭贫困却很有文采和学识的举子、秀才呢?他们不会种地和经商,只能靠出卖文字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来养家糊口。

有脑子转的比较快的官员也想到,有些人经常会剽窃他人的诗词、文章,欺世盗名,更有甚者会盗用他人的文章参加科考。如果在这方面设立法规的话,就可以杜绝这种事情。

因为发生剽窃这种事情,往往是当时不清楚诗词、文章的原作者到底是谁,过后才被发现的。

若是设立相关的法规,规范这方面的记录,不仅能刺激文人们进行更多的创作,而且可以很好的杜绝剽窃发生——因为每一首诗词、每一篇文章在集成文集出版的时候都会被记录下来,也就有迹可循。

等到科考的时候,派负责记录这方面的官员进行详细的审查,也就不会闹出先帝在位时,竟然把一位抄袭他人文章的人定位状元的丢人事情了。

因此这些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强烈赞成这案子判陆金瑶获胜。

一些脑子转的不是很快、文采也不是很好的官员则是想到,如果能设立陆金瑶所言的所谓“版权、知识产权保护”的话,自己的拙作说不定就无人问津了,也不会被传播出去,自己没办法获得名声,当下反对起来,认为陆金瑶这是商人逐利的行为,对国家没有好处。

连丞相在一边听着他们的争论,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些反对的人说话的时候,眼中露出了嘲讽的光芒。

“吴大人,黄大人,二位说这样的话来反对,该不会是有什么私心吧?”

连家向来在朝中是清贵文官一派的代表,此言一出,周围几位清流官员的脸上顿时全都露出了讽刺的笑容。

“黄大人,您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大人的诗作可是向来让我等‘愧叹不如’的。”一位官员也跟着讥讽道。

那黄大人的脸色顿时变得像是猪肝一样,瞪着说话的人,发现说话的是吏部尚书刘靖。

他正要发作,旁边又有一人开口道:“可不是,黄大人和吴大人当年的‘大作’现在还在广为流传呢,只怕二位大人是担心出台了相关的律令之后,天下人都知道那两首诗是二位的大作吧?”

这话说得更狠,直接把黄大人和吴大人那点老底子给掀了出来。

“你!穆城桓,这可是当着圣上的面前,你可不要胡说八道!”吴大人是个四十多岁的胖子,气得浑身的肥肉乱颤,像是一湖水在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