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性不可不知的心理技巧
3085100000062

第62章 压抑:可以克制自己,但不能压抑自己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

——薛宣

《篱笆、女人和狗》是20世纪90年代初红遍大江南北的经典电视剧,女主角枣花经过了两段婚姻。前夫铜锁不务正业,经常打骂老婆;后来的丈夫小庚则心胸狭窄,甚至怀疑她与别人有染。面对这样两个男人,枣花总是忍气吞声,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即使被人污蔑也只是默默地低头。受到委屈,她不选择反抗;心里难过,她也总是压抑自己,即使是离婚,还是在亲友们的劝慰和鼓励下才做出的决定。

枣花和《渴望》里的刘慧芳一样,都被认为是贤惠、隐忍的中国传统劳动妇女的代表,一直得到观众们的同情或赞扬,但是,这样的忍耐和压抑真的是正确的吗?

孔子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这样的告诫都是有道理的。凡事如果可以多包容、多忍耐,就可以避免很多争端。倘若只是夫妻间的普通拌嘴,双方各退一步自然要比“针尖对麦芒”强;倘若对某样东西有过高的欲求,却很难获得满足的话,压抑欲望总是要比巧取豪夺好得多。但是,这并不是在指导人们要无休止、无原则地压抑自己,毕竟压抑只是把本有的欲求强制地推入到了意识的更深层次,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所谓压抑,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会把不能被社会道德或本人意志所认可的欲望、冲动、矛盾等排斥到意识之外,并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里的一个过程。以枣花为例,在遭到铜锁打骂时,她最本能的反应或想法应该是反抗,最大的欲望应该是逃离家庭。但是,在她的思维里,这样的本能和欲望是不被认可的,因为她所接受的教育是“女人就应该忍耐,离婚的女人会被人唾弃”。这样,她就只能压抑自己反抗和逃离的欲求,选择默默地承受。再比如说,你去参加初中同学聚会,聊天时你了解到,一个曾经和你关系很不好的女同学嫁了大款。这个时候你的内心可能会很嫉妒,希望自己的丈夫也马上变成大款,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你只能选择将这个愿望压抑,不去想它,这样才能让自己感觉舒服些。

事实上,压抑是个体在遭受挫折或欲求不能获得满足时,为了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御机制。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倘若你喜欢别人的珠宝,并希望将其据为己有时,压抑就可以帮助你保持理智,避免你采用偷窃等不道德的方式来获得。但是,不恰当的压抑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枣花身上的伤痕累累就是证据。此外,被压抑的欲望会被封存在潜意识中,如果长久得不到释放,就会影响正常的心理功能,导致心理病变,甚至是人格结构的改变。因此,我们要学会确定自己的欲求是否合理,对待合理的欲望要努力地满足;对待不合理的欲求或想法,也不能选择强硬的压抑,适当地克制才是解决之道。

欲望在膨胀

分辨不合理的欲望

人性同兽性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有“七情六欲”,而动物只有“欲”而无“情”。一方面我们要肯定“欲望”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要明白人的“欲”是要受“情”所控制的。有些对于动物来说是合理的“欲”,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大忌。例如,随意地交配,未经对方允许就抢夺食物,以防卫为目的的主动攻击等。也正是由于被这个讲不清道不明的“情”所限制,我们也很难分辨哪些欲望是合理的,而哪些不是。枣花认为她的“反抗或离婚”的欲求是不合理的,是因为受她头脑中的“情”,即“女人就应该忍耐,离婚的女人会被人唾弃”所限制;而我们则认为她的欲求是合理的,是因为我们受到不同的“情”,即“女人同男人的地位是一样的,如果觉得不幸福就应该选择反抗或离开”所支配。虽然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公理和准则的。

对待他人的欲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论对方是你的父母、爱人、挚友还是子女,他们都是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们在人权上是平等的。当你不想去做某件事时,却要求别人做,这很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不仅容易让你碰钉子,还会伤对方的心。很多女人在与爱人吵架时都会说,“作为男人,你就不能让着我吗?我任性一下怎么了!”可是想一想,男人和女人除了在生理结构上有差异外,在感情上是同样的。他也可能会有类似的需求,面对他的任性你能容忍吗?如果不能的话,那就不要要求他了。其实,婚姻中的很多问题都来源于对于配偶的要求过高。自己不打算改变却一直奢求对方改变,自己希望任性和发泄却让对方容忍,即使他能因为爱你而做到这些,那也不是在增加爱情的砝码,而是在给爱情降温。

对待事物的欲望:努力就好,不能强求

金钱也好,名利也罢,都是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的。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即使努力了,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天遂人愿。例如,有人羡慕演员的人前风光,就想方设法地往演艺的道路上走。但是,由于自身条件有限,打拼几年仍然一事无成。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并不是蛮干就能获得好的结果。只有那些能够清醒地认清形势,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能准确定位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可是,上帝只把这种特质和能力给了一部分人,而其他人获得的是不同的礼物,因此也就不能借助这个来获得骄人的成果了。对待那些我们努力也得不到的东西,就应该及时放手,把精力投入到更为现实的欲求上,才能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如果一意孤行,甚至因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那就是最不理智的行为了。但是,怎么样的努力才算是到位的呢?首先,我们可以从亲友的劝诫中获得启发;其次,如果你觉得已经筋疲力尽甚至是濒临崩溃,那就及时放手吧!

克制不合理的欲望

既然压抑对于欲望的泛滥有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那就选择其他方式来克制。

欲念克制

思想是个体行为的统帅,除了某些低等的习惯性行为,或者是由于情绪或药物的控制导致了思维发生暂时的瘫痪,人的行为基本上都由思想所指导。因此,如果能够克制欲念也就控制了不合理行动的发生。当意识到自己的头脑中出现了不合理的欲望时,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首先稳定好情绪,尽量保持思维的理智。其次,同不合理的欲望质辩,并强调一旦义无反顾去追求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再次,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一定可以控制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控制。

欲望在膨胀

电影《桃花运》中有一段章迎与赵大关于“婚前是否同居”的争执。事实上,当时章迎已经脱去了一部分衣服,而且应该也在承受欲望的煎熬。但是,最终她还是走进洗手间给了自己一段思考的时间,并坚守了立场。之所以举这样的例子,并不是要赞成或反对“婚前可以同居”,而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理念:当欲望还没有被落实到行动时,只要你能控制欲念,就可以避免某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代偿或转移

这是指当个体的欲望不合理、不能获得满足时,而采用满足其他欲望的方法来达到心理平衡。有人说,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方法,其实不然。代偿和转移实际上可以把对不合理的欲望的投入转移到对合理的欲望的投入上。例如,戒烟的人犯烟瘾时,会选择吃瓜子或喝茶水来转移对烟的渴求,这实际上应用的就是代偿原理。如果你喜欢一件特别昂贵的衣服,却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的话,那就让朋友们陪你逛逛街,买一堆不那么贵却很漂亮的小首饰,或者去吃一顿实惠而又可口的美食,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你对那件衣服的渴求。

其实,情绪发泄的某些手段运用的也是这个原理。当老板对你的苛求让你感觉很愤怒时,你肯定会有直接向他发火的欲望,但是你不得不忍耐。回到家后你可能会想方设法地向丈夫发泄,这样你会觉得舒服很多。当然,在应用这个原理时还是要注意,不要伤害到他人,更不要以一个更不合理的欲望来代替。

控制欲望有时就像是控制洪水,疏导总是比堵截更有效。

小贴士: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我们在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的一系列的反应机制,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弗洛伊德提出,后经他的女儿安娜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和阐释。常用的防御机制约有11种,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情、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认同。这些防御机制是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启用的,往往具有一定的自我欺骗性质。虽然防御机制是我们遭受挫折时重要的心理庇护,但是同时也是引起个体神经病症的罪魁祸首。因此,无论是在危机助人还是自助的活动中,都要清晰地分析自我防御机制的效用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