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性不可不知的心理技巧
3085100000070

第70章 鹤立鸡群:有必要完全地展示自己

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缺点中,最为粗鲁的乃是轻视我们的存在了,越爱人生,就越不能服膺生活着的条件。如果只为了凝视人生,要意识做什么呢?

——杜·伽尔

在一个偏僻的山谷中,有一座荒凉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在百合刚诞生时,长得和周围的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很清楚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在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念头:“我是一株花,而不是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怀着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终于,在某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非常高兴,附近的杂草却都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是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那个东西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在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就不要再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又和草有什么区别?”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在这断崖边上,即使开出了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的。

百合回答:“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想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令人惊叹不已的花朵,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野草与蜂蝶都沉默了。百合花就这样一朵朵地盛开着,年年春天,百合都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于是,年复一年到处都开满了洁白的百合花。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都千里迢迢赶来这里欣赏百合开花。无数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都感动得落泪。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展示自己独立而与众不同的美,是对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自我认可的重要方法。工业化的社会依靠批量生产来促进效率,但规模化的大工业使得无论是产品还是人都失去了独特的美感,每个城市看起来都相似,所有摩天大楼都是同样的玻璃幕墙,专卖店里排列着成千上百件同款同色的成衣,连快餐店里服务生的微笑都是全球化的统一标准——人们活在单调乏味的巨大工厂中,如果不用某种方式使自己从人群中独立出来,恐怕会有很多人怀疑自己的存在感,甚至模糊了“自己”和“别人”的界限。

成功并不可怕

很多女人害怕成功,因为“女强人”似乎就是不受欢迎的标签。传统的女人就应该是柔弱的、被动的、需要保护的。温驯而没有攻击性的女人自然是不醒目的,她们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更小一点,更柔弱一点,用其楚楚可怜的形象来博取世人的怜悯。她们所做的,不是“争取”,而是等待,等待着骑着白马的王子来拯救她,给予她幸福。

也许你的等待不会落空,但别人给予的“幸福”是否就是你想要的那种幸福呢?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去选择和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赚钱为自己和父母买想要的东西,我相信这种满足感不是别人能够带来的。为什么女人天生就要被排除在这种幸福之外?

变得醒目似乎就意味着更容易树敌,有更多机会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成功的一切都与醒目有关,如果一直生活在不为人所知的暗处,很难想象你可以有机会充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没错,有的人天生就迷恋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而有的人却对活在众人的注视下充满了无可名状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并非是不能克服的,尝试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刚开始你可能会有一点不习惯,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不仅不会对别人投过来的目光感到难受,而且会慢慢体会到这带来的好处——你将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新的信息,尝试新的东西,甚至接触更多高层次的人。这一切,就决定了你会有更大的空间来提升自己,从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能力,去追求并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有时与众不同的感觉也很好

“我们都害怕和别人一样,但更害怕和别人不一样。”这句话是我在一个朋友的空间里面看到的,这样矛盾的担心常常会出现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头脑中,因为他们的自我还不够成熟和完整,要用标新立异的打扮和行为言论使自己不被人群所淹没,但是又害怕坚持了自己真正的想法而不被同伴所认可。所以,这个时期的人行为常常显得矛盾而不理性。

但很多成年人的自我同样很脆弱,以至于他们一直活在被别人评价的恐惧中,“如果别人知道了,会怎么说呢?”成为了一些女人踟蹰不前的原因。其实,别人不一定会怎么说,就算说了,也可能就是说说而已,你不理睬,别人也就很快就会忘掉或者习惯。

而且,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话而怀疑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唯一的存在,每颗渴望被认可的心也都坚信自己有着某种独一无二的美,为什么要不敢承认呢?

对你自己的生命负责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如果它看起来平凡无奇、毫无特色,那一定是因为你没有用心去看,对世界是这样,对自己更是如此。自己的那些与众不同,是否已经被你忽视了太久,以至于你自己都想不起来了呢?曾经有个朋友在聊天时无意和我提到,她学过多年的绘画,以前还梦想过成为一名画家,言语中流露出一些遗憾。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不参加最近举行的一个业余绘画比赛,她听到时眼睛一亮,但又很快的暗淡了下去,她淡淡地说:“已经多年不画了,手也生了,小孩子的玩意还提它做什么。”许多可以让生活更加精彩,让我们能够更加贴近梦想的机会,就被我们以各种借口推掉了。

做一些你真正想做的事,给自己一点惊喜,也许只是一条想了很久但是不敢尝试的裙子,也许是某项心动已久但是不好意思参与的极限运动,在自我突破的过程中,享受一下“与平时不太一样”的感觉。偶尔也给自己成为众人眼中焦点的机会,反正人生迟早是会过去的,勇敢不勇敢,失败不失败,最终都会化为轻烟,体验当下的幸福,也不枉费生命这个最好的礼物。

原来的你就很美

某日,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年代久远的寺庙,便派人去找合适的人选,希望能够把寺庙整修得漂亮而庄严。很快,大臣带来了两组人马,其中的一组是京城里有名的工匠,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皇帝也犯了愁,不知该选哪一组,一个大臣就出了个题目,让这两组人各去整修一个小寺庙,这两座寺庙恰好面对面。整修前,工匠们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颜料,又要了很多精巧先进的工具。而和尚这一组,却只拿了一些抹布和水桶。

三天之后,皇帝和大臣们来了。他们首先查看了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只见这座寺庙被描绘得五颜六色,所用的工艺也极为精巧,皇帝和随从都赞叹不已。

接着,皇帝又转头看和尚整修的寺庙,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寺庙非常干净,里面所有的物体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淡淡光泽的表面就像镜子一样,反射出周围和谐的色彩——天空的浮云、地上的树,以及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它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所有的人被这种庄严深深地感动了。

每个人被创造的时候都是被小心琢磨的,可算是浑然天成的宝物,值得用心品味。自然而然的存在有种和谐的美感,是任何刻意设计的东西所无法比拟的。

小贴士:第三选项的魔力

科学家先给志愿者看A物、B物两个东西,要他们两者选一,因为两个都差不多好,这些实验者在考虑的过程中就表现出了焦躁不安的情绪,他们反复地在好多个因素中层层抽丝剥茧,试图抽出A、B之中较佳的那个。

之后,科学家再给他们“第三样东西”,即C物。这个C物和刚刚的B物很相似,但明显比B物还“烂”。这时,科学家让志愿者再一次在A、B、C中选其一,按理说,志愿者应该“更烦躁”才是:两个都选不完了,更何况多了第三个!奇妙的是,在C物出现后,实验者忽然表现得如释重负,做出了他们的决定。

那个决定,正是B物。刚刚的A物竟被无缘无故地丢弃了。科学家将这奇妙的“第三个选项”——C物,直接称为“诱饵”,它的存在,能够凸显B物的优势。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善用这个“C物”,就能巧妙地凸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