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性不可不知的心理技巧
3085100000071

第71章 心理调适:学会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人生无论在极坏的时候或是最好的时候,总是美的,而且向来是美的。

——德莱塞

有一个人搭船去外国,途中遇到了大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慌失措,但他看到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祷告,神情十分安详。等到风浪过去,全船都脱离了险境,这个人很好奇地问这个老太太,为什么刚才一点都不害怕。

老太太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被上帝接走,回到了天家,二女儿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作时,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接我回天家,我就去看大女儿,如果留我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去哪里我都一样,所以,我为什么要害怕呢?”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不快乐?良好的家境,出众的容貌,似乎所有的幸运都已经集中在了她们身上,但是她们却整天愁眉不展,好像命运亏欠了她们一样。有的人却正好相反,一无所有,命途多舛,却整天乐呵呵的,似乎不顺的命运不能在她们身上投下任何阴影。这样看起来,幸不幸福,好像真的和境遇无关。

心理学的一些调查研究也表明,幸福感是一种相当稳定的存在,觉得幸福的人,就算遭到挫折、境遇发生巨大的改变也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觉得不幸福的人,就算是碰到了彩票中奖这样的好事,在最初的兴奋过后,大多也会回复到郁郁寡欢的状态,从天而降的幸运似乎也不能改变她们不快乐的命运。

所以有人说,“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的时候,他多半很蠢,但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最快乐的人的时候,那他一般就是真的很快乐。”快乐绝对是来自于内心的东西,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过得不幸,那么估计上帝也救不了你。因此,要过得快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自己先要决定过得快乐。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世界,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的区别并不在于她们的生活境遇有多么不同,或者是智商和容貌的差距有多么大,而是看待事件的角度。对生活抱着乐观心态的人,会将不顺的挫折看做不愉快,但是是人生必经的小插曲;而抱着悲观态度的人,则会把快乐的事当做一时的运气,甚至是坏事的前兆。因此,前者就生活在了阳光明媚的“美丽天堂”之中,后者则呆在了愁云密布的小角落中,她们的生活状态也就大不相同。同样的心理,为什么要充满烦恼呢?可以选择的话,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呢?

放轻松,问题也许没有这么严重

曾经参加过某个心理小游戏:把最近最令自己烦恼的三件事情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主持人将所有参与游戏的人的纸条都收集起来,放进一个小箱子中,封上封条。四个星期后,大家都再聚到这里,把箱子打开,每个人都看看,自己当初所忧心的烦恼是否还在。

结果你大概也猜到了,几乎到场的每个人都发现,在经过了近一个月之后,自己当初所担心的事现在看来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害怕的情况没有出现,似乎很棘手的问题解决起来也没费多少心思。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想想我们的生活,不知已经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苦恼那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所以,下次你再忧心忡忡时,不妨回想一下从前是否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也许会释然很多。

开一扇窗,又是一个晴天

一个商人,总是活在焦虑中,尽管生意越做越大,但是总是担心明天的行情就会不好。妻子和孩子都不能劝慰他。某天,上帝交给了商人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商人虽然记挂生意,但是上帝的旨意不能违抗。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商人又是催促又是吓唬又是责备,可怜的蜗牛只能用抱歉的目光看着他,仿佛在说:“我真的已经尽了我的全力了!”

商人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爬得越发慢了。商人真想丢下蜗牛不管,但又担心没法向上帝交代。他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就在这个时候,商人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附近有个美丽的花园。接着,他听见了鸟儿在轻轻地歌唱,感到了细细的微风。再后来,商人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晚霞,以及满天的星斗。商人这才体会到上帝的巧妙用心:他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其实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中,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也许你也有过这种经验,当你觉得沮丧,对生活不满时,如果你只是躲在小角落里独自哭泣、听悲伤的情歌,或者是一边吃垃圾食品一边自怨自艾,那坏情绪会逐渐蔓延开来,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染上了灰色,自己的失望也会愈发严重,而且搞不好会走到更加想不开的死胡同里去。

但是,如果你在刚出现坏情绪苗头时就去运动,找朋友八卦或者看点喜剧的话,那沮丧情绪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对抗不良情绪的方法,但是,有时是由于惯性,有时是由于惰性,慢慢就放任自流,让自己消沉下去了。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悲伤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与那些经常沉浸在悲伤中的人刚好相反,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些人,她们对生活中一丝一毫的沮丧都满怀恐惧,一旦自己出现了任何不快,她们就会焦虑不已,想尽办法去扭转局势。在这些人的眼中,人生就是应该时时晴天,充满欢声笑语。她们注定会过得很辛苦,因为她们想要的与自然的人性相悖,正如月亮一定会有圆缺一样,人的机遇会有变化,情绪的波动也会有周期,生活本来就不是单一的调子。只有欢乐的人生,绝对是不完满的。

悲伤、恐惧、焦虑,这些都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自己不怕。悲伤会过去,恐惧会消失,你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而且,即使我们曾经一度难以承受的痛苦和创伤,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它们可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和人格更成熟。

没有体会过悲伤的人是无法理解真正的快乐的,老人家总说,没有完全的好事,就如同没有完全的坏事一样。塞翁失马的故事讲了很多年,真正能够做到如此的豁达的人却少之又少。其实,正如同光明永远和黑暗相依一样,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只要我们耐心等待,潜藏的东西都会最终浮现。光明很美,它使我们看见许多东西,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而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那些闪亮的星辰。

一切都会过去的

佛语说,“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当你想要放弃时,应该明白世界原本就不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不管你是否准备好,终有一天一切都会结束的。不会再有旭日东升,不会再有灿烂星空,不会再有一分一秒的光阴。你收藏的一切,无论是你弥足珍贵的,还是你已经忘记的,都将留给别人。

所以,对眼前的一分一毫计较得太多其实没有什么意思,你今天骄傲不已的那些财富、地位、名望和权力都将变成细枝末节的事情。终有一天,令你痛苦的那些嫉恨、冤仇、挫败和悔恨之心都将消失。同样,你那些忧心不已的希望、雄心、计划和未竟之事都将终止。现在看起来无比重要的成败得失也将褪色。你来自哪里,用什么样的方式生活都不重要了。你是貌美如花,还是才华横溢也不重要了。你的一切都无关紧要了。当你领悟到这一点时,就会放下那些执著了,眼前的这些烦恼和愤怒,终将成为尘土。

小贴士:棉花糖实验

20世纪6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做了个实验:让许多未满6岁的小孩分别坐在椅子上,让他们从面前的托盘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或者玩具,并告诉他们可以选择现在就吃或者拿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选择等心理学家出去一会儿,当他回来后,小孩就可以得到两份。在心理学家出去期间,如果哪个小孩等得不耐烦,可以摇桌子上的铃,心理学家会立刻返回,那么这个孩子可以立刻得到一份,但必须放弃第二份。

孩子们的表现千奇百怪,但是,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通过了实验,即选择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在生活中,自控力也许比智力更加重要——我们无法控制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