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员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的72堂课
3087600000053

第53章 一艘没有准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置身职场,我们一定要比别人做更多的准备,不能安于现状。只有打破今天的平庸,明天才可能拥有卓越。

多一份准备,少一份风险

每一项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些事情是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控制、不能预料的,对于这些事情,做再多的准备也没有用,该怎么防微杜渐呢?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一场大洪水即将到来,你知道并为此做好了准备,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有一次,上级派罗文和另外几名士兵去运送一批重要的军用物资。接到任务后,罗文利用出发前的一点点时间,请教一些去过那里的士兵们,向他们了解途经道路的情况,并查看了这几天的气象资料,最后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罗文从资料中分析到,这几天雨季就要来了。为了安全起见,罗文决定通知其他同伴提前一小时出发。顺利的话,他们可以在天黑之前通过最险的路段,这样就可以避免下雨造成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事情就是这般巧合,恰恰是这提前的一小时救了他们。由于行驶途中一辆汽车轮胎不小心被山石扎破,耽误了时间,而天气突变,眼看大雨就要来临。他们拼命赶路,在最后一辆车冒雨驶离盘山路不久,后面的一段路就塌掉了。第二天,他们顺利抵达目的地,从众人惊异的目光中他们得知,昨天经过的地方由于泥石流,发生了惨重的伤亡事故。大家都十分佩服罗文对风险的准备意识。

可以这么说,罗文能够成功,源于执行任务前的充分准备,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像罗文这样的人,每一个企业的员工都需要具备罗文精神,主动的员工需要在工作中重视准备才能做得更加完美,企业也需要在经营中重视准备,这样才能避免风险。

你看过新版的《龟兔赛跑》吗?它已经改变结局了:一成不变的乌龟输给了精心准备的兔子。兔子在为改变做准备,乌龟却依然固守着它的“执著”,丝毫没有准备,结局自然是输。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准备,避免被淘汰的结局呢?

1.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主动变化。在“现状”变化之前就做好准备,如果等“现状”消失了再变化,一切就都晚了。

2.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叫做“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他的意思是:如果在18个月内微软公司没有为推陈出新做好准备,没有更新自己,其霸主地位就将被别的公司所取代,就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提升自己,就会面临淘汰的危险。

准备日常备忘录网住“漏网之鱼”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能将工作中的一些事,特别是重要的事,用备忘录记下来,那就不用担心遗忘了,就能保证及时有效地去执行。

宝洁公司的法宝之一就是它的备忘录制度。正是严格的备忘录制度保证了宝洁员工的工作效率和高效的执行能力,从而推动了企业整体执行力的提高。

在宝洁,公司绝不从外面找“空降部队”,而是采取百分之百的内部提拔政策,因此内部的培养制度非常重要。他们非常重视训练员工解决问题、设定顺序、采取行动、追踪质量以及领导、合作的能力。公司随时都提供各种课程和研讨会,来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宝洁的训练制度中,备忘录这项做法是出了名的。员工必须养成一种习惯,清楚、简单地把信息呈报给上司。

宝洁的备忘录一般分为两类:信息备忘录和建议备忘录。

信息备忘录内容包括研究分析、现状报告、销售与市场份额汇总及竞争力分析。

建议备忘录则是一种说服性的文件,重点包括:建议目的、背景信息、建议方案以及背后的逻辑讨论和下一步的做法。建议备忘录非常重要,那些希望晋升的品牌管理员工必须掌握建议备忘录的撰写技能。

备忘录大多不会超过4页。品牌管理人员如果想升迁,必须先学会写备忘录。在宝洁,备忘录的写作甚至被当做一种训练的工具。对于资历较浅的人员来说,一个备忘录重写十几次是常见的事;成为品牌经理后,一个备忘录仍有可能被要求重写五六次。凭借不断地重写备忘录,宝洁希望能够训练员工更加周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宝洁公司“一页备忘录”的结构如下:

1.相关信息(发自谁、发给谁、转交给谁、日期)。

2.标题。

3.一句话总结备忘录的主要内容。

4.3 ~4行总结备忘录的主要内容。

5.相关背景资料介绍(2~3行)。

6.备忘录内容(建议、意见、工作总结、信息共享等)。

7.主要缘由、总结、工作计划等。

8.下一步任务。

9.签名。

宝洁公司通过备忘录系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执行体系,就像宝洁CEO雷富礼曾经说过的:“我们所有的高级管理人员都从内部提拔,但如果你想要升迁,最好先学会写备忘录”。

学会使用“日常备忘录”吧,好习惯能帮你在落实责任的过程中用最短的时间去提高执行效率,为你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生活从来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偏爱任何人。没有准备的人,只能安于今天的生活;有准备的人,享受生活;有更多准备的人,创造生活。那些走出平庸的“孤岛”的人,往往就是能创造生活的有更多准备的人。

“课后作业”

你是一个在工作中准备充分的员工吗?不妨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你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吗?

2.当有工作任务下来时,你一般是先做准备工作呢,还是立即着手开工?

3.你觉得准备是在拖延时间还是在提高效率?

4.你在工作中会随时记下自己的任务以防忘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