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3119600000038

第38章 乐观是照亮生活的阳光

孩子的快乐不会因为住的是平房还是别墅,父母是高官还是贫民而有所不同。如果他们的父母恰好是一对非常乐观开朗的人,即便没有多少钱,即便面对不好的境遇,也从不抱怨,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受影响而成为一个乐观的人。无论你是否富有,是否遭遇了挫折,都要尽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乐观的态度。营造快乐的气氛,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拥有一颗乐观的心。

很多父母都有挑孩子毛病的习惯,本以为能杜绝孩子的骄傲情绪,激励孩子再接再厉,结果却让孩子产生了“我什么都干不好”的消极情绪。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自卑,不相信自己,做任何事都会事先在心里否定自己。

一个在企业做人力资源总监的朋友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越来越没自信了,说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做起事来也畏首畏尾。

博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性格也许和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关。他的妈妈总是不断指出他的缺点,并且经常念叨:“这样下去你将来只有种地了,还会有什么出息呢。”虽然后来他考取了不错的大学,但仍然没有足够的自信。在单位,他总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出来。

如果父母经常把孩子往坏处评价,往不好的地方联想,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在心中给自己消极的暗示,慢慢就会变得非常悲观。

乐观的心态犹如阳光,有了它,世界才充满温暖和光明。让孩子拥有乐观的心态,他才会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才会发掘自己的价值,也才会拥有更多幸福的体验。

一次和朋友约好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看着游乐场上一群孩子在奔跑嬉戏,朋友感慨说:“他们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人生就将会变得不同。”

我奇怪地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他们的父母不同,收入不同,地位不同,人脉不同,素质不同,所以给他们的指引不同。”

“是的,但现在他们的快乐是一样的。”

是的,孩子的快乐不会因为住的是平房还是别墅,父母是高官还是贫民而有所不同。如果他们的父母恰好是一对非常乐观开朗的人,即便没有多少钱,即便面对不好的境遇,也从不抱怨,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受影响而成为一个乐观的人。无论你是否富有,是否遭遇了挫折,都要尽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乐观的态度。营造快乐的气氛,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拥有一颗乐观的心。乐观是一种态度,不是性格,所以遗传的因素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在于后天的培养。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此外,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千万不可一味打击孩子。

有个同事是个乐天派,一次他说,太太已经好几天不理他了,我们都问他为什么,他说不过因为儿子这次考了59分。那天儿子知道考砸了,在楼道门口磨蹭了半天不敢回家,回家后低着头拿出成绩单,他太太立即就火了,生气地说:“真没用,连及格都考不到,你整天上课都在干什么?上个月光给你报补习班就花了600元呢,你说,你对得起我吗?”儿子一句话不说。我问他,他是怎么处理的。他说他当时笑着说:“59分,只差1分就及格了,下次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了。”太太因此更火了,说儿子不争气,他非但不帮着教育孩子,还和儿子站在一起。因此,几天都不搭理他。

对于孩子来说,相比他太太的打击,也许同事的鼓励更能激励孩子,给孩子信心。

别在孩子面前过多表露你的消极情绪

生活中,有些父母在外面受了“窝囊气”,回家后便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甚至对孩子大发“无名火”。有的父母发现孩子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便表现得杞人忧天、唉声叹气,眼里透出无尽的担忧。这种不良情绪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情,长久下去,孩子就容易变得悲观起来。

6岁的虎子,由于顽皮、好动,妈妈怀疑他有“多动症”。在平日的生活中,妈妈不自觉地表现了对孩子的担忧,有时候还在他人面前倾诉自己对孩子的担心。看到妈妈忧郁的眼神,孩子觉得自己真的有毛病,而且病得不轻,于是脸上逐渐失去了微笑,整天郁郁寡欢。

就算你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外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回到家中,就应该摘掉交际应酬的面具,微笑着和孩子聊天、谈笑,让孩子讲述每天的趣事。做父母的有责任永远以积极乐观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从而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引导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

每件事情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如果总是往坏处想,那么就会越想越坏。如果换个角度往好处想,那么即使糟糕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解决,心情也会改变。

小衫是个胆小的孩子,一天和爸爸在公园里玩耍,突然一个男孩从灌木丛中窜出来,把小衫吓哭了。

大人的安慰并没有让小衫停止哭泣,爸爸说:“衫衫,你听我说啊,小哥哥和你闹着玩,吓着了你固然不对,但其实你应该感谢这位小哥哥。”

小衫疑惑地问:“为什么呢?他吓着了我,我为什么要感谢他?”

爸爸说:“你的胆子小,他吓你一下是为了帮你锻炼胆量啊。你想想,胆小的孩子被多吓几次,胆子是不是慢慢变大了呢?”

这时爸爸鼓励小衫:“去,跟小哥哥握个手,交个朋友,原谅他的不对。”

小衫照做了,很快他们开心地玩起了捉迷藏。

从那以后,每当小衫被吓着了,她就学着爸爸的口气说:“没关系,我又锻炼了一次胆量。”

引导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就可以从不好的事情中看出好的一面,这样会使孩子渐渐乐观起来。

比如,下雨了,你和孩子正在路上,又没有雨伞,与其哭丧着脸大骂老天,不如开心地说:“太好了!终于可以有一次淋雨的经历了!雨点打在身上的感觉,好奇妙啊。”

孩子对你说:“真倒霉,今天丢了10元钱。”与其责备他,搞得他心情不好,也找不回那10元钱,不如对他说:“还好,没有丢20元,你算是幸运的。捡到的人会很高兴,如果他急需用钱,那么你岂不是帮了他。”如果孩子很用功地备考,结果成绩却不理想,与其批评他,给他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不如对他说:“还好不是高考,没考好正好提醒了你平时忽视的一些问题。以后,你就可以避免这类问题,高考就可以考个好成绩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帮助孩子调整心情,正确面对自己遇到的逆境和困难。

适度挑战,让孩子体验成就感

当我们完成了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内心就会非常有成就感,不仅从中体验到了力量和信心,也有助于进行自我肯定。但是由于儿童意外伤害的事件屡见报端,父母的担忧和顾虑总是很多。甚至只要他们认为有风险,就会坚决制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去体验一些“可控制的”冒险活动。风险不应成为阻止孩子独立游玩的理由。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在家庭教育中,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给孩子带来焦虑和恐惧,让孩子不再喜欢学习;一种是不给孩子任何挑战的机会,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让孩子缺乏成就感。最好的教育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既有挑战性又能让孩子有成就感,带有一定的压力同时又能从压力下解放出来的教育。”

有人说,自从有了孩子,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总是担心他受伤害。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家长对孩子缺乏信心。比如,他们觉得路上的车太多,让孩子一个人回家实在放心不下,就坚持天天接送。孩子的成长都是磕磕绊绊的,家长的任务不是保护,而是护航,放手让孩子去玩探险游戏,接受适度挑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对自己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