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管得太多,实际上是在替这个行业的利益既得者背黑锅。结果导致:银行业不对民营资本开放,银行利率由国家管制;股市就是一个圈钱市,2001年就达到了2200多点,现在还在2000点左右徘徊;债券市场也不健全,只有大国企有发债的机会,中小民营企业只能借道民间借贷……凡此种种,已经彻底禁锢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老百姓对股市没信心,影子银行盛行,资金成本高企,民间借贷猖獗,实体经济濒临崩溃,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第一节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足,风险剧增
制造业危机,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农中建四大行2012年制造业贷款总额5.5万亿,占总贷款的22%。但是,制造业不良贷款1077亿,占不良贷款总额的36%。长三角地区已成为2012年不良贷款的“重灾区”。以农行和建行为例,农行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97.34亿元,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23%,不良率由上年的0.98%升至1.19%;建行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额更是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44.1%,不良率由1.31%升至1.97%。
民企危机早已出现,不过现在才在银行身上体现出来。2012年7月,杭州地区有600家知名民营企业联名上书浙江省政府紧急求助,恳请政府帮助它们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其中不乏行业龙头、知名企业和中国民企五百强企业,如国内输配电行业最强企业之一的虎牌集团、家具行业龙头嘉逸集团、国内人造板行业的领军企业荣事集团等。
2012年10月以来,温州第二轮金融危机正在酝酿,民企互相担保危机开始出现。举例:庄吉集团因中国建设银行2000万元贷款到期不续贷,导致各银行大规模抽贷,本来庄吉集团总共欠银行17亿多元,而庄吉集团总资产有24亿元,并非资不抵债,可是银行已经风声鹤唳,纷纷拒绝贷款。目前,庄吉集团与其他5家企业互相担保贷款十几亿元,而这5家企业与其他企业还有更多的互保关系,涉及的银行贷款有四五十亿元。如果再加上下一层的互相担保企业,总数将达到89家,它们总共欠银行贷款300多亿元。杭州家具行业也存在互相担保现象,连环涉及企业100多家,金额超过100亿,现在已经开始有企业破产清算。
表外风险剧增,银行亲手埋下定时炸弹。如果说一家银行发现保障房贷款风险太高了,怎么办呢?举一个建设银行在长春做保障房的例子,投资的项目叫新华信托·时代富通棚改基金一号,建行吉林分行为此发行的理财产品是“乾元”保障房棚改类Ⅰ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等。第一步,它找到一个信托公司,这个信托公司成立一个信托基金。第二步,银行发售理财产品,说这个是保本浮动收益,估计收益率10%。第三步,发售理财产品取得的收入打入这个信托基金。第四步,信托基金给保障房开发商放款,用来开发二期项目。第五步,开发商收到款以后,就把过去欠银行的一期项目贷款还清。
为什么说是在掩盖风险呢?因为过去五类贷款情况下银行能清楚看到借贷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所以我们也能清楚地分析银行的风险。现在呢,银行表面上一点风险也没有,实际上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时候承诺了保本,所以一旦出了问题,这个和银行贷款带来的风险没有什么差别。
大家知道类似这种理财产品规模扩张有多快吗?2012年全年各种理财产品7.56万亿,涨41.1%。2013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从2012年的5697亿增长到19158亿,上升了360%,其中信托产品上升了510%,从769亿到3924亿。
除了转移风险,银行另一个大问题是流动性不足。一方面,地方政府推动的“铁公基”贷款占用大量资本,表面上看它们一直在借新还旧,实际上不过是走了一下手续,根本没有钱回流银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银行都在疯狂揽储。以前不过是城商行等小银行喜欢这么干,现在兴业、平安、广发,甚至交通银行这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部分分支机构,都在一季度结束前,将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10%,一浮到顶”。浙江金华银行公然通过投资公司高息揽储,它们在银行存款利息基础上加价:10万~49万元贴息2.0%~2.5%;50万~99万元贴息2.5%~3.0%;100万~200万元贴息3.0%以上,而200万元以上则可议价。要知道,美国雷曼兄弟之所以倒闭,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得到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救助,当时雷曼兄弟并没有出现资不抵债,只是由于市场流动性枯竭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所以现金流断裂因此破产。
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但是央行却在担心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4日说,春节后会收紧流动性;副行长易纲3月6日说,央行可以使用回购协议和央票来收回过多的流动性,以确保物价稳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观呢?因为央行传统的调控工具“存贷比”已经控制不了货币供应了,表外信贷、影子银行疯狂扩张让央行的调控大打折扣,所以就出现怪现象,央行要收缩流动性就要严格限制商业银行表内业务,限制越严格表内贷款外流的速度越快,通胀就更加不受控制。
M2余额2008年年底为47.52万亿,2012年年底97.42万亿,平均增速19.7%;表外信贷2008年年底为2.08万亿,2012年年底为7.56万亿,平均增速是38%。远高于GDP的同期增速。
银行做账,问题重重,引而不发。我们贷款一共分五级,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后三级也就是不良贷款,但是,我们对到期不还的贷款,应该有多少划为不良贷款没有什么严格的监管标准。所以,很多时候,比如地方政府贷款到期了还不起怎么办,干脆就欠在那里,当然了,过几个月等地方政府又在哪个银行找到一笔新贷款,就把原来欠着的还上了。所以,我们银行财报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就是把拖欠不还的贷款放到关注类,而不是计入次级,这样就看不出来有不良贷款。结果,作为银行抗风险指标的拨备覆盖率奇高无比,实际上根本不可信。比如,拨备覆盖率前三甲的银行其实都有一堆问题,第一位是浦发银行399.85%,其次分别是招商银行351.79%和光大银行339.63%。
2012年招商银行财报显示,逾期贷款21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8亿元,同期不良贷款增加了25亿元。换句话说,逾期不还的贷款只有1/3被认定是不良贷款。这个其实是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五大行2012年新增逾期贷款590亿,只有18.5%被当成了不良贷款。如果把新增逾期贷款计入不良贷款,招行的利润将只增长10.8%,而不是25.5%,五大行的利润将增长7.7%,而不是现在的14.9%。这么来看似乎不良贷款也不是那么严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银行非常聪明,它们把高风险贷款从表内转移到表外去了。
2012年9月12日达沃斯论坛上,原中国银行董事长肖刚说未来5年最大的金融风险就是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因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本质上是“庞氏骗局”。因为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2/3不足3个月,大量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期项目,一旦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通过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当资金链断裂,这种击鼓传花就没法继续下去。
§§§第二节市场已经抛弃银行,但如何改革没有定论
市场对银行的不信任。2012年6月银行股历史上首次破净,直接原因是对政府投资的不信任。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滑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滑3.3%;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滑16.1%。5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2.7%,是17个月来最低增速;5月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长13.8%,是2006年11月以来最低增幅。铁道部货运部门也表示,5月份以来,煤炭、冶炼等大宗商品装车增速下滑,大宗商品增速下滑在铁路上表现出来,只有2008年出现过。这些数据都显示出,经济在下滑。6月1日,交通银行首先跌破净资产,成为A股历史上首只跌破净资产的银行股。随后,6月4日华夏银行下跌2.75%,进入破净股行列。平静了三天后,央行宣布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深发展、浦发当天破净,其他银行也都处于破净的边缘,6月8日收盘16只银行股平均市净率仅1.14倍。在2005年上证综指998点时,银行板块平均市净率为2.06倍;而在2008年上证综指1664点时,银行板块的平均市净率也达到了1.7倍。
整个基础建设已经超前,机场亏损、钢铁过剩、风电浪费,但是它们都仍在加快建设。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180个机场,其中亏损的有135个,占75%。一年合计亏损额约20亿。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机场密度已经超过美国,长三角地区机场密度每一万平方公里0.8个,而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美国仅为0.6。但是,民航局长李家祥依然要继续建,他5月23日说,未来五年还将新建机场70个,改建101个,预计投资5000亿。今年以来,发改委已经批准了600多亿机场建设项目,这些新建的机场都将面临亏损。
中国钢铁协会称,目前钢铁业产能超过9亿吨,而去年消费量仅不足7亿吨,目前还有1亿吨在建项目。发改委5月25日批准的广西防城港、广东湛江、首钢项目年产钢2730万吨。而且这些都不是什么高新技术炼钢法,现在都成了烂尾工程。
除了机场和钢铁等传统项目,还有新能源发电,目前蒙西大量的风电输不出去,国家电网以种种理由拒绝让蒙西风电接入。可是2012年以来,发改委竟然批准了281个风电项目,请问你如何能保证这些电都能上网,不会像蒙西风电那样大量浪费。这些项目的背后都需要银行的配套资金,所以银行股从2012年5月开始就已经跌跌不休了,当时我的警告没人听,直到6月1日交通银行股票跌破净资产才引起大家关注。
改革困难重重。第一,银行自身是改革最大的阻力。前不久,在央行与银行业高管的一个座谈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负责人提问:利率市场化若推进,银行能否承受?结果无论大小银行均表示强烈反对。银行的经济学家利用各种渠道反对市场化,理由无非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会承受不了、房地产市场会承受不了。其实归根结底是银行害怕竞争、不愿意放弃眼前这种坐地生财的门路。
第二,银监会已经被银行绑架,指望它改革不可能。国务院2010年5月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被称为新36条,市场原以为民资进入金融行业的大门可能会打开,但是银监会5月26日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彻底打破了大家的幻想。银行准入权丝毫没有放开,新建银行基本不可能,村镇银行要升级必须找一个主发起行,找一个国有银行当自己的大股东。银监会谈的改革都是银行怎么办,问题是银行不许老百姓自己办。
第三,央行鞭长莫及,只能是制度性约束。6月8日央行降息0.25%可以说在市场的预料之中,但是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却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存款上限浮动10%意味着银行可以稍微高息揽储,贷款下限下调20%意味着银行可以8折放贷,这个步骤很对。但是我认为,步子迈得还可以更大些,不光是取消贷款的利率管制,存款利率管制也应该逐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