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3125300000004

第4章 天井:莆仙民居特色

莆仙话把建房叫做“起厝”,在莆仙传统习惯中,“起厝”是一个人、一个家族成功的象征。一座房子也是一个人、一个家族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具体表现,从星罗棋布大小不一老房子的规模和范围似乎就能感受到这个地域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状况。一个社会中,普通百姓居多,一般百姓人家只能建三间厢、四目厅或五间厢,人们习惯称之为单体建筑。所谓三间厢即一厅二房横开排列,它是单体建筑的最小规格;四目厅即是将三间厢增加纵深,把中间厅堂的后部截出一段为福堂,再把两旁的房间隔断为前后房;五间厢则是在三间厢或四目厅的两旁再加厢厅及其后房,它是莆仙式连体大厝的基础单位。一些名门望族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力,在五间厢基础上扩大和延伸,即所谓大厝。从横向说,它可以扩大为七间厢、九间厢而且可以再加护厝(所谓护厝即必须面向正厝山墙),甚至加几重护厝。我们所见到最宽的横向组合是仙游盖尾连氏大厝,为九间厢加三护,总宽近百米。另一种横向组合是两座五间厢或七间厢并排,中间隔一条巷道,在小巷前后建两个门把两座大厝并连在一起,形成“鸳鸯厝”。从纵向说,则可以把五间厢或七间厢向后延伸为为双座厝、三座厝(莆仙话称进深为座)。而为采光、通风和流泻雨水所需,在左右的厢(护)与前后的座之间,则以天井为中心组成院落,在天井四周和天井与天井之间,均以廊道相连相通。这种纵横扩展产生了众多天井,具有采光通风和排水功能,是南方传统民居建筑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