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3125300000003

第3章 红砖厝:莆仙文化的地域符号

民居作为人类居所,是人们安身立命之地。伴随人类进化发展,它从一个简单的居住功能,逐渐形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样式的住宅建筑风格,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文化符号。

中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人们在与自然环境共存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生活习俗,这种习俗所积淀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就反映在民居建筑中。从北京的四合院布局到南方的天井结构,从东部徽派建筑到西南的吊脚楼,它们都反映出不同地域各自不同的民居样式和文化特质。在福建民居的样式也是多样的,闽西土楼和闽东北的马头墙民居大都是用灰砖灰瓦建房,而莆仙及闽南地区大都是用红砖红瓦。红砖厝民居成了福建民居的一大特色,因此以“红砖区”来划分,更能反映莆仙民居的独特面貌。

莆仙民居特点的形成与发展也是由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所决定,而由这些因素所产生不同地域、不同材质、不同格局、不同时代的民居仍遗存在莆仙大地上。在行走民间探访古民居过程中,我们还能真切感受到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态、文化印迹和时代特征。

莆仙文化主要源于古闽越文化的遗存、中原文化的传入和后期外来文化的渗透。封闭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较为独立的社会环境,是莆田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沃土。自晋以来,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姓氏的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定居莆田,带来不同的习俗与信仰,形成了以地域、血缘为界限的祭祀仪式,在相互包容与渗透中逐渐形成了诸神并崇的信仰文化。这种社会现象体现出莆仙民居聚族而居,共祀祖灵,共享厅堂的居住文化。这种以家族传承为脉络所产生的乡规民约与中华传统和儒家文化一脉相成,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历史看,晋以来中原士大夫带来的儒家思想在莆仙地区占有主导地位,造就莆仙地区尊儒兴学的浓重氛围。求学入仕的人生价值得到普遍推崇,逐渐形成了“向学仕进”的文化特征。城里(今市政府所在地)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所在地,自然成为士大夫理想的聚集地。这也反映在城里的古民居中,其特点就是在民居的布局和功能上讲究“藏而不露”,所以在正厝前方加建一道照墙或倒照屋,两边护厝把主厝围成一座封闭的大厝,在左或右前方的角隅处建一开间屋宇式院门,俗称大门坦(取走出大门有坦途之意)。外人自院门进入,必须拐进仪门跨入庭院后,才能看到正厝面貌。这种曲径通幽的意境符合士大夫的内心审美要求,潜意识中流露出为官与百姓之间一道厚厚的照墙。

莆仙地域气候适宜,物产丰足,富饶的两大平原为农耕社会营造出理想的宜居福地,从而形成重视农业的农耕文化,奠定莆仙文化的基石。从仙游民居中,我们仍能看到农耕文化所呈现出的民居样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在民居的布局和功能上都显得很“露”。人们在建房时首先考虑农忙时的农作需要和族群间的公共活动,在大厝前铺设一个与大厝一样宽的大埕,来满足族人与乡亲平常生活劳作和节日祭祀需要。在格局上是以大门坦为中心,作横向对称扩展为七间厢、九间厢或鸳鸯厝,表露出农民率真的性格。

随着社会发展与外来文化的进入,商贾文化得到全面提升。人们冲破地域观念,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大胆走出去开拓眼界,莆仙人刻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得到全面体现。这些文化特征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中得表现得尤为突出。涵江作为闽中地区商贸重镇和著名侨乡,涌现了许多勇闯天下经商发财的海内外富商。这些海内外富商都想通过兴建豪宅来光宗耀祖。这时的民居建筑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结构、材质和样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提升。这使华侨和富商通过兴建豪宅在彰显自己的成功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建房时的装饰上尽显高大气派,装饰上通过五颜六的色雕饰把房子装扮得像宫殿般豪华。这时传统的木结构逐渐被土木结构取代,建筑楼层普遍提高为两至三层,其外观造型也逐渐趋向自由开放,西式建筑特点也出现在涵江民居中。

莆仙民居除了受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莆田有山,有海,有平原,这种地理差异所产生不同的气候与物产直接反应在民居的表现形态上,决定了这三个区域不同的建筑用材和造型。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人们在建房时只能就地取材,平原多砖,山区多土,而沿海多石。从房子的样式上区分,平原体现精致,山区讲求安全,而沿海趋于实用。莆仙民居呈现出以红砖厝为主体的多种样式。

在“红砖区”中,莆仙民居与闽南地区的民居比较,虽然材料都是用红砖,但从平面布局到外观造型也有很大差异。莆仙传统民居的屋顶造型多作双坡面,悬山顶,燕尾脊,既异于福州地区的平脊封火墙,也有别于闽南地区的硬山顶。莆仙民居作为“红砖区”一种样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最大特征就是燕屋脊造型。燕屋脊亦称武脊,屋脊呈鞍形,两端脊头起翘,尾部开双叉或三叉,形似飞燕尾巴。这种造型让曲线的坡面与起翘的屋脊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使原本较为生硬古板的屋型显得飘逸,洒脱而富有韵律,成为莆仙民居建筑标志性特点。仙游地区一带的红砖雕画,以其生动形象和精湛技艺成为“红砖区”民居装饰的独特样式。

寻访莆仙古民居,就能感受到莆仙文化丰富的内涵。每一座大厝当它与主人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便往往获得了某种非同寻常的神奇吸引力和独特魅力。每一座大厝是因为有了一个家族的传承与兴衰才有了不同的传说与记忆,每一座大厝是因为有了一个名人的印迹与荣耀才有了人文灵韵与时代印迹。当我们走读一座座散落在莆仙大地的老房子,把不同年代、不同姓氏人家老房中至今仍残存的不同印迹和故事串在一起时,就能了解到一个地域、一座城市的性格与特质。似乎还能感受到莆仙地区作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所积淀的深厚的民俗风情与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