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说论语
3143200000017

第17章 里仁篇(2)

孔子认为,只要“志于仁”,在日常生活中就没有恶德了,“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如果以非正当的方法和手段去获得富贵,是不会心安理得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君子也爱财,但应“取之有道”,也应有所节制,不可贪得无厌。君子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目的,行事时想得最多的是法度和规矩。君子以养身、养心、养性、养德为己任,如果“君子去仁”,是不可能成就美名的,所以君子应“无终食之间违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无论是紧要关头的“造次”时,还是流离困顿的“颠沛”时,“必于是”,必在仁中,必与仁德同在。君子和小人在对待物质享乐和获取上,区别在于其各自不同的态度和认识,在于是否贪得无厌,在于获取的手段和方法。

君子以正当手段有节制地获取,而小人不择手段、贪财无度,只知肉体和感官上的纵欲,而不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境界上的升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取财应有理智,不可贪求,要“以义得之”,并且应做到“见得思义”。君子无时无刻不在仁德的指导下生活、学习和工作,求功名利禄,也必“以其道得之”。“利害”二字,“利”往往是与“害”同行,“利”往往就是“害”,万事要辩证地看待。有“舍”才会有“得”,只有敢于“舍”,才会有更大的“得”。心存仁德,仁德就伴我同行;心存仁德,行为就会规范;心存仁德,灵魂就会升华;心有仁德,身心就会和谐;心存仁德,生命就会有奇迹。仁者能聚人,失德者使人散。仁者安于仁,智者顺从仁。没有仁德之心的人没有稳定、健全和独立的人格,不可能做到“安贫乐道”,不可能做到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追求梦想、追求仁义,“朝闻道,夕死可矣”。

“好仁”、“恶不仁”,爱好仁德,厌恶不仁,“无以尚之”。

为什么有些人做不到一心向善、一心向仁而常常贪求名利,并被名利所困,并不是因为这些人能力不够,“未见力不足”,而是因为心中无仁德之想。“仁”与“不仁”常在一念之间,只要心中有行仁的意愿,仁德就会在自己身边,如果不愿意行仁仗义,那仁义就远在天边。孔子认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一个人犯的错误与其属于哪一类人有关,观察一个人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其是否是一个仁者,这是观察、了解他人的方法之一。君子也会犯错误,但其常为无心之过,而且,常常闻过即改,而小人所犯的错误,常是心意所为,不可谅解,而且,小人常常掩饰过错、不思改进。“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物质上的享受,君子也是向往的,但如果因衣食艰苦而放弃修道,是为君子所不齿的。君子虽处于贫困之中,心中仍不灭求真求仁的信念。对于真理和仁德的追求,必须心存执着,身受磨炼,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困苦,担得起责任,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必须以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心志去承受磨难和困境。

世间万事万物,“无适也,无莫也”。行事虽有规范和原则,但常常没有定式,没有规定一定要这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可这样做,“义之与比”,努力追求合理、恰当就可以了。

万事不可教条、僵化,不可一成不变,条条框框太多有时会扼杀创新和自由,会遏止张扬和放飞。定形的往往是不合理的,可塑的常常是自由的。世事万变,常无定势,必须以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准绳,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对,以求得合理与和谐。孔子认为,任何事情又都必须有一定的标准,这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这就是“仁义”二字。对于医学来说,这个标准就是仁爱和循证;对于医生来说,这个标准就是规范和创新;对于员工来说,这个标准就是爱院如家,就是医院利益高于一切;对于行政后勤人员来说,这个标准就是一切以临床一线为重;对于医院领导来说,这个标准就是医院的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标准必须有“度”,“过犹不及”中的“过”和“不及”都不是标准,都是偏离规范的失度。孔子认为,“无适也,无莫也”是一种变通,但基本的价值标准、基本的“道”、基本的“忠信”和“仁义”不可改变,但每一个时期的具体操作手段和方法是可以变通的,“彼一时,此一时也”。孔子认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关心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度,而小人关心的是自身的既得利益和获利。“放于利而行,多怨”,从私利出发行事,必致偏颇,必以损害他人利益作为代价,这些人往往放弃仁德而行小人之事,其最终结果是怨声载道。求仁者能得到仁义,求利者不一定能得到利益,利有时常常是害。利益驱动因素是医学诚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医疗过度和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医生应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坚守这一份艰辛,看淡利益得失,就能使医学精神得以回归,就能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回归救死扶伤,回归公益性和福利性。从“我可以做什么、会做什么”转为“病人需要什么,病情需要什么,我就尽力而为”,这种以病人病情需要出发的治疗必然是正确的。

包括医院绩效导向在内的所有医院发展导向,不可将效率和效益放大,不可扩大对利润的考核权重,应遵循“和谐、节约、规范、创新、学术”的原则来引导员工的日常行为和诊疗行为。医院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利润和规模作为支撑,但君子求财,应“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基于仁爱之心的全方位服务,就是技术创新和学术创新,而不是药品比例的单方面提升,不是大处方和过度检查。医院领导应大胆地“追名逐利”,这个“名”就是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个“利”就是医院长远的利益,就是医院可持续、良性、健康和谐发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认为,管理者如果能“以礼让为国”,在实际工作中就不会遇到多大的困难,如“不能以礼让为国”,所有的规定、法度、礼仪都是一纸空文。作为医院员工来说,不应担心没有适合于自己的职位和平台,而应担忧自己有无获取这一职位的能力、学问和本领,“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应担心没有人了解和赏识自己,而应去追求和掌握自己能让人赏识的本领,“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也不是环境,而是对自己思想和境界的超越。

机会往往眷顾有准备的人,只有自己各方面都准备好了,才有可能去把握机遇。战胜自我,就是最大的成功,自己所要战胜的常常是一道坎,是自己心中的一种魔。不断完善自己,充实内涵,才会使自己有所立、有所成。

孔子儒家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东西是“忠恕”,是尽心尽力帮助他人,是对别人的宽容、不苟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将心比心,纵横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孔子思想的根本所在。对于君子,应与其讲仁义道德,应“喻于义”;而对于小人,应与其讲利益恩惠,应“喻于利。”要用义去规范君子,要求君子,说服君子;要用利益去诱导小人,打动小人,提升小人。作为医院员工,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与自己为伍的人,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应与“贤”者交朋友,向“贤”者看齐,向“贤”者学习,并努力成为“贤”者。学习先进,反复“自省”,找出差距,不断追赶和进步,就一定能最终成为优秀。“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对于上级的过失和失策,应据理劝谏,但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使其既能接受正确的劝告,又不失面子。

如果上级领导“志不从”,作为下属和员工应坚持“几谏”,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应“敬而不违”、“劳而不怨”。孔子认为,孝顺父母,应恭敬不违,辛劳不怨,如父母在世,尽量“不远游”,如因工作和事业之故,必须“远游”,也应“游必有方”,时刻牵挂、念及父母的安康幸福。子女对父母的爱,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人性至爱,是恩重如山的回报,是情深似海的反哺。

“父母之事,不可不知也”,而在当今,又有多少人记得父母的生日和年龄呢?父母高寿,作为子女,“一则以喜,一则是惧”,喜的是父母长寿,自己有机会可以回报父母,惧的是父母年高,日益衰老,身体每况愈下,自己可以回报父母的时间有限。

忠与孝,孝是基本,忠是延伸。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可“远游”,但即使人在他乡,父母之恩不可忘,父母之情不可弃。能尽孝的人,对组织也一定忠诚;能搞好家务的人,事业也一定会成功。

古人不轻易说话,以“说得出而做不到”为耻,“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先做后说,或说话之前先考虑周全,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工作方式,也是一种诚信的体现。谨慎节制是减少失误的途径之一,“以约失之者,鲜矣”,应“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仁者“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言也讱”,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人只有先立身安命,先适应环境,而后才有可能去改造环境,顺利走上事业成功之道。说话应注意分寸、内容、方式、对象和环境,“辞达而已矣”,以防祸从口出。

作为医院中层干部应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原则性问题上,应旗帜鲜明,据理力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言则已,言则必中”,不可明哲保身,一团和气。“得道多助”,“德不孤,必有邻”,仁德之人的周围必有一大批同类人,其中也有一些积极“向善”的人。孔子认为,凡事要有“度”,“事君数”,对上忠心耿耿,对上劝谏忠告,必须有个分寸,否则会招致羞辱;“朋友数”,对朋友关怀备至,对朋友亲近有加,也必须有个分寸,否则会被疏远。“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过俭则吝,过让则卑”和“亲则疏”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字,否则就会导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的局面。孔子认为,“躬自厚”、“薄责人”,“则远怨矣”,但其感叹“以约失之者,鲜矣”,“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讼者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儒家倡导的重要品质之一。

“严于律己”就是一日“三省”,见过自讼,见过自改。只有做到了“内省”,做到了有所约束,才会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凡事应多作自我批评,直面问题和过错,以达到“远怨”的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更也,人皆仰之”,“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作为医院领导,一旦犯错,很容易被员工发现,“苟有过,人必知之”,“过也,人皆见之”,所以,必须万事谨慎,言行有度;必须使各种反馈渠道顺畅,让自己尽快、尽早知道自身的过错和失误;必须有“从谏如流”、“闻过则喜”的气魄和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