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助听器学
3144300000028

第28章 助听器选配(5)

(3)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传导性耳聋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黏液。中耳积液极为黏稠而呈胶冻状者,称之为胶耳。本病冬春季多见,有急、慢性之分。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致聋原因之一。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之听力下降多于不知不觉中发生。小儿常因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而另一耳正常时,可长期不被察觉,而于体检时才被发现。

患分泌性中耳炎的病人,临床上不建议选配助听器,而是应该积极治疗。特别是一些本来就有耳聋再患上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更应该积极地极早治疗,防止听力的进一步下降。

(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进行乳突手术的,引起传导性耳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损失状况稳定,有明确听力补偿要求者,可首选中大功率耳背式助听器。在佩戴助听器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保持耳道的通.或干燥,并经常定期至医院复诊。有特殊要求选配耳内式助听器者,则应注意选用较大功率的助听器,并保持耳道干燥。

(5)耳硬化症引起的传导性耳聋

耳硬化症是骨迷路致密的板层骨局灶性地被富含细胞和血管的海绵状新骨代替而产生的疾病。多数情况下因病变累及镫骨或耳蜗,产生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耳聋,始出现临床症状。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普遍将镫骨部分或全部切除,然后用“代替物”重建。部分不愿意手术但听力损失加重者可以选配助听器,效果很好,因为患者一般都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2.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助听器选配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临床常见并且较为复杂的耳聋病症,即使是医生作出了同样的诊断,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性的不同,往往在医疗处理或助听器选择上也很不相同。由于感音神经性耳聋者的具体类型不同,在临床上表现的特点常有明显差异。感音神经性耳聋者进行纯音电测听测试发现,气骨导同步下降,UCL值较低。结合言语交流能力测试发现可听度较好,尤其是中低频的声音,但可懂度下降。如果给其选配助听器后再进行测试,发现患者会抱怨说受益于助听器的情况不是很明显,仍有部分言语听不清。所以,听力学专业人员必须综合考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再进行助听器选配。一般来说,有UCL值下降及重振现象存在的,比较适宜选择非线性放大的助听器,采用宽动态压缩控制比较能令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满意。下面就几种不同的临床常见感音神经性耳聋病症的医疗认知及处理和选择助听器的情况进行具体介绍。

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因种类非常多,且病变机理不尽相同,目前临床医学上尚没有发现有哪一种特效药物或特效方法。总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治疗恢复或部分恢复已经损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和充分利用残余听力。常用药物一般多是支持和营养类的,如神经营养剂、血管扩张剂、能量剂等,但疗效一般。而对于在残余听力的利用上目前助听技术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主要是对症选配各种助听器或埋植电子耳蜗,然后进行系统的听觉及言语康复训练。

(1)先天性耳聋

先天性耳聋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存在的耳聋。在婴幼儿早期可以通过耳声发射仪、脑干诱发电位测试以及行为测听等检查确定患儿的听力损失情况。这类先天性耳聋的患者目前临床医学上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治愈。现在已有较多的聋儿选择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选配助听器或者安装电子耳蜗进行听力矫正并进行科学的言语康复训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聋儿们走出了无声世界,做到“聋而不哑”。这是一个专门针对语前聋患儿并经实践检验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聋儿康复关键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戴助听器、早语训。聋儿的助听器选配及康复训练应该充分注意婴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在选配之前首先要准确判断患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并根据程度选择不同放大功率的助听器,主要是耳背式助听器,因为幼儿的耳道及耳廓尚未成形不适宜选用定制式助听器。选配耳背式助听器还应定制耳模,并常用软耳模。选配的助听器应该尽量数字化、简单化,并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安全性。在助听器调整过程中要考虑到幼儿耳道腔较成人小,应选用适合聋儿的放大公式,并结合日常的观察,随时进行修正性调整。

(2)传染病源性致聋

传染病源性致聋是指各种急、慢性传染病产生或并发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包括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耳聋程度轻重不一,少部分轻度耳聋者可以自愈。耳聋程度稳定后,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而应该选配助听器进行听觉康复。

(3)药物中毒性耳聋

药物中毒性耳聋常见于机体特敏或过量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或速尿、利尿酸等袢利尿剂,或铅、汞、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等。药物致聋引起的耳聋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症状在用药期始发,在停药后出现。耳聋大多数不能恢复,而应该选配助听器进行听觉康复。

(4)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一种非常多见的感音神经性聋。引起老年性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遗传的衰老基因有关,与一定的外界环境因素有关,与一些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有关,但总的来说基本上还是属于生理机能退化的结果。老年性耳聋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这和脱齿不能治、老花眼不能治一样,他们都是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问题,任何治疗都很难奏效。伴随着耳聋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容易出现沟通障碍和性格改变。现在更多的老年人选择助听器进行听觉康复。

这也是我们在听力服务中最常见的一类客户。这类患者的听力曲线呈下坡形或陡降形较多见,临床主诉大多是听得见而听不清。中度听力损失者助听效果较好,而一些耳聋时间较长或耳聋程度较重者助听后效果较差,需要配合较长时间的听觉康复训练。老年人的助听器选配目前常用的一般是耳道式助听器或耳背式助听器,比较实惠且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5)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原因不明突然瞬间发生耳鸣、耳聋,且听力损失迅速加重而形成的感音神经性聋,因其突然性又称暴聋或特发性聋。少部分患者可在发病后1~2周内逐渐恢复,而不能及时恢复者则成为永久感音神经性聋。部分听力恢复不理想且损失不是很严重者待程度稳定后可以用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

(6)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聋

可以引起耳聋的全身性疾病临床常见的有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炎或肾病、地方性克汀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血液病、免疫系统病变等。多累及双耳,随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治疗主要是“治标先治本”。对于部分耳聋较重影响交流者,建议选配助听器进行听觉康复。

(7)损伤性耳聋

损伤性耳聋比较多见的是头部外伤、大声刺激、电磁放射或长期的噪音引起的耳聋。这部分患者以神经性聋或中枢性聋为常见,听力损失较重,言语识别率较低。临床上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选配助听器,但患者对助听器功能的要求会相对高一点。

(8)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以内耳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一种内耳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耳鸣和耳胀满感。听力曲线常表现为上坡形或平坦形及马鞍形,下坡形的少见。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对症控制。部分患者可选择手术,如内淋巴囊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针对听力损失较重需要佩戴助听器者,要做好解说工作,配合药物治疗,控制听力波动。

7.4助听器选配的程序和步骤

在助听器选配中,除了考虑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助听器性能等细节问题外,需要遵循常规的步骤来完成选配。

7.4.1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包括以下方面:

①了解患者现在的听力状况所带来的最大困惑和障碍,即想解决什么问题或来中心的目的,如听得到但听不清楚、口齿不清、不会讲话等。

②了解病史,判断有无其他医疗康复(药物、手术等)的可能。

③了解耳部手术史,判断其是否需要特殊的处理及是否有特殊的注意事项,如骨导助听器取耳样时的注意事项等。

④了解患者的期望值和特殊需求。

选配助听器的医疗禁忌证包括:

①先天性外耳闭锁或外耳道畸形、外耳道异物。

②耳聋状况不稳定,听力损失程度经常要波动的。

③主述伴头痛、头晕、耳痛、耳鸣等不适应症状明显者,或者突发性耳鸣及眩晕患者。

④近三个月内突发性耳聋、渐进性快速耳聋者,明显单侧聋或者同时患有其他急性耳病者。

⑤外耳道炎症、中耳积液或经常性流脓。

⑥中枢性耳聋、非器质性聋。

⑦听力损失轻微者。

7.4.2检测

1.耳镜检查

了解患者的外耳、中耳有无助听器验配的禁忌证。听力工作者每次检查患者时,均应亲自常规检查外耳道和鼓膜。若发现有助听器选配禁忌证或其他需要专家确诊的指征时,应首先将患者推荐到耳科医生处就医。

2.检查原助听器

若患者已经使用过助听器,应先将其助听器予以电声功能检查,看其是否运转正常;若为耳背式助听器,还应检查耳模的功能状态。

3.说明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选择适合的听力学检查方法,并向患者和家人简要介绍将要进行的听力测试的内容、步骤、所需时间等。

4.听力检测

了解患者听力损失的状况,包括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和不适阈的检测。

①成人。用纯音听力计测得气、骨导听阈和不适阈。必要时(期望值高、有严重耳鸣、重振严重等)进行响度分级(loud‐ness scaling,loudness mapping)测试。

②儿童。3~7岁儿童用游戏测听,让聋儿在游戏中完成听阈测试。建议依次进行1000Hz、4000Hz、500Hz的听阈测试,然后进行2000Hz、2500Hz和6000Hz的听阈测试。该测试顺序的目的在于先尽快了解聋儿的听力损失概况,然后逐步完成听阈测试。6个月至3岁儿童用视觉强化测听,即利用条件反射进行听阈测试,测试顺序同上。6个月以下儿童用行为观察测听,如观察惊吓反射、眨眼反射、某种活动的突然停止或改变等。不能配合的聋儿要介绍到医院做多频稳态测试,有频率特性的电反应测听等。切记:电反应测听无反应或无波形引出时只能判断听力损失严重,并不一定是全聋。千万别使聋儿错过了听力康复的机会。

根据检测结果用生动易解的比喻向患者讲解影响助听器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听力损失的病史长短、性质、程度;有无与听力相关的中枢病变、全身性病变及其程度;选择助听器的适合程度等。

对于上述情况严重的患者,建议首先到相应的医疗机构治疗或者待病情缓解后再来选配助听器。助听器并不适用于全部听障人士。

7.4.3预选配

我们应与患者达成以下共识:①我的听力是有下降;②我的听力不好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③我希望听得更好;④我的听力问题能够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⑤通过使用助听器可以听得更好。然后,我们从众多品牌的助听器中选择若干种不同档次的适合或较适合患者的助听器,简要向患者介绍所选助听器的主要功能、技术指标和相互比较等。

1.助听器的选择方法

助听器的选择方法包括:

①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状况选择所需技术,如电子耳蜗、移频助听器或传统助听器等。

②选传统助听器时,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状况选择增益。一般的增益数据是在语言频段平均听力损失数除以2,再加上10dB。

③根据患者的听觉动态范围选择压缩线路。

④最大输出的选择。如果已测不适阈,由电脑选择;如果没测不适阈,在患者没有不适感觉的情况下尽量大,但尽量不要超过132dB。

⑤如果不能确定小儿的残余听力,同时估计听力损失很严重,可选择特大功率,增益开到最大,但最大输出不要超过132dB。

⑥一定要考虑真耳耦合腔差(RECD),6个月内差别可达20dB以上。

⑦根据以上条件从高、中、低档价位中各选择一款助听器进行调试。

2.除非有禁忌证,常规推荐双耳使用助听器

(1)双耳选配的优点

双耳佩戴助听器与单耳佩戴助听器相比有许多优点,这里所体现的优点是以双侧耳助听后都能接受到言语信号为前提的。

1)提高定位能力

双耳选配可更好地提高对声源的定位能力,因为当声波从不同的方向传播至两耳时,会产生不同的相位差、时间差与强度差。时间差对低频声波定位有利,强度差有利于高频声源的定位。

大脑便是利用两耳接收信号的微小差异,判断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若单耳接受信息就不会有这种定位机制的产生,从而失去判断声音的方向来源的功能。双侧助听器的定位优势明显好于单侧助听器。双侧助听器的优点在中度或者重度听力损失者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由于其对声音感知力差,而对助听器依赖性强,因此双耳选配定位效果比单耳选配定位效果好在他们身上比在轻度听力损失者身上体现得要明显。任何程度的听力损失,双侧定位优点随着刺激强度下降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