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助听器学
3144300000029

第29章 助听器选配(6)

2)防止头影效应

在单耳佩戴的情形下,若声音从另一只耳的方向传来,则声音会经过头部的阻挡,再由佩戴助听器的耳朵接收。在这一过程中,声音的强度会衰减,尤其是高频部分,对于大于1500Hz的高频声,衰减可达到10~16dB,这对高频听力损失很轻和那些高频听力损失很重以至于高频成分对言语可懂度没有帮助的患者而言影响是小的,但如果对高频听力不好的重听者而言,声音的接收将更困难,语言清晰度和言语理解力将受到很大影响,而双耳佩戴则不会有头部阻挡的问题。

3)更好地压制噪声

我们的听觉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降噪系统。如果双耳接受信号的信噪比有大小,中枢会偏向分析信噪比高的耳朵,这样可以减少噪声对言语理解的影响,同时听觉系统整合来自两侧耳蜗的波形后,会产生一个内在的信号,该信号的信噪比高于单侧耳。也就是说,双耳比单耳能更有效地减少噪声,在噪音中听得更清楚:两只耳朵在接收同一个信号时,会有微小的时间差及相位差,大脑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辨别出想听到的声音而忽略噪音,所以在噪音中可以听得更清楚。只配单耳就没有这种优势。双耳选配特别适合那些言语可懂度差的人,因为双耳选配有助于对言语信号的察觉和分辨。当未助听耳的言语和噪声中的低频成分听上去不清楚时,双耳压制会产生明显帮助。从压制中产生的双侧选配优点对低频听力损失轻的患者的帮助不大。如果言语和噪声在单侧情况下言语和噪声高于双耳阈值,双耳压制不能产生显着的双侧优点。

4)避免迟发的听觉剥夺

如果对称性听力损失的患者只在一耳中佩戴助听器,那未佩戴助听器侧耳对言语的辨认能力在以后的几年中会逐渐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迟发的听觉剥夺。有报告指出,没有戴助听器的耳朵,退化的速度比有接受助听器声音刺激的耳朵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用进废退”。它影响了大部分单侧助听的患者,并常发生在小孩、中年人和老年人身上。小孩由于成熟带来的正面影响部分抵消了未助听耳产生听觉剥夺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未助听耳的言语得分会有所上升,但上升的程度小于助听耳。听觉剥夺的发生有可能是因为助听耳向大脑输送足够的信息使得大脑不再去关注未助听耳,而持续的声音刺激,避免了助听耳退化。所以基本上只要是两只耳朵都有听力问题,即应该试着两边都佩戴助听器。听觉剥夺确切发生时间尚不十分清楚,但有研究发现其发生可从7个月到5年左右,而在选配后一年左右未配耳发生听觉剥夺者居多。

5)压制耳鸣

使用助听器可以掩蔽甚至压制耳鸣。耳鸣通常是双侧的,所以在掩蔽耳鸣方面,双侧助听器比单侧助听器更有效。一项研究表明,66%的耳鸣患者称双侧助听器削弱耳鸣,13%的患者认为单侧助听器有效。但是,也有较少见的助听器使用者有加重耳鸣的报道。

6)双耳整合效应

简单地说,就是两只耳朵在一起所展现的聆听能力比一只要好,这种整合效应可使听力阈值至少进步3dB,这对重度或者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尤其重要:助听器的音量不必开得过大即达到相同的效果,相应扩大了适配范围。另外,如果一个助听器发生故障,还有另一个助听器帮助去听。而且双侧助听器需要的增益略少于单侧助听器,其增益比单侧助听器不容易饱和,在高输入强度时就更能确保好的音质。同样的,高强度对言语可懂度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样双侧助听器的较低增益产生的效果会优于单侧助听器。还有,助听器的增益减少了,那反馈问题也会减少。最后,有两个助听器的患者还可以有自由的选择——他们可以选择双耳佩戴,也可以选择任何一耳的单耳佩戴。只有单侧助听器的患者的选择余地就小多了。

7)其他

双耳聆听产生的音质好于单耳聆听。这些优点包括清晰、饱满、空间感、整体的音质。双耳聆听使人们更容易对声音进行区分判断。

(2)双耳选配的缺点

1)费用高

双耳选配较单耳选配费用相对升高,除非助听器是免费的。在两只助听器使用过程中,电池的费用亦相应的增加,对多数听障者来说,经济负担的增长是其负面的因素。在福利好的国家,助听器是免费的,其费用由政府或者保险提供者支付。进行双耳选配,基金提供者支付了更多的额外的费用,因此他们会要求医生纠正他们双耳选配的行为,以达到他们认为的合理度。

2)风噪声

在单耳选配中,一个很轻的风噪声也会在助听器中产生相当于100dBSPL输入助听器产生的噪声,而双耳选配中两个助听器放大的噪声会更多,在有风的环境中,患者会认为双侧助听器未必比单侧助听器好很多。完全耳道式助听器相比其他助听器虽然可以较好地避免类似问题,但仍然不能做到完全解决。

3)更加不方便

对一些老年人或有肢体残疾人来说,双耳助听器会给其带来比单耳更多的不便,在佩戴、更换电池、打开开关、调节音量、保养等方面比单耳助听器要繁琐许多。尤其在双侧选配助听器音量平衡调节方面,比调整一个助听器复杂许多,且进一步增加了堵耳效应。这在部分生理情况和精神状态都不错的患者中亦有一定的难度。

4)心理因素

有些听障患者常把助听器和年老或者耳聋联系在一起,在选配双侧助听器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更聋或者是更老。从美观的角度考虑,听障者会认为,佩戴两个助听器会更容易被别人发现或注意,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在选配深耳道式助听器时本身就有从美观考虑的因素,因此,双耳选配会使其在美观方面产生更大的心理负担。

另外,有些听障患者在佩戴单耳助听器后,即已经认为助听效果比较满意,因而会认为单个助听器已解决了自己听力方面的问题,对单个助听器过分地乐观。

轻度听力损失患者在选配时,由于助听器给其自身带来的效果不太明显,因而对第二只助听器的选配持犹豫态度,认为第二只助听器在短期内也不会有显着的改善。

应该说,双耳佩戴的优点是很明确的,但也有部分患者双耳佩戴的效果不如单耳,详细的原因还在研究中。在选配前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相关的测试来评估双耳佩戴是否对个体患者的帮助多于单耳佩戴后再作出判断。

3.单耳选配

当然,也有一些患者由于年龄、经济条件等因素不能或者暂时不能进行双耳选配,此时,单耳选配可以依据以下原则进行。

(1)根据耳聋的性质进行判断

临床上根据耳聋病变发生部位的不同,将耳聋的性质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三大类。

传导性耳聋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外耳和中耳,系传音变压装置发生障碍,影响声波传导所致。

传导性聋的气导听力损失一般不超过60dB,在纯音听力图上气导表现的特点多为上坡形的曲线,以低频的能量损失为主,而骨导听力基本属正常范围。

传导性耳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不到”,因为传音的障碍衰减了声音,早期患者的言语可懂度无明显下降。助听器本身的设计目的是放大声音,所以对传导性耳聋患者选配助听器的效果比较容易看到,受益于助听器是肯定的。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对听觉传导径路过程中发生的声音感受和神经冲动传导障碍的统称。其中若病变位于耳蜗的听毛细胞,又称为感音性聋或耳蜗性聋,多伴有重振现象;若病变位于听神经,则称为神经性聋或蜗后性聋;若病变位于大脑听中枢,则称为中枢性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在纯音电测听图上常常表现为:听力曲线中气骨导一起下降;常常是高频听力损失较多,听力曲线多呈下坡形或陡降形。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声音可以听到而语句辨不清楚。

这部分患者的主述通常是:声音可以听到,就是听不清。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选配助听器后,往往需要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康复过程才能感觉到言语可懂度的增加。

一般情况下,患者双耳的诊断性质还是相同的多,只有很少部分会是例外,因此还必须结合其他考虑因素再决定选配耳。

(2)根据听力图的特点进行判断

根据听力图的特点来选配助听器,虽然不是最完美的方法,但它是患者能否受益于助听器的最直接的判断手段。纯音听力图的特点不仅反映了患者的耳聋性质,同时也初步预测了助听器使用的补偿效果。有经验的听力学专业工作者可以根据听力曲线的特点来推论助听器的受益情况。

选配助听器时一般选择纯音平均听力接近60dB的一侧耳。一侧是平坦形曲线,一侧是陡降形曲线,则先选配平坦形一侧。

当然上述观点还存在很多争议,个体差异的不同或者各种评估标准的不统一以及实验调查严肃性的欠缺,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根据听力曲线来选择助听器,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丰富的经验。这里提供的选择方法只是一般性的通用方法,供听力学专业工作者参考。

(3)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客观限制

部分患者会在主观上固执地指定选配耳,部分患者由于一些客观的限制因素而指定选配耳,比如部分肢体行动困难者、特殊职业者等。

选配耳的确定是医生与患者的互动过程,听力学专业工作者应帮助患者选择可以获得最高受益的聋耳,引导患者不要因为个人一些片面的错误认识而影响了助听最佳效果的获得。

7.4.4试听

选择好合适的助听器型号和确定单双耳选配之后,应让患者试听。目的在于查看患者所需的增益、斜率、最大输出,让患者体验助听器佩戴之后的聆听效果。

7.4.5选配

指导患者根据评估结果和自己的听力损失情况、听力要求情况,以及经济状况、年龄、爱好、文化层次和工作环境等具体情况和需求,从预选的几种助听器中选择买得起的、最适合的助听器款式和耳模款式。如果患者同意配机,进行下一步。如果患者不同意配机,则记录下患者的意向和验配师的推荐意见,注明在该厂家的专家来时及时通知患者。

7.4.6取耳样

根据患者的最终选择取耳样备用于定制机或耳背机的耳模。

7.4.7确认

请患者签名确认选择的助听器或耳模的订单。如果是定制机订单应写清楚助听器的型号、选配的耳侧、助听器价格及所付定金数额等,如与患者有特殊约定也一并在订单中详细写明,并约定取机时间和地点;如果是定制耳模应该写清楚定制的耳侧、耳模的类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及所选助听器型号等。

7.4.8验配

患者取机时根据患者的听力状况和感受对助听器进行微调,一定要先满足舒适的需求再满足听清的需求。

7.4.9评估

对于助听效果的评估,有条件者最好进行声场助听效果和真耳测试,尤其对于聋儿。我们可以由此进一步明确增益、频响等是否合适,是否提高了言语辨别率。时间允许者应进行选配前后的效果评估,而且也可以告诉患者助听器确实对他有所帮助。

1.听到的评估

在声场中测试患者的裸耳听阈、助听听阈A、助听听阈B、助听听阈C,初步判断患者戴不同的助听器前后在各频率“听到”的改善情况。

2.听清的评估

测试患者戴不同的助听器前后听辨元音、浊辅音和清辅音的改善情况。

3.听懂的评估

测试患者在戴不同的助听器前后语言理解的改善情况。听力损失在70dB以内的成人可现场测试。听力损失在70dB以上的成人和所有聋儿应在一定时期的语训后进行测试。可以用日常会话(10句)的正确应答率或听辨图的正确率作为指标。

患者在未佩戴助听器和已戴助听器情况下作自身前后对照,通过比较,获得助听器的综合佩戴效果。

7.4.10使用指导

助听器的使用指导包括以下方面:

①教授患者正常使用及日常维护助听器的方法,包括电池的安装及使用时间、防潮方法、防水方法、正确的佩戴方法等。

②与患者一起制订延续服务和保养计划(所有项目费)。

②介绍适应助听器的四个阶段(1-2个月)。

③提醒患者保管好干燥盒、付款凭证和保修卡。

④助听器定期保养及预防性检修。

7.4.11随访

定期联系该患者,一般情况下,第一个月每周一次,第二、三个月每两周一次,以后每月一次。

了解“听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一些使用情况(若有问题请随时与助听器选配中心联系,进行助听器使用效果的再评估并调整技术参数)。

7.5儿童助听器的选配

儿童助听器的选配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儿童耳朵的声学特点与成人有差别,并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是言语和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开发和保护残余听力将对其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儿童往往不能配合表达其主观感受,因此,在为儿童调试助听器时,听力师常一面担心给予过多的补偿而损伤残余听力;一面又怕补偿不足,助听器难以发挥作用,使儿童失去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鉴于此,有必要对儿童助听器的选配单独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