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助听器学
3144300000039

第39章 助听器康复效果评估(1)

选配好助听器后,还应了解所选择的放大线路是否能达到听力补偿的要求和目标,助听器能否使患者受益并满意,这样,就要求对助听器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可分阶段进行,并有多种评估方法。一个满意的患者,其期望值应与实际相符合,并同助听器的表现一致。

10.1初期评估

10.1.1助听前后阈值的比较

助听器是否能有效补偿听力,可通过真耳测试和声场测听来验证。关于真耳测试的具体方法见本书§7.2.2。在不具备进行真耳增益测试的情况下,可用功能性增益来反映助听器对听觉损失的补偿。功能性增益即未助听听阈与助听听阈之差值。助听后听阈的测定可通过耳机进行,或通过声场测听。对于耳背式助听器,助听后听阈的测定要通过声场测听,在声场中,用啭音作为测试音;对于各种耳道式助听器,一般可采用耳机(耳罩式耳机或压耳式耳机)进行助听后的听阈测定,其前提是戴上耳机后,助听器不会产生反馈啸叫。将助听后的听阈值与助听前的听阈值进行比较,差值反映了助听器提供的增益情况。

此外,正常人的语声在强度和频率上都有一定的范围,这就是正常人长时间平均会话声谱(average speech spectrum,SS),如果将对语声的测量以SPL为单位换算成HL,SS表现为一个香蕉状的区域,通常形象地称之为“香蕉图”。若助听后的听阈在各频率处都落在香蕉图内,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若个别频率的听阈落在香蕉图之外,可通过修改助听器的参数或耳模等方法来改进。

10.1.2言语测试

佩戴助听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言语听力,因此,佩戴助听器后言语分辨能力的提高程度,是判断助听器效果的最直接的依据。对于听力障碍者来说,他们寻求帮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希望能更清楚地听到别人的讲话。要评估病人戴与不戴助听器时的言语理解能力,言语测试是一种较直接客观的方法。

简单的言语测试方法包含大量的词条,测试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言语测试因此为助听器的有效性评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此外,它们也可以评估听力障碍导致的言语理解能力的下降。

言语测试在评估助听器的好处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言语测试能够对助听器改善患者听觉功能的程度作出明确的评估。

②如果他们中有人怀疑助听器所能给予的帮助,言语测试能够为病人或者其家属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并提供有价值的结论。

③言语测试能够直观地向病人及其家属演示理解的重要性。

④言语测试被用于推测患者佩戴助听器时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言语交流困难的程度,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决定患者是否需要一些交流方法的训练或者为他们提供其他的辅助听力设备。

⑤言语测试有助于帮助决定为患者选配一只还是两只助听器,选哪只耳朵佩戴助听器等。

言语测试也有缺点,具体如下:首先,言语测试依赖测试环境,助听器所能提供的帮助与周围的环境有关。简单地说,当干扰信号低且限定在患者的听阈之内时助听器最为有效。在嘈杂的环境下,助听器的效果最差,患者的可听度受到背景噪声的限制。例如,两个病人具有同样的听力损失、听觉处理能力,并选配相同的助听器,如果他们中的一个花大部分时间处在嘈杂而且有回声的环境中聆听,而另一个则大部分时间处在安静的环境下听柔和的言语声,他们对助听器的效果的评价将会有极大的差异。

其次,测试的有效性与测试方法有关。助听器增强言语识别的能力主要是靠提高声音的可听度,而可听度的提高程度又依赖于言语声的强度和频谱、背景噪声的强度及频谱、患者在每个频率上的听阈以及助听器在每个频率上的真耳增益。

最后,助听器能帮助人们感知和认识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使听障者有了生命安全感,尤其是对那些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言语测试不能测得助听器佩戴者获得的安全感。

10.1.3调查表方法学

另一种评价助听器效果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查表来询问患者。调查表要求患者回答在一些特殊环境中的听力情况,例如在超市与售货员的讲话。另外,简单的图画可以帮助患者确认被描述的任何环境。调查表的每一条都有数个答案可供选择或者限定几个答案。用调查表评价助听器的效果通常有两种方法。

1.直接评估

直接评估要求患者估计在各种环境中助听器所带来的好处的程度,患者只需用简单的言语来表达助听器的好坏之别。用调查表做直接评估的优点是只需要回答一次,而这是患者选配助听器以及康复行为所必需的。助听器效果评估表就是这种方法的一个例子,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评分,最后汇总或取平均分来评价助听器的最终效果。

2.未助听及助听后得分

本方法需询问两次,即未助听及助听后的情况。使用同一份调查表的内容,分别在未助听和助听的情况下,让患者回答所有的问题,并分别进行记分。通过比较未助听和助听后的得分区别,判断助听器所带来的好处。

这种方法的未助听评估可在患者佩戴助听器之前进行,而助听后的评估应在几个星期后、等患者适应助听器后再进行。但也可在同一天比较未助听和助听后的问卷得分。

这两种方法评价助听器的效果各有优缺点:直接评估的方法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情况,而第二种方法,助听后对未助听得分的评估方法比较不精确,在前后得分相减时,可能有随机性错误,最好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评估。但总的来说,调查表只能反映某一个方面的情况。

10.1.4自我测试报告

自我测试报告的评估方法也有多种调查问卷供选择,通过这种调查问卷评估残疾和伤残,获得对助听器效果的评估。有些调查问卷同时包括未助听和助听后的交流能力,这些调查表主要适合于成年人,如助听器效果缩略简表(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APHAB)、老年听障调查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the elderly,HHIE)、患者导向的听觉改善分级(client oriented scale of improvement,COSI)等;适合于儿童的测试方法见本书§7.5儿童助听器的选配。

1.助听器效果缩略简表(APHAB)

APHAB是由Cox和Alexander在1995年提出的,可用于评估助听器的效果,比较不同助听器的优劣或鉴别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卷要求患者对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中交流的难易程度作出分级。

APHAB共有两套问卷,每套问卷有24个问题,这些问题可分成4类,即交流的难易、混响条件对交流的影响、背景噪声对交流的影响、对厌恶声或对一些刺耳声音(如警报)的耐受,每类问题有6项。

APHAB测试了答卷人在各项目所描述的情形下其面临的听力问题的时间百分比。每个题目都是一个陈述句,如“当我在一个小办公室与人见面时,我感到谈话困难”。患者必须在7种可能的选择中选出自己的答案。APHAB的7种选择答案从“总是”到“一半的时间”到“从来没有”。使用这24个题目和7种选择,分别在未使用助听器和使用助听器情况下回答。可以使用纸笔作答,也可直接用电脑键盘作答,现在已经把APHAB软件化了,每一类问题的分数用图示标出。一般完成测试需要10~15分钟。助听器的效益评分由助听前后的评分相减而得。

2.老年听障调查表(HHIE)

HHIE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听力损失与心理/情感以及和社会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共25个项目,以个人问卷的形式将与听力损失有关的情感(13项)和社会/处境(12项)问题予以定量。

回答“不”,得分为0;回答“有时候”,得分为2;回答“是”,得分为4。HHIE的总分从0到100,高分意味着较大程度的听力障碍。简略本的HHIE(HHIE‐S)由10个问题组成,用于临床筛选。

3.患者导向的听觉改善分级(COSI)

COSI由澳大利亚人H.Dillon在1997年首次提出。一开始患者选定5种他/她所能够应付的情形,要求患者按重要性予以分类。在其后的随访中(如助听器试用期),要求患者判断试用助听器所带来的改变程度。对每一种情形,患者要说明试用助听器以后(问题b)比试用助听器以前(问题a)改善了多少。改变的程度分5级,从“变差”到“轻度变好”到“变得很好”。5分表明很好,而1分表明变差。

自我测试报告也可采用直接评估方法,直接评估助听器所带来的好处。例如,助听器性能目录(hearing aid performance Inventory,HAPI),由Walden、Demorst和Hepler在1984年提出,共包括64个问题;简略助听器性能目录(shortened hearing aid performance inventory,SHAPI)由38个题目组成,主要考虑了三种因素:安静状态下听言语、噪声环境下听言语和减低视觉信息的状态下听言语。要求受试者直接评估助听器在各种状态下给予的帮助,得分高的表明助听器效果差。还有老年简略助听器性能目录(shortened hearing aid performance inventory for theelderly,SHAPIE)由HAPI缩减而来,SHAPIE包括25个问题,直接评估助听器的好处所带来的改变,因此,在评估的敏感性及可靠性方面,优于HHIE。

10.1.5全球通用的效果测定

Robyn Cox等12位1999丹麦会议的全体与会者,在经过了认真讨论后,列出了7个基本核心效果问题(a minimal set of core outcome items),起名为助听器效果国际条例(the internationaloutcome items for hearing aids,IOI‐HA),比较适合运用于世界不同国家的各种研究。该条例主要包含助听器的使用情况,如每天使用的时间、对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等。这套核心条例并不试图取代现有的效果测定,而是试图作为现有的研究测试方法的补遗,也可能成为一种质量评价的单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