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助听器学
3144300000040

第40章 助听器康复效果评估(2)

患者选配了助听器以后,他们对助听器的使用情况到底怎样呢?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内容之一。在早期,患者对助听器的使用及适应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患者坚持康复计划,循序渐进,使助听器发挥最大作用;而有些患者,则因为初次佩戴助听器的不适或其他原因,只是偶尔戴一下甚至束之高阁。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助听器给患者所带来好处的程度,但如果他们不戴,我们可以确信助听器没有为他们带来丝毫好处。如果患者很少用助听器或者根本不用,我们应寻找原因:是因为患者本人的问题,还是我们在选配时出现了差错。

当我们询问患者对助听器的使用情况时,多数会如实回答,“经常使用”或“较少使用”,但也有些患者可能会隐瞒其很少使用助听器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可能对医生非常信任,不想让医生失望,或者还没有学会使用助听器,例如佩戴助听器、更换电池、开关操作、音量调节等,或者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使用助听器,而又不希望医生来帮助解决。如果患者不承认自己很少使用助听器,我们可通过询问电池的使用时间来推测其对助听器的使用情况,因为一颗电池的总使用时间是恒定的,如果电池使用时间很长,说明患者使用助听器的时间较少。同时,还应了解患者在各种不同环境中使用助听器的时间比率以及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情况。

10.2.2发现助听器的问题

助听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能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应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问题,这也是保证助听器的使用及增加助听器给患者所带来的帮助的重要方法。我们应该知道,助听器若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无疑会影响到患者对助听器的受益情况及对助听器的满意度。医生应了解常见的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以免这些问题对助听器产生负面影响。

助听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个:

1.佩戴困难

如果患者拿助听器有困难,或者以一种不适当的方式拿助听器,我们应教会他们认识助听器或者耳模上的标记以及佩戴的手法。若耳模或者外壳在佩戴过程中太紧或者很痛,在开始使用时可以用石蜡油,直到患者学会佩戴助听器。另外,如果不会产生反馈啸叫,可以去除一点耳模或者外壳。

2.取下助听器困难

很多耳道式助听器没有装拉线,使患者抓不住助听器或者耳模。如果实在不方便,也可以使用拉线,或者改变助听器类型。

3.换电池有困难

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由于双手不灵活,换电池时会存在困难,这时可使用戴磁性的工具拿电池,或重新选配使用较大电池的助听器。

4.耳模和外壳不适

耳背式助听器的耳模或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的外壳,若在外耳道内任何点的压力过大,都会引起不适。如果完全耳道式助听器太松,可能会出现反馈啸叫,患者为了阻止反馈的发生,总是要把助听器往里推,这样也会引起不适。

5.耳模和外壳不牢固

有些患者佩戴完全耳道式和耳道式助听器时,由于谈话、咀嚼或打哈欠,有时助听器会从耳道中滑出。在取耳印模时,可让患者张大嘴巴,以加宽耳道灵活部分的宽度,或者在重新制作耳模或外壳时,加长耳模或外壳耳道部分的长度。

6.反馈啸叫

有时患者会反映助听器在安静环境下有啸叫,但在噪声环境下无啸叫。这多发生在非线性助听器中,因为它们在安静环境中的增益会增加,也有可能与助听器内部结构中麦克风与受话器的位置有关。或者因为耳模或外壳太松,使声音从耳道漏到麦克风,又被助听器放大,从而产生反馈啸叫。

10.2.3评估助听器的满意度

评估患者对助听器的满意度可体现患者对使用助听器的快乐程度以及助听器对他们在各种环境下的帮助程度。患者对助听器的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最大决定因素可能是在选配前患者的期望值,以及医生改变他们期望值的程度。

对助听器的满意度进行评估,还可根据患者在应用助听器的过程中,对助听器使用的难易程度以及经济和心理上的情况,确定患者的期望值。若因为期望值过高而导致满意度下降,可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转变其不恰当的观念。

评估满意度可大致判断助听器的有效性,具体问题有:美观和自我形象上的考虑,助听器的音质和声学效果,助听器的好处,助听器佩戴时的舒适性及使用的方便性,对于助听器的费用的感受,以及服务质量的好坏。

虽然满意度可大致判断助听器的有效性,但也不能只以满意度来衡量,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患者不知道最好甚至最完美的助听器是怎样的,助听器应能让听障者更轻松地聆听,而不只是感觉较好。

在对不同助听器的研究比较中,若使用者认为后来的助听器比以往的都要好,那并不奇怪;相反,有些患者的期望值可能过高,希望其听力恢复至正常或更好,即使对他们来说已是最佳选配,并已极大地提高了其听觉能力,但他们仍然对助听器不满意,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用满意度来评估助听器的效能。

其次,满意度的总体率并不能直接说明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如果患者对助听器不是非常满意,我们可在随访时问一些问题,让患者自由回答,或许能提示不满意的原因。所问的问题可以是“你对助听器的哪一方面最不满意”,或者“你对助听器的哪一方面最满意”等。

通过对助听器满意度的评估,我们可在随访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助听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患者有正确的态度,增加助听器的使用效果及满意度,最大限度地改善听障者的生活质量。

10.3定期随访

选配助听器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是很重要的,患者在助听器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可增加患者对助听器使用的信心,使他们尽快适应,从而提高对助听器的满意度。

患者在佩戴经过专业人员选配的声学性能良好并精心调试的助听器,并进行听觉言语康复一段时间后,原来的助听器系统是否仍然合适的问题会重新被提出来,这也要求对使用助听器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定期随访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听力变化

一些耳聋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听力损失会加重。如遗传性聋,不少患者在婴幼儿时期听力障碍并不明显,但随年龄的增长,其听力呈下降趋势。又如耳硬化症的患者,其硬化的范围和程度均可能会发展,进而影响到听力的变化。近年来,随着C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逐渐被认识,并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内耳畸形,其症状以进行性听力下降、高频听力损失为主,部分可表现为波动性,且可出现骤然听力下降。有些聋儿伴有本病,只是开始未被发现,在听力突然下降时才被发现。再如老年性聋,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听力损失曲线的类型,多数从高频下降的陡降形向下降形,再向平坦形发展,而且重振现象会加重。

2.早期正确检测聋幼儿听力的困难性

对聋幼儿的早期听力检查,虽然目前有比较先进的客观检查方法和多种行为及游戏测听法,但要精确客观地反映聋儿残余听力情况,仍是当今世界尚未解决的一项重大研究项目。这是因为:①各种电反应测听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听性脑干反应(ABR)受短声频率的限制,短声的能量集中在2000~4000Hz,不能提供低频听觉状态。所以使用ABR时,需要具有频率特性的气骨导测试,且小儿在2岁前,听觉系统未发育完全,ABR各波潜伏期及振幅与成人有差异。婴儿的ABR波形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化,将会影响阈值的鉴别。所以,过一段时间后一定要重复测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②各种行为及游戏测听时所测的是聋幼儿原始无发育状态的残余听力,是从未被开发利用或得到有效声刺激的残余听力,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残余听力得到了有效开发,仍用以前选配好、调试好的助听器,显然是不合适的。

3.聋儿外耳道、耳模变化

随着聋儿年龄的增长,外耳道直径会变大,常需重做耳模。更换耳模时传声孔的变化,会引起助听器声学特性的改变。这种变化是否使聋儿的听力补偿处于最佳状态,是可以通过助听器的再调整和声学处理的弥补来实现的。

4.助听器性能的变化

一台原先调试合适的助听器,经较长时间使用后,其声学性能不可能仍保持原有状态,必然要发生某些变化,就像所有检测仪器需要经常校正一样,助听器使用时间一长,当其声学性能改变时,也需进行检测调试。

对助听器的再调整,应以多少时间间隔为标准,要根据耳聋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中老年人少于聋幼儿,年龄较大的聋儿少于年龄较小的聋儿,听力波动较小的少于听力波动可能性较大的耳聋患者。对成年人可根据听力变化情况,对助听器及耳模进行再调整。

另外,患者对助听器存在的问题或充分感受到其好处都要在患者有足够的使用经验后才能表现出来。随着助听器的使用,助听器对患者的帮助程度会有所改变,选配效果评估的结果也随着改变。随访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时间作评估。

关于评估选配效果的时间,一方面,评估应该在选配后不久进行,因为如果发现效果不满意,可尽早解决;但是另一方面,助听器的有些问题一下子难以发现,只有在患者有足够经验后才表现出来。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来对助听器进行效果评估。有研究显示,在选配后六周,患者对助听器的使用和受益情况已基本稳定,虽然随着时间还会有些微的变化,但不会相差太大。因此,一般认为选配后的最初几周不是最佳评估时间。

在助听器选配后,随着对助听器的逐渐适应,患者会发现越来越离不开助听器的帮助,助听器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10.4助听器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助听器的使用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听力障碍者由于受到听力的限制,交流能力较差,而与别人交流越少,越容易封闭自己,逐渐变得孤僻、抑郁、脾气暴躁、易怒,且性格多疑。久而久之,会失去朋友之间的亲密感,加上生活中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尤其对于聋幼儿,更加不利于其身心的成长。

佩戴助听器可减少因此而引起的不利,能增强患者的交流能力,减少与听力损失有关的抑郁和其他不良情绪。多项研究发现,佩戴助听器的听觉障碍者比未戴助听器的听觉障碍者生活得好。选配助听器后能提高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提高警觉,使其更多地参加娱乐活动,因而改善情绪,减少狂躁和抑郁,改善记忆力并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佩戴助听器的患者会有更好的心情,可以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且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因而更能自我满足,有更积极的自我形象,减少受歧视感。这样,他们的情绪就会比较稳定,能更好地安排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听力康复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及身体的健康,但仍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其健康,而助听器对患者的帮助也不只是改善听力,因此,评价听力康复效果时,不能只根据普遍健康来评价,同时也不能忽略助听器对健康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