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语文
3147600000010

第10章 经世致用(3)

[7]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引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一点小聪明,实在不行呀!

[8]百丈禅师:就是怀海禅师,因为居住在江西百丈山,所以又称百丈禅师,著有《百丈清规》。

[9]说法:说教,讲道理。

[10]朱子:朱熹(1130—1200),南宋时期唯心主义的哲学家。

[11]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12]《庄子》:战国时代道家的著作之一。佝偻:鸡胸驼背。丈人:老人。承蜩:捕蝉。

[13]而惟吾蜩翼之知: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这是比喻用心专一的意思。

[14]曾文正:曾国藩(1811—1872),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15]亵渎:轻慢,蔑视。

[16]用志不纷,乃凝于神:见《庄子·达生》,大意是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1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见《礼记·中庸》,大意是现在只做职分以内的事,不要希望做分外的事。

[18]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19]骈进:一同前进。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见《论语·雍也》,大意是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2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见《论语·述而》,大意是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吃饭,领略学习的乐趣而忘记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22]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

【赏析】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于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一次演说的演讲词。1922年,梁启超应南方各社会团体的邀请,赴南通、上海和南京等地讲学。梁启超此次南方演讲安排得非常密集,有时候甚至一天一场,面对的听众也各式各样,文化层次和学术素养参差不齐,但曾以“著论求为百世师”自勉的梁启超绝不敷衍,不但演讲的题旨尽可能地切近对象,而且力求别具新意,态度也始终庄重亲切。例如,在本次演讲中,他以职业态度为重点,就不是毫无来由的。中华职业学校成立于1917年5月,主要创办人是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先生。黄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提倡“社会化”、“科学化”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他为中华职业学校拟定的校训是“敬业乐群”,他创办职业教育机构的目的,就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当年梁启超曾参与过中华职业学校的创建,也是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理念的赞同者。由此不难推想,他以“敬业和乐业”作为这次演讲的题目,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誉之为“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并称之为“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

在写作上,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开头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中间主体部分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末尾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论证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不仅如此,本篇演讲词的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还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提炼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文短而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这篇文章提出“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虽然时间过去八十多年,但是梁启超所讲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很有教育意义。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丰富人生内涵。

4.货殖列传[1](节选)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公元前127年,司马迁从夏阳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司马迁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公元前99年,因“李陵事件”触怒汉武帝,遭受宫刑。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周书》曰[2]:“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3],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4],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5],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至而辐凑[6]。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7],则桓公以霸,九[8]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9],位在陪臣[10],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

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11]。故岁在金[12],穰[13];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14]。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15]。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16],关市不乏[17],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18]。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19],之陶为朱公。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20]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21]。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22]则卑下之,伯[23]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24],醯酱千瓨[25],浆千甔[26],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钟,薪稾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髤[27]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28],马蹄躈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29],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30]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糵曲盐豉千荅,鲐鮆千斤[31],鲰[32]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貂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33],贪贾三之[34],廉贾五之[35],此亦比千乘之家[36],其大率也。伦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

请略道当世[37]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38],独夫妻推辇[39],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40]。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41],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42]。”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43],富埒[44]卓氏,俱居临邛。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45]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鲁人俗俭啬,而曹[46]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贳[47]贷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齐俗贱奴虏,而刀闲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刀闲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或连车骑,交守相,然愈益任之。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故曰“宁爵毋刀”[48],言其能使豪奴自饶而尽其力。

周人既纤[49],而师史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洛阳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贫人学事富家[50],相矜以久贾,数过邑不入门,设任此等,故师史能致七千万。

宣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

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51],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52]。以此为闾里率[53],故富而主上重之。

塞之斥也[54],唯桥姚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锺计。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55],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56],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

关中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万。

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57],与时俯仰[58],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59],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

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行贾[60],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61],薄技也,而郅氏鼎食[62]。胃脯[63],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64]。

由是观之,富无经业[65],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史记》卷一二九,中华书局1959年版。货殖:古代指经营货物,以此滋殖财富的经商活动。这种经营活动的范围,除一般商业之外,还包括手工业、农副业、畜牧业、矿冶业等。这里指从事这种商贸职业的人。

[2]《周书》: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周书》七十一篇。”主要内容为西周时期的诰誓号令,所以又被称为“周史记”。后亡佚。今存《逸周书》很多文章出自战国时期,已非古人原本。

[3]三宝:指三项贵重的物品。古书所指内容并不一致,如:《孟子·尽心》以土地、人民、政事为三宝,《六韬·六守》以农、工、商为三宝,《古文观止·货殖列传序》以珠、玉、金为三宝。这里是指粮食、器械和原材料。

[4]夺予:剥夺和赐予。这里是指客观条件的好坏。

[5]潟(xì)卤:土地含有盐碱成分过多,不适宜耕种。

[6](qiǎng):“襁”的异体字。本指背负婴儿的布兜,引申为背负着婴儿。辐凑:车辐辏集于觳上,比喻人或财物集聚于一处。

[7]轻重:指有关调节商品流通、控制物价及货物流通的理论。九府:指管仲治理齐国时所设官职。据《周礼》记载,周朝有大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掌握财币的官职。

[8]九:泛指多次。

[9]三归:管仲相齐有功,齐桓公曾把齐国都城临淄交易区税收的三成赐给管仲,所以叫“三归”。关于“三归”还有一种解释:管仲曾娶三姓之女,古代女子出嫁曰“归”。

[10]陪臣:古时候诸侯的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意思是自己的国君是天子的臣下,自己是臣下的臣下。

[11]形:对照。

[12]故:指五行之说。岁:岁星,即木星。古人认为木星每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实际为1186年),因称木星为岁星,并用以纪年。春秋末年,出现了农业丰歉定期循环学说,认为木星在天空相对位置的变化,可预测年景的好坏。金:木星在天空中相对的位置在西位,称岁在金。

[13]穰:庄稼丰收。

[14]物:与“我”相对的客观事物,这里指市场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