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3149200000076

第76章 消息(1)

第一节 消息的含义和分类

一、消息的含义

消息是新闻体裁之一,它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近发生而为公众关心的变迁事实,是报纸、广播、电视上最为常用的文体,通常以传播客观信息为主,一般避免报道意见;有意见、观点往往也是以他人的见解而报道的,不是记者赤膊上阵的。因此,它的显著的特点是概括叙事,或在叙事中包含着“意见”,以简短快捷见长。

二、消息的分类

根据写作特点的不同,消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成就、新现象的及时报道。这类报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连续报道中的一篇,各个报道连接起来反映事物发展的一个方面或一个过程;另一种是孤立事件的报道,其本身就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2.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指综合反映一个带全局性的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报道。

这类报道一般在一个主题的统帅下把相关事件带有共同特点的对象综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报道。这类报道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动态性的特点。

3.经验消息 经验消息指对一些具体部门、具体地区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的报道。

这种报道往往要交代情况,叙述做法,反映变化,总结经验,从事实中引出道理,在个别中指出规律,起带动全局、指导一般的作用。应该说,这类报道是报刊上的重要内容,虽然越来越少。

4.人物消息 人物消息是指对先进和优秀人物的事迹和精神风貌的简短报道。它不同于通讯,要求侧重人物最有特色的事例和某个侧面,用简练、概括的手法优先于通讯(假如还写通讯的话)报道发表出来。

第二节 消息的特点

通常认为,消息的特点有真实准确、新鲜及时、简短精粹和“让事实说话”。它是报刊(包括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体裁之一;它的特点也就是新闻的特点。

1.真实准确 真实准确或称真实性。上文叙述了各类传播文体的共同特点,它对新闻报道类来说更是重要和突出。因为从新闻本身来看,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离开真实或严重失实则不成其为新闻。从读者方面来看,他读新闻是为了了解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真实面貌,以便增广见闻,提高认识,选取对策,决定行动。如果报道不真实,就会把他引向错误,动摇他对新闻的信赖。所以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取向便成为消息报道的首要原则取向。

2.新鲜及时 新闻姓“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为人们提供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新人物、新问题,舍去一个“新”字。新闻便成为历史。因此,第一次发生的事件,最新发现的事实,萌芽状态的新事物等等,是消息报道的主要内容。

新闻内容新,意味着报道要快。快、迅速、及时,这是新闻的显著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是名副其实的“易碎品”:随着时间的流逝,本来很有意义的新闻会很快失去它的价值。因此,新闻写作不能打“马后炮”、送“雨后伞”。至于有些新闻出于政治考虑和经济利益有意迟发、甚至不发,一般不妥,但又另当别论。

3.简短精粹 新闻一般是简明扼要、短小精悍的,消息为新闻文体之一,更其如此。表现在语言上是十分简洁精炼;表现在结构上一般是开门见山。事实的叙述概括准确,细节的描述典型精粹,段落简短明了,句子短促有力,这都是新闻文体的重要特点。

从篇幅上说,消息当然没有绝对的规范,但“短些,短些,再短些”则是一般的要求。例如,简讯往往只有一句话;消息一般在三五百字左右;长消息在一千字上下。通常采取一事一报的原则。至于新闻中的通讯、述评等固然常常要长些,但力求简短、精粹的原则仍是重要的。换句话说,简短、精粹仍是新闻报道的特点,消息尤甚。

4.让事实说话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消息首先要真实准确、客观公正。

但纯新闻即纯客观的消息报道,只在很狭小的科技报道中存在,大量的新闻报道既然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报道宣传,就不能没有传播机构和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没有意图、没有观点也就没有宣传。

新闻宣传不同于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的手法是让事实说话,也就是让活生生的真实无误的事实来说明客观过程、客观事理。这是新闻宣传的长处,也是它的特点。这并不是说新闻中没有议论,只是说,就文体而言,让事实说话而不滥发议论则是新闻的本性,消息尤其如此。

【例文01】

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胡锦涛作重要指示 温家宝赶赴灾区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赴四川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据中国地震局通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北京等地均有震感。

记者从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截至12日17时28分,发生300多次余震,最大震级6级。这次地震是继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两县发生7.6级地震以来,四川省内首次7级以上地震。

记者从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13日零时,四川地震灾区已发现死亡人数近万名,甘肃、陕西等其他地区死亡人数180多名。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

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并组成救灾工作组即赴四川汶川灾区,协助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民政部已紧急调拨2.5万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其他救灾物资正在调集运输中。

地震发生后,四川各方面紧急行动起来,展开救灾工作。其他相关省份和中央有关部门也立即展开了相应工作。

记者从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了解到,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总参谋部立即发出指示,要求成都军区、空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胡锦涛主席的重要指示,迅速组织灾区驻军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总参谋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都军区紧急出动6100余名官兵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

北京通州也发生3.9级有感地震,天津地区震感明显。

(《人民日报》2008年5月13日)

这是2008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发布的第一条四川省汶山地区发生7.8级地震的报道,报道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也报道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消息发表之前,已赶赴四川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然后依次报道了地震的发生时间、地区、震级和地震中死难者的初步人数;再后分别报道各方面紧急动员起来共同展开抗震救灾活动的情况;最后还报道远在北京、天津地区亦有明显震感的情况。地震灾情严重,全国震动!

报道基本上按照着重要事实放在前头、依次形成一种“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第三节 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

一、消息的五要素

消息一般包括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果、何因,有时还加一个“怎样”,构成六要素。

国外新闻界称这些要素为“五个W”加“一个H”(即When,Where,Who,What,Why and How);我国有人把这些要素称为“六何”(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和怎样)。在所有消息(新闻)中,都应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让读者明白;但有时不必叙述“过程”。以下举一例:

【例文02】

华罗庚自美返国

新华社北京26日电 闻名全世界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18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之后,受到全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给中国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1950年3月27日新华社电讯稿)

以上述“华罗庚自美返国”为例,看其中新闻六个要素的体现:

时间:本月十八日。

地点:北京。

人物:闻名全世界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

事件结果:华罗庚教授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

为什么(原因):为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努力,并号召留美学生回国。

怎么样(事件过程):热爱祖国,毅然自美回国的简短过程。

二、消息体例格式

消息的体式通常包括:标题、导语、正文、倒金字塔式结构和背景材料的穿插。

1.标题 新闻标题在多数文章中是最有特点的一类,它和一般文章标题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它重在引人注目,不像其他文章标题那样重在表达实质和意蕴;第二,它又重在体现新闻的现实意义,常常是新闻的直接含义。第三,它更适合于各种不同的读者阅读,通俗、易懂,又要有吸引力。新闻的标题是全文的眉目,点明意义,吸引读者。例如上例新闻的标题是“华罗庚自美返国”。华罗庚是闻名全世界的中国数学家,现在自美返国,这一行动当然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关注。这一标题简洁,也很有吸引力。

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或多行标题。单行标题准确、醒目,鲜明突出,引人注目。多行标题含量丰富,它除了正题之外,还有引题和副题。引题又称眉题,可以说明背景,交待形势,烘托气氛,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引出正题的作用。正题又称主题(主标题),是一则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内容的概括与说明,副题又叫辅题或子题,一般是主要事实或结果的提要,如:

【例文03】

征地造房为啥急煞人 (引题)

一道公文背着三十九颗图章旅行 (主题)

希望有关部门舍繁就简,多办实事,加快住宅建设步伐 (副题)

石景山区环卫局副局长袁树森离休后 (引题)

要了三大件:扫帚、铁锹、平耙

干着三件事:植树、栽草、种花(主题)

看保定一轻局某些领导怎样对待知识分子 (引题)

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

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主题)

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竟是“分配基本合理” (副题)

这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消息标题。但至今仍可一读,有些比这些标题还要警人。标题应准确地概括和点出主题,不能题文不符;要有鲜明的个性,避免一般化、共性化;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可以运用借代、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段。应该说,消息的标题比任何类文章的标题都更能传情达意,一目了然。标题一般由作者先行写好主题,最后编辑还要把关。

2.导语 导语是新闻中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导语一般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点明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一般说,导语要求具备新闻的“五要素”或“六要素”;但不能千篇一律程式化,应该力求在导语中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展示出来,做到简要、明确而又有吸引力。因此,有所谓写好导语“等于完成半条新闻”之说。

导语既然如此重要,写好导语就不那么容易。基本要求可以归结为下列两点:

(1)抓住新闻事实中最本质的东西,使读者读完导语即可略知全篇新闻的内容,起到提要、提示的作用。

【例文04】

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里?经过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查勘的结果表明:长江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

(197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长江的全长和源头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题材。这则新闻涉及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价值;而这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地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把新闻事实中最本质的问题一一点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