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职教育强校实践与战略理论探索
3150600000004

第4章 前言(4)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以创新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为线索,通过回答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宏观战略层面中的四个层层递进的重大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一个问题:回答什么是高职教育强校;第二个问题:回答为什么要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第三个问题:回答现阶段能不能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第四个问题:回答怎么建设高职教育强校。

本课题研究沿着如下思路进行:

1.通过把握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建立高职教育强校的国际参照系,回答什么是高职教育强校的国际一般标准。包括: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做强”的历程;高职院校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高职教育强校的突出标志有哪些?

2.以质量、水平为核心定位高职教育强校的内涵、特征、目标和任务,确定高职教育强校的目标与任务,回答什么是我国所要建设的高职教育强校。包括: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整体质量;办学开放程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办学体制和制度。

3.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强校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定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明确高职教育强校的战略意义与价值,回答为什么要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问题。包括: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如:应对危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挑战的需要;应对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实现区域“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先进城市”的需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需要等。

4.通过分析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把握高职教育强校的外在基础,回答在我国现有区域外部环境基础上,能不能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问题。包括:经济基础环境中的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职业发展基础、职业岗位需求基础、经济支撑基础等;社会基础环境中的社会舆论基础、社会服务基础等;制度基础环境的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法规基础等;教育基础环境中的基础教育发展基础、中职教育发展基础、高等教育发展基础、继续教育发展基础等;科技基础环境中的教育科研发展基础、应用技术发展基础、教育技术发展基础等、管理技术发展基础等。

5.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把握高职教育强校的内在基础,回答我国高职院校在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能不能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问题。包括:“十一五”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突出成就、主要经验;比较视野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政策、环境及人才预期等。

6.围绕质量、水平提升,从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角度,回答怎样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问题。包括:从发展理念创新的角度,回答怎样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问题(办学观、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管理观、评价观的创新等)。从教育结构创新的角度,回答怎样建设高职教育强校问题(如何构建与“科教兴市”、“创新城市建设”、“人才强市”等战略目标相适应的高职院校类型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学结构、人才智能结构等)。从发展策略创新的角度,回答怎样建设高职教育强校问题(办学环境优化策略、办学资源优化策略创新、办学体系建设策略创新、发展模式建设策略创新、专业建设策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策略创新、职业培训体系建设策略创新、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策略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策略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策略创新等)。从深化体制改革,加速制度创新的角度,回答怎样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问题(发展环境优化制度创新、学校治理制度创新、基础能力增强制度创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制度创新、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制度创新、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制度创新、资源配置制度创新、质量监控制度创新等)。

7.通过高职教育强校的个案研究,把握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基本规律和、战略内涵和特征;非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基本规律、战略内涵和特征。

二、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对象和任务涉及的学科范畴,本课题主要以教育哲学、系统理论、高职教育发展理论、教育理学、管理科学及教育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调查、对比研究、SWOT分析、函询、访谈、层次分析(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多目标决策理论析等方法结合来进行,主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进行研究,使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具体情形如下:

1.高职教育强校的国际参照系研究:通过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结合,建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文献结合案例归因分析方法为主要具体研究方法。

2.高职教育强校的目标与任务研究:通过科学发展观理论和企业战略学理论方法结合,建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定性结合定量分析和预测分析为主要具体方法。

3.高职教育强校的战略意义与价值研究:通过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人力资源学与企业战略学理论方法结合,建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国际比较、定性与定量分析为主要具体研究方法。

4.高职教育强校的外在基础研究:通过系统工程理论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外在规律理论方法结合,建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定性结合定量分析方法为主要具体方法。

5.高职教育强校的内在基础研究:通过系统工程理论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理论方法结合,建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定性结合定量分析为主要具体方法。

6.高职院校发展理念创新研究:通过科学发展观、职业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新公共管理学、新经济增长理论、系统论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结合,建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定性分析和预测分析为主要具体方法。

7.高职院校发展结构创新研究:通过职业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新公共管理学、新经济增长理论、系统论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结合,建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定性分析和预测分析为主要具体方法。

8.高职院校发展策略创新研究:通过职业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新公共管理学、新经济增长理论、系统论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结合,建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定性分析和预测分析为主要具体方法。

9.高职院校发展制度创新研究:通过职业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新公共管理学、新经济增长理论、系统论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结合,建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定性分析和预测分析为主要具体方法。

10.高职教育强校的个案研究: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和高职教育强校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具体分析我国示范性和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强校发展案例。

研究过程与工具

一、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过程包括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12-2009-3):调查分析,定位发展坐标,主要研究高职教育强校战略目标与任务研究,包括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国际参照系研究;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目标与任务研究;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战略意义与价值研究。第二阶段(2009-4-2009-6):比较分析,查找发展问题。主要研究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可行性,包括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外在基础研究,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内在基础研究。第三阶段(2009-7-2010-5):理论假设,创新发展方式,主要研究高职教育强校战略创新问题,包括高职教育强校的理念创新研究,结构创新研究,策略创新研究,制度创新研究。第四阶段(2010-6-2010-8):个案分析,创新发展模式。属于高职教育强校的个案研究,包括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个案研究,非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个案研究。第五阶段(2010-9-2010-12):课题总结,推广成果。将研究成果通过政协会议,提交政府领导作为决策依据。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查阅了50多篇相关文献,进一步把握了当前国内外对高职教育强校战略问题的有益探索,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打下好的基础。二是开题论证,在明确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界定了高职教育强校战略包含的院校范围——示范性高职院校强校战略、非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高职教育强校战略。三是通过子课题研究,搭建了课题成果推广平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强校发展平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强校发展平台。四是通过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推广课题成果。

二、战略分析工具定位。波特的五力模型为分析影响行业利润的因素提供了系统的分析工具,能帮助企业更好把握影响行业的关键战略事件(如技术进步等)。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波特的五力模型隶属于外部环境分析方法中的微观分析,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动态的发展而只作静态的分析,没有考虑人性的主观性而只考虑环境的客观性,没有考虑合作也是战略的一种,而将竞争作为唯一,它属于定性分析,也没有考虑政府管制等的影响,也没有考虑现有市场上的需求规模(它假设市场需求足够大)。SWOT模型带有时代的局限性。SWOT模型是战略构思、战略选择的重要工具,在西方企业的战略选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多见于定性分析。而当战略期限超出三年,甚至更长,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内外因素增多且更复杂时,SWOT模型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众多因素的差别程度及其发生概率很难在定性分析中得以体现,这就不利于企业战略(特别是总体战略总公司战$1)$2的选择。因此,SWOT模型需要结合前景假设进行定量分析,使其更加完善。价值链分析使企业发现了企业竞争力产生的源泉,是哪些价值活动和成本因素导致了竞争力的产生,其得出的信息对制定战略以消除成本劣势和创造成本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价值链分析侧重从定性的角度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企业产品多样化导致其服务的目标市场的多样化,而目标市场的多样化导致企业价值链中成本行为发生差异,如果企业无法认识这些市场成本行为之间的差异,对这些市场共同发生的成本分配上就会产生平均趋向,从而导致对产品定价的平均化趋向,这对战略的制定会产生错误引导,要解决这一矛盾,定性分析显得缺乏说服力,而定量分析显得至关重要,所以价值链分析法必须有其他成本管理工具的支持。

核心竞争力分析方法研究各经营单位价值链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匹配。但这种方法必须紧密结合根据环境、战略与能力三者的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企业必须改变战略,制定出适应新环境的新战略。同样,战略改变了,企业的能力也必须随着变化,使企业能力能够符合战略的要求,保证战略的实施。

综上所述,SWOT分析法更具有实用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较,SWOT分析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条件进行分析,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化的特征。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础,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一般地和层次分析法、函询法及多目标决策理论的有关分析方法相结合来使用,避免其局限性,这样会使企业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