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职教育强校实践与战略理论探索
3150600000003

第3章 前言(3)

模式是长期行动的一致性。定位是特殊产品在特殊市场的定位。观念是一个组织做事的基本方式,如麦当劳方式。有效的战略应该是在反映组织与其成员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理念[15]。

三、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制定、实施和评估企业战略的过程,可以定义为制定、实施和评估跨功能的决策的艺术和科学,可以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这一定义意味着,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是一项综合性管理,集中精力于解决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运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等问题,以促成企业成功。

四、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管理过程可分为七个步骤: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确定企业的使命与愿景、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企业战略方案、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5]。但在实际中战略管理并不是按照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的顺序线性进行的。分析和选择本身难以分开,选择时往往需要返回来重新分析,分析、选择和实施也分不开,很多对环境态势的理解是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才领悟的。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三个过程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这三个过程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馈联系。

研究目标与任务

基于SWOT分析结果,构建我国高职教育强校战略模型,为现实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创新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强校理论和实践道路,是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具体包括:

1.通过把握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建立高职教育强校的国际参照系,回答什么是高职教育强校的国际一般标准。

2.以质量、水平为核心定位高职教育强校的内涵、特征、目标和任务,确定高职教育强校的目标与任务,回答什么是我国所要建设的高职教育强校。

3.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强校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定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明确高职教育强校的战略意义与价值,回答为什么要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问题。

4.通过分析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把握高职教育强校的外在基础,回答在我国现有区域外部环境基础上,能不能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问题。

5.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把握高职教育强校的内在规律,回答我国高职院校在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能不能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问题。

6.围绕质量、水平提升,从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角度,回答怎样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问题。

7.通过高职教育强校的个案研究,把握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基本规律、战略内涵和特征;非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基本规律、战略内涵和特征。

基于上述研究目标确定下列研究任务:

1.高职教育强校的国际参照系研究,包括: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做强”的历程;高职院校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高职教育强校的突出标志有哪些?

2.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目标与任务研究,包括: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整体质量、办学开放程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办学体制和制度、办学思想和观念等方面。

3.高职教育强校战略意义与价值研究,包括: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如:应对危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挑战的需要;应对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实现区域“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先进城市”的需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需要等。

4.高职教育强校的外在基础研究,包括:经济基础环境中的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职业发展基础、职业岗位需求基础、经济支撑基础等;社会基础环境中的社会舆论基础、社会服务基础等;制度基础环境的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法规基础等;教育基础环境中的基础教育发展基础、中职教育发展基础、高等教育发展基础、继续教育发展基础等;科技基础环境中的教育科研发展基础、应用技术发展基础、教育技术发展基础等、管理技术发展基础等。

5.高职教育强校的内在基础研究,包括:“十一五”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突出成就、主要经验;比较视野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政策、环境及人才预期等。

6.高职教育强校理念创新研究,包括办学观、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管理观、评价观的创新等。

7.高职教育强校结构创新研究,包括如何构建与“科教兴市”、“创新城市建设”、“人才强市”等战略目标相适应的高职院校类型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学结构、人才智能结构等。

8.高职教育强校策略创新研究,包括办学环境优化策略、办学资源优化策略创新、办学体系建设策略创新、发展模式建设策略创新、专业建设策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策略创新、职业培训体系建设策略创新、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策略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策略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策略创新等。

9.高职教育强校制度创新研究,包括发展制度创新、学校治理制度创新、基础能力增强制度创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制度创新、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制度创新、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制度创新、资源配置制度创新、质量监控制度创新等。

10.高职教育强校的个案研究,包括示范性和非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高职教育强校战略案例研究。

研究学理与视角

高职教育强校战略问题,实际上是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问题、又好又快率先发展问题,涉及学校发展观、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体系、发展结构、发展策略、发展保障等诸多方面;涉及办学功能,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管理模式改革;办学、培养特色、管理特色定位;内涵建设质量、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标准制订等方面的工作;涉及对高职院校发展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教育哲学、系统理论、职业教育学、管理科学、教育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展开课题研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强高职教育,建设高职教育强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高职院校只有科学发展、健康持续发展、又好又快率先,才能解决目前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各种问题。建设高职教育强校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思想,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强高职教育,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造福人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是一项直接服务于政治、经济、民生和教育发展的公益性事业,是政府、社会和院校多元需求的集合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我国的国家意志和基本国策,我国政府期待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解决创新型国家建设应用技术技能开发问题;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问题。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载体,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指导,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学校发展目标、发展体系和发展结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全面是指各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现代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以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即服务的教育哲学思想,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建构充分发挥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社会服务功能,在服务中求发展的发展体系、发展结构和发展策略。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基于战略管理学和系统论思想,统筹把握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职业性、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统筹规模与质量,统筹投入与绩效,统筹基础能力建设与发展速度,统筹培养、培训和社会服务功能,统筹教学、行政、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统筹校企政与校际合作办学,统筹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统筹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注重实现良性互动,着力加强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从小康社会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的战略高度,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四项任务。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这里的关键在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和运用高职教育强校规律,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高职教育强校工作相关联的各种关系,从战略高度形成新的发展思路,才能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