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职教育强校实践与战略理论探索
3150600000006

第6章 浙江高职教育强省建设管理体制创新案例评析(2)

四、服务型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要求高职教育探索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首先是合作性学习模式。合作性学习模式就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成员合作共同研究讨论进行学习。浙江万里学院通过大班集中讲授理论,将课程中的精华和难点提示给学生,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性研讨式学习。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理论讲授主要讲解该课程中的重要理论、复杂晦涩难以理解的原理和主要知识点,同时介绍该课程的学习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性学习模式的特色是以学生组成的正式学习小组为主体,通过成员合作共同研究讨论进行学习。

在小组合作性研讨式学习中,学生相互讨论问题,使他们更容易发现和理解复杂的概念,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示范正确的思维方式,暴露和挑战彼此的错误概念。教师事先布置任务、安排课程,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实现他们共同的目标。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法不同的是,合作性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的信息流通。主要包括:第一,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在于指引,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学习小组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三,学习小组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第四,合作性学习模式对教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调整,学校的管理也应跟上合作性教学的需要。

其次是项目化课程模式。项目化课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职业岗位分析结果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确定职业学习领域,即人才培养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以典型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选择和编排知识体系,从注重知识的逻辑体系到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重心建立行动导向课程教学体系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学习评价考核是以工作产品和服务效果为依据,分析是否掌握了原理性和操作性知识,形成了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养成了必要的职业素养。目前宁波高校积极探索项目化课程模式。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并在2006级服装设计专业率先实施。通过对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的分析,建构职责任务表,以任务为核心分解出女装、男装、童装、服装生产管理、服装跟单理单等若干项目,围绕每个项目,分析其必需的工作职责及所需的支撑知识,进而有效地实施课程教学。

三是“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制定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定向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南苑集团合作的“南苑”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海天”班、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海正”班等都是开展“订单式”教学的成功案例。“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出现,是制造业生产模式转型的体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企业生产,对人才的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企业意图、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个性化人才需求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出现,是对市场个性化人才需求的回应,具有企业办学积极性较高、学生“库存”减少、管理更加柔性等优点。宁波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主要特点是: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和用人协议;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降低了企业录取新员工的搜寻成本与培训成本。

四是行动导向项目化教学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精意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在模具设计与应用专业共同实施的“模具CAD/CAM”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把企业资源引入学校,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的典型做法。项目化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把“模具CAD/CAM”的培训场所设在学校,并提供培训所需的计算机、数控机床、专业师资等软硬件设备;学校提供培训所需场地,组织培训学生。学校负责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企业负责模具生产过程所必须具有的模具设计、数控编程、cNc操作三项核心能力的强化培训,负责对培训考核合格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精意公司是一家高科技设计公司,同时也是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指定的培训基地,开展CAD/CAM培训。与学院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使他们具有了稳定可靠的生源市场,降低了企业招生的成本。首批参与“项目化教学”的59名学生已全部就业,有的月工资已达到3500元以上。行动导向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企业资源的学校化,即通过把企业的培训场所设在学校,达到引进企业先进设备和优秀师资的目的,既节省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又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职业岗位工作核心技能,为胜任技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对参加培训、成绩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企业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案例选自《华长慧:宁波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第二节 宁波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案例评述

为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5〕74号),加快建成比较完善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宁波出台了《宁波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办法》,要求在甬高校、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以学科为依托、以专业为载体、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和特色办学的原则,以学生就业、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建设目标。基地建设的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的改革与建设,建成10个与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地方经济服务特色鲜明的基地,同时,充分发挥基地的带头与辐射作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本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全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地建设必须服务于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本市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和发展模式转换的需要,2006年至2010年期间,着重建设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机电模具、IT产业、旅游会展、文化服务、港口物流、经管经贸、金融保险等10大基地;基地建设应达到的总体要求是:思路正确,规划科学,专业、学科和产学研合作等工作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带动性;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实绩显著,毕业生符合我市产业需求,就业率高于同类专业,基本达到市级重点(示范)专业建设水平,部分专业达到省级重点(示范)专业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方向明确,学科团队基本形成,拥有一支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和一批既能满足教学科研又能提供对外服务的设备设施,在科研成果及其产业化方面作出显著成绩,部分方向产生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本达到市级以上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学科管理体制、创新社会化办学模式、建立共建共享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走在前列,且具有推广意义。

二、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教育局牵头,发改、科技、财政、人事、经济、劳动保障等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参加的市基地建设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联席会议)制度,市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或副秘书长召集。其职责是:统筹规划应用型专业、学科建设和紧缺人才培养;确定专项资金分配原则;审定基地的验收结果;研究决定基地建设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市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其职责是:负责基地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受理基地的立项申请,组织项目审定、中期督查和终期验收;会同财政部门制定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年度分配计划,并共同实施项目经费管理和绩效考核;完成市联席会议赋予的其他职责。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委员会。其职责是:对基地的设置提出建议;对基地申报材料组织评审,对基地组成提出建议;对各基地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满验收。专家委员会成员与基地申报或建设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三、基地申报。根据“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采取“一次设置、滚动发展”的办法,5年内建成10个基地。每个基地的建设周期为4年;市教育局会同政府其他部门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编制发布“十一五”期间《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申报指南》;申报本市基地建设项目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基地一般应包括5个专业,每个专业定位准确,一般应下设3个专业方向,专业建设在本市同类专业中已处于先进水平或具有显著特色,并在未来若干年内有稳定的社会需求;

2.基地一般应包括2个学科,每个学科方向明确,一般下设3个方向,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并有省部级以上的在研项目或在相关领域开展应用性研究;

3.基地须有2家市级以上骨干企业合作建设,企业必须具有相关的在研项目,且在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委派兼职教师和联合开展科研等产学研合作方面有显著成绩;

4.基地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较强,能胜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各项教学、科研设施条件基本符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要求;有比较健全的学术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5.基地负责人(原则上应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要求学术造诣深、富有开拓精神,且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

基地一般以一所在甬高校为主,与其他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及企业联合申报。

其中,中等职业学校以专业为单位申报,相关企业以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鼓励跨专业、跨学科、跨校之间的联合,鼓励产学研合作和资源的共建、共享。申报单位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经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整合,按规定填写《宁波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申报书》进行正式申报。对于基地建设申请项目,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基地建设单位和建设项目,下达《宁波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任务书》。基地今后新增加的建设项目允许补报。申报单位于每年4月底进行补报,并按规定填写项目申请书,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按程序下达新增项目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