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陶器(阅读中华国粹)
3152500000009

第9章 史前时代的陶器文化(7)

一、山东龙山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北部和辽东半岛等处,时代距今4千多年。

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在制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普遍使用轮制技术。因而器型相当规整,器壁厚薄十分均匀,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多,还有少量红陶、黄陶和白陶。

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的水平。在龙山文化中,大部分的黑陶器都是以快轮制成,因此坯体均匀细薄,成型后再精心修刮,加上装饰便入窑烧制。龙山文化时期已使用竖穴窑,窑烧温度可达到1050℃。通常在窑烧最后阶段,再以烟熏,使陶胎渗透大量的炭粒,于是就成为黑陶。烧好的黑陶还要用砾石或兽皮加以打磨,使之熠熠发光。

器表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器形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还有鬲。山东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

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这类器物超薄的器壁如同蛋壳一般,因此有“蛋壳黑陶”之美誉。龙山文化制作蛋壳黑陶使用的陶泥全部是经过了反复淘洗的细泥,陶胎内不见任何杂质,其质地细密坚硬,几乎没有渗水率,说明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工匠对陶土的选择和烧窑技术的掌握均已达到了十分高超的境地。

蛋壳黑陶高柄杯是由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黑陶高柄杯发展而来,多在墓中发现,但并非凡墓皆有,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葬,在墓中也往往是单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其位置显要。蛋壳黑陶高柄杯的造型一般都是头重脚轻,器壁超薄易碎。因此推断这类器物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器。

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器皿不以色彩、纹饰为重,而以造型和工艺见长,风格简洁爽利,应是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一种反映。

这件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现藏山东省博物馆。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为泥质黑陶,器表乌黑光亮。宽斜口沿,深腹杯身,细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凹弦纹,细柄中部鼓出部位中空并装饰细密的镂孔,貌似笼状,其内放置一粒陶丸,将杯子拿在手中晃动时,陶丸碰撞笼壁会发出轻脆的响声,杯子站立时,陶丸落定能够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设计十分巧妙。这件高柄杯的造型体态轻盈,挺拔秀丽,制作技艺美妙绝伦,是一件绝无仅有的古代艺术珍品。整个器形可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如倒置的花蕾;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秀致,有一种动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陶杯经轮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就是今天仿制,也不是易事。而且,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使石英云母绢云母等反光物质的颗粒顺着一个方向排列,对光线的反射由漫反射改为平行反射,使得器表熠熠发光。加上采用镂孔和装饰纤细的划划纹,它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史上的顶峰。

举世闻名的蛋壳黑陶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二、河南龙山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上承庙底沟二期文化或相当这个时期的遗存,发展为中原地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约在公元前2600~前2000年。以表面饰有绳纹与篮纹的灰色陶器为突出特征。经发掘的有洛阳王湾、临汝煤山、登封王城岗、陕县三里桥、永城王油坊、淅川下王岗、安阳后冈等。一般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或称作王油坊)3个类型。

制陶业进步,大量使用轮制技术。多灰色陶,常见鼎、鬲、斝、豆、甑、盆与双耳罐等陶器。

王湾三期类型

因1959年发掘的洛阳王湾遗址得名。有人直接称其为王湾类型。也有人把这类遗存细分为王湾类型﹑煤山类型和三里桥类型。三种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的郑州﹑洛阳之间和伊河﹑洛河流域﹐关中东部也有发现。河南洛阳王湾和矬李﹑孟津小潘沟﹑临汝煤山﹑登封王城岗﹑密县新砦﹑陕县三里桥﹐陕西华县泉护村﹑华阴横阵等是其代表性的遗址。

陶器以泥质和夹砂深灰陶为主﹐褐陶﹑黑陶次之﹐基本不见红陶。多饰篮纹﹑方格纹﹐也有绳纹。主要采用轮制法。代表性器形有斜沿夹砂罐、柱状或乳状足罐形鼎﹑圆腹或折腹斝﹑深腹罐形甑﹑浅盘高柄豆﹑双腹盆、研磨盆﹑高领小平底瓮等﹐还存在很少的单把鬲﹑鬹﹑盉等不见于庙底沟二期文化的新器类。

后冈二期类型因1931年发掘的安阳后冈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豫北和冀南一带。重要遗址有河北磁县下潘汪﹑邯郸龟台和涧沟﹑永年台口﹐河南安阳后冈﹑大寒和八里庄以及汤阴白营等。其中白营遗址可分为3期,这为后冈二期类型的分期提供了依据。

陶器以灰陶为主﹐以绳纹为最多﹐篮纹次之﹐还有少量方格纹等。这与王湾三期类型以篮纹为多颇显差异。常见器形有鼎﹑甗﹑单把鬲﹑鬹、甑﹑斜沿绳纹罐﹑大平底盆﹑大圈足盘﹑敞口斜壁碗﹑小口高领篮纹瓮等。后冈二期类型有甗﹐这与王湾三期类型基本无甗不同。

后冈二期类型除与王湾三期类型有文化上的联系外﹐与山东龙山文化也关系密切。后冈﹑白营﹑下潘汪的鬼脸足鼎﹐白营的白陶鬹﹐下潘汪的偏刃石刀﹐都受了山东龙山文化的显著影响﹔白营的深腹罐﹑罐形斝﹐也见于山东茌平尚庄三期﹐说明山东龙山文化也受到后冈二期类型的影响。后冈二期类型中的绳纹和单把长身鬲等均与早商文化有密切联系﹐因此普遍认为它是探索商代文化直接渊源的重要对象。

造律台类型

因1936年发掘的河南永城造律台遗址得名。也有主张以1977年发掘的永城王油坊遗址为代表﹐称王油坊类型。主要分布在豫东﹑鲁西南黄河南岸沉积平坦的南北狭长地带。其代表性遗址﹐南边有河南的沈邱乳香寺,淮阳平粮台﹐永城黑堌堆﹑造律台、王油坊﹐商丘坞墙﹐睢县周龙岗﹐中间有山东曹县莘冢集﹐北边有山东梁山青堌堆等。

造律台类型以轮制灰陶为主﹐手制陶已很少见。纹饰以篮纹和方格纹为多﹐绳纹较少。常见袋足鬹﹑三角形扁足鼎﹑盆形甑﹑壶﹑斜沿罐﹑大圈足盘﹑直腹平底盆﹑横耳敛口瓮﹑罐形或直筒形单把杯等。造律台类型基本上无鬲﹐与后冈二期类型之有鬲有明显区别。

在黑堌堆﹑王油坊发现了蛋壳黑陶片﹐莘冢集发现鬼脸足鼎﹐青堌堆发现陶鬹﹐说明造律台类型与山东龙山文化的关系比较密切。另外﹐也存在少部分与后冈二期类型形制和纹饰相同的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