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3154700000019

第19章 东北二人转经典剧目介绍(4)

《马寡妇开店》,又名《状元图》、《阴功报》,故事说的是唐代狄仁杰进京赶考,中途宿店,引起店主马寡妇的注意。马寡妇见狄仁杰清秀有才,故意搔首弄姿与狄仁杰求欢。狄仁杰见她花容月貌,初时动心,但终于消除杂念,假托自己有病,好言将马寡妇劝走。天不大亮,就叫起书童,收拾打点赶路去了。

《马前泼水》是拉场戏著名剧目,说的是汉代朱买臣休妻的故事。剧中的崔氏是个泼妇,丈夫朱买臣贫穷时,她逼丈夫写下休书,改嫁赵石匠。后赵家失火,落了个讨饭为生。朱买臣上山打柴,拾得温凉玉盏,进京献宝后封官回家。崔氏听说,又想回到朱家来当官夫人。朱买臣以泼水难收为由,不再要这个刁妇。崔氏羞愧难当,撞死马前。《回杯记》也是拉场戏中较著名的一出,故事取材于话本小说《张廷秀逃生救父》及鼓词唱本《三全回杯记》。其中《摔镜架》一折,又名《王二姐思夫》,是单出头名段。因为丈夫张廷秀进京赶考,六年未归,王二姐由思到怨,由怨到怒,由怒到疯,最后摔坏了当年张廷秀亲手打造的镜架。本段表演生动,唱词比喻形象,语言风趣幽默,很能考验演员的功力。

《丁郎寻父》,是一出单出头,描写了十二岁的小丁郎千里寻父的故事,他从北京来到襄阳,去胡府打工,唱“十二月打分歌”述说一路坎坷的经历,最后找到父亲,父子团圆。唱词中有第三人称叙述,也有第一人称的代言。唱“打水歌”时,丑角坐在房桌上,众旦角帮腔,已经是“众星捧月”,不只是一个人表演。五、二人转中的现代剧目二人转现代剧目不少,但经典剧目并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举几个剧目作为介绍。

《处处有亲人》,属于二人转坐唱类的节目,根据当年老新闻改编而成。说的是一位老大妈去部队看儿子,要到呼和浩特,却错到了二连浩特,幸亏一路上处处遇见好人,将她送去目的地。

《送鸡还鸡》,说的是的是解放军军医治好了杨大娘的重病,为表达对解放军的感激之情,杨大爷打来野鸡送给了解放军,想不到的是,解放军军医又用野鸡熬汤,再次把一份温情回敬给了养病的杨大娘。军民鱼水深情,通过明丽舒朗的二人转唱腔,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心上。

《攀亲家》,说的是两家儿女搞对象,可女方家不同意。因为男方家穷,女方的家的母亲嫌贫爱富,可是改革开放后,男方家致富成了富裕户,女方家的母亲又一次上门提亲,后来终于双方成了亲家。《哑女出嫁》,说的是父母要包办婚姻,而女儿却另有他人,可是母亲百般阻拦,最后女儿没办法,只好装哑骗过母亲,最终与心上人结婚!

第五节 二人转精彩片段欣赏

一、二人转中的人物描写

二人转中的人物描写,艺人称为“夸相篇”,如《芈建游宫》中描写吴香女的“美人赞”:芙蓉面,面芙蓉,芙蓉粉面好似春风吹开桃花蕊,樱桃口,口樱桃,樱桃小口玉米银牙一点朱唇。柳叶眉,眉柳叶,柳叶弯眉分八字,秋波眼,眼秋波,秋波杏眼滴溜乱转有精神。

上身穿能人织、巧女绣,绣成了奇花千朵、争芳斗艳、日月辉映龙凤袄。下身扎百鸟朝凤、凤戏牡丹、丹凤朝阳、八幅百褶绿罗裙。唱词用反复句式突出描写了人物的美貌和穿戴。二人转《双锁山》中,则用百花名来形容女将刘金定的相貌盔甲等。

二、二人转中的景物描写

二人转中的景物描写,不论是描写山乡闹市,还是人家花园、战场场面,都能让听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蓝桥》中的“夸家乡”:

从这往南走,往西拐个弯;

我家住路北,影壁在路南;

门前倒垂柳,柳树三道弯;

雀笼树上挂,毛驴树下拴;

小百灵叫的是没把食喂;小毛驴叫的是没把草料添,撩起尾巴直撒欢;

门楼是单脊,院墙一丈三;

黑油子大门板,绿牙镶的边;

再往院里瞅,正房整三间;

前边是一丈青,还有风火檐;

窗户玻璃口,盘肠在上边;

屋里板吊搭,风窗套外边;

要问套风窗有何用?

怕的是刮风下雨把窗户纸洇,糊还得多花钱;

东屋是花隔扇,西屋挂门帘……

这段描写,描画出旧时东北农村土财主家的住房与周围环境,从院墙到居室都有地方特色。同类描写还有《浔阳楼》中的“路途景”、《燕青卖线》中的“闹市篇”等。

三、二人转中的心理描写

二人转中的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心情,称为“抒情篇”,如《西厢》中的“相思篇”:

你想我半夜三更来抱瑶琴抚,

我想你三更半夜花园来降香;

你想我在西厢愁肠百转,

我想你在绣楼泪洒千行;

你想我在书房懒把诗文念,

我想你在绣楼懒绣鸳鸯;

你想我写字写在书桌上,

我想你绣花绣在鞋底上;

你想我在书房倒拿笔笔倒拿,

反铺纸纸反铺,反写字字写反,

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把文章做;

我想你在绣楼倒拿针针倒拿,

反引线线引反,反缝缝儿缝儿缝反,

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绣鸳鸯。

此段用对比和重复的方法描写莺莺思念之情,把一个深闺少女的内心焦灼刻画得非常细致传神。另外,《王二姐思夫》中的“颠倒篇”,同样表现的是女性神魂颠倒的思念情感。

四、二人转中的动作描写

二人转中的人物动作描写生动,如《梁赛金擀面》中主人公磨面、和面、擀面、切面、煮面的劳动场景,一句一个比喻,联想丰富,幽默风趣:

缸里舀出老龙吸水,倒在“白袍”它身上;

一和两和和白面,三和四和和妥当;

老人古语说得好,面要和好盆必光;

将面和个大面蛋,放在包老爷的大案板上;

赵匡胤盘龙大棍拿在手,只开为奴两臂膀;

一擀两擀赛张饼,折巴折巴赛文章;

王怀女大刀拿在手,好像关公斩蔡阳;

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两块面和在一块面上;

一刀切一条金龙盘玉柱,二刀切二郎担山赶太阳;

三刀切哪吒三太子,四刀切四马投唐小秦王;

五刀切伍子胥打马沙江过,六刀切镇守三关杨六郎;

七刀切天上下凡七仙女,八刀切八仙过海斗龙王;

九刀切九里山韩信发兵将,十刀切十面埋伏困霸王。

二人转中善用比喻的段子还有《王二姐思夫》中的“十针扎”、《蓝桥》中的“打水歌”,都是对劳动生活的形象描绘。

五、二人转中的语言描写

二人转中的人物对话巧妙,有问有答,称为“对篇”,多是用来介绍情节 、解释身份、确定盟誓等,如《小王打鸟》中的“盟誓篇”:

男:孤存我今年二八一十六,

女:苗梅我今年二九一十八;

男:孤存我七十七岁不再娶,

女:苗梅我八十八岁不找婆家;

男:我要娶妻双瞎眼,

女:我要嫁人双眼瞎;

男:我要娶妻鼻子掉,

女:我要嫁人没下巴;

男:我要娶妻双折腿,

女:我要嫁人得瘫巴;

男:我要娶妻得黄病,

女:我要嫁人起黄痧。

这是一对青年男女的定亲誓言,语言土俗,通俗易懂,又不乏幽默气氛。另外,《杨二舍化缘》中的“问答篇 ”、《蓝桥》中的“定情篇”,以及《西厢观画》、《盘道》、《浔阳楼》等剧目,都以这种精彩的对篇取胜。

六、二人转中的叙事描写

二人转中的叙事篇,描写细致,俏句连篇 ,亲切感人,妙趣横生,如《包公赔情》中王凤英的“诉功篇”:

你侄跟你是同岁,同年同月不是同时生;

这一边奶你侄儿小包勉,那一边奶的三弟黑包公;

一个人的奶汁不够你们叔侄用,直裹得我的脊梁骨都疼;

你侄儿吃三分,七分给你用,买糕子嚼奶布子把饥充;

我为三弟心血操尽,到如今直落得牙根都疼;

三弟你左边尿湿我右边抱,右边尿湿我往左边擎;

前后左右全尿到,嫂嫂我把你托在前胸;

嫂嫂我万般无计奈,就把你的湿窝子熥;

我说此话你不惊,嫂嫂我老了落个腰腿疼。

此段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述了王凤英对包公的养育之恩,非常感人。类似的段子还有《冯奎卖妻》中李金莲对女儿的“嘱咐篇”、《杨八姐游春》中的“彩礼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