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大洋洲:澳大利亚(世界我知道)
3156300000013

第13章 旖旎之花绽放——文化教育篇(2)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是墨尔本也是南半球最大最高的天主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教堂大部分用青石建成,由著名英籍建筑师华岱负责设计。1897年10月,教堂正式启用,但教堂3座尖塔直到1939年才完成,整整花了90多年时间。

圣帕特里克16岁那年被海盗当成奴隶卖到爱尔兰。在被囚禁的6年之中,他成了一个牧羊人。他每天不断向天主祈祷,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一天晚上他正在祈祷时,有一个声音传入他的耳中,告诉他快逃离牧羊的农庄,在距离农庄约321千米远的岸边有艘船正在等着他,于是他带着几个同伴,一起划着船逃离了爱尔兰。逃离期间,他的神迹也渐渐显露出来,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例如,每当他们处于饥饿状况时,就会有野生动物出现,让他们能够继续活下去。后来圣帕特里克又回到爱尔兰宣扬宗教,当地愤怒的异教徒企图用石头将他砸死。但是帕特里克临危不惧,当即摘下一棵三叶酢浆草,形象地阐明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他雄辩的演说使爱尔兰人深受感动,接受了圣帕特里克主施的隆重洗礼。圣帕特里克留在了爱尔兰,建立教堂和学校,教育人民,把宗教的光芒带到岛上的每个角落。在爱尔兰有许多教堂和学校都以他命名。世界各地的许多天主教堂依然以圣帕特里克的名字命名,其中就包括墨尔本的这座大教堂。

进入教堂需要拾级而上,一股水流从教堂前面的平台流下来,平台上有两个倾斜的碗,碗中的水汩汩地流着,一些人正在接从碗中流下的水喝。澳大利亚人认为从这两个碗里流出的水是圣水,喝了就会永远不渴,并且可以净化堕落的灵魂。

教堂前门的两边各立着一个塑像,左边的塑像仰着头,双手举着一个用荆棘编成的圈,这是圣凯萨琳;右边是平摊着双手,凝视着远方的圣徒法兰斯科。进入教堂,人们或跪或坐,双目微闭,脸上带着一种圣洁的表情,这让旁观的人感到一份庄重,面对高高在上的圣母和耶稣,信徒们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一丝远离尘嚣的宁静。

教堂其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感染,一座教堂就是一页书、一曲歌、一幅画。可以让你去崇敬,去观赏,去品味。穿行于澳大利亚的乡村,时不时的可以看到路边矗立着一座座教堂。乡村教堂的建筑规模很小,孤零零的一幢房子,房顶高举着十字架,象征着教堂的威严。宗教在西方文明中扮演着至高无上的角色,而人们也早已将自己的灵魂寄托在这隐秘的文化氛围中。

3.独特口语——澳式英语

语言通常被当做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语言。在英国人殖民澳洲的最初50年里,不同的方言在澳洲这块新大陆上融合成了一种新的英语种类。澳大利亚人对于他们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许多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讲的是“澳大利亚语”。他们把这种正式称为“澳大利亚英语”、非正式称为“澳式英语”的语言作为他们的母语。

追溯历史,我们发现当时英国送到澳洲大陆的囚犯中有1/3的人来自伦敦。伦敦方言也就由此成为了澳大利亚英语的语音基础。时至今日,澳大利亚英语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伦敦方言。澳大利亚英语的来源包括早期囚犯语言、下层社会及黑社会语言、一战时期参战士兵的语言、城市市民和青少年的语言;表示当地地理、气候、动植物等的语言;土着语言和各地移民带来的语言等。澳大利亚英语因此包融了丰富而有特色的词汇。如在澳大利亚英语中,烧烤是barbie(在美国英语中叫BBQ)。

澳大利亚人说话时,嘴唇基本不动。有一种说法是-这是为了防止苍蝇飞进去。且不论其真假,我们让事实说话:“ei”的音,澳大利亚人读“ai”;而“ai”就变成“i”了。虽然也是美国式的卷舌音,但是“R”的音就是无法发出。澳大利亚英文的拼写方式以及用词是英式的。比如:

美式的theater(影院),在澳大利亚被拼为theatre;澳大利亚人也用lift来代替elevator(电梯)。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许多澳洲人都喜欢到野外活动,与大自然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因而形成了一种热情豪放的个性,在日常口语中经常使用缩略语,三个音节以上的单词也慢慢修正成省略式。如将Australian变成Aussie等。透过这些特殊的词语和说话方式,我们不难看到澳大利亚语言文化的一些特色。

4.金绿色的荣耀——运动文化

澳大利亚是体育运动大国,体育在全国相当普及。国际运动竞技场上,澳大利亚的曲棍球、篮网球、板球和联盟式橄榄球具有第一流水平;自行车、赛艇、游泳也多名列前茅。国内其他流行运动还有澳式足球、赛马、赛车、网球、篮球、高尔夫球和田径。这里驻有120多个国家级体育机构,地方和州的体育组织更多达数千个。澳大利亚本土举办过两次奥运会,即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

澳大利亚人也非常痴迷于体育运动。据估计,澳大利亚登记在册的体育运动参与者有650万名。对于人口总数刚超过2000万的澳大利亚而言,这个数字堪称奇迹。

澳大利亚本土的头号赛事是澳式足球。这种特立独行的运动融合了足球与橄榄球的玩法,每逢比赛期间,都会吸引众多澳洲人前去观赛,其人气指数不亚于美国的超级杯或欧洲足球杯赛事。这项运动的发源地墨尔本人更是非常狂热。据估计,墨尔本冬季每个星期六,每16人中就有一人会去观看比赛,其余人会在家中观看电视转播,从而使电视收视率达到饱和。

联盟式橄榄球这种比赛和其他球赛相比较,最大的特色是速度快以及球的移动自由度大。比赛用球宛如橄榄球状,赛事进行中将球用手击或脚踢给队友,以便能快速得分。由于球的形状为橄榄型,因此往往接球与传球都需要技巧与默契的配合,再加上双方球员的近距离碰撞,都使得比赛过程高潮不断。

“澳式规则”足球赛在墨尔本的流行确实让人惊讶,因为观众不分性别、年龄和社会等级,各种人都有。悉尼派可能过于陶醉于自己的海滩和海港生活方式,嘲笑墨尔本人除了去看足球外就没有再好的地方去了。虽然这话带有极大的讽刺性,但也能从中看出足球赛的无穷魅力。

每逢夏天,板球就会吸引澳大利亚人所有的注意力。过去近20年来,澳大利亚一直是板球运动的霸主。板球比赛时间长度不一,国际比赛决赛中,一场比赛每天进行6小时或以上,要持续5天才能结束。在海滩上,广播员高声播送着球况的解说。酒吧议论的焦点都是失球后的最后接球。板球电视的收视率从早到晚都很高,因此造就了数百万坐扶手椅的板球专家。

自从澳大利亚首次与英格兰队进行国际比赛联赛决赛以来,100多年来还没有人在比赛中能与名叫唐纳德·布拉德曼的修长身材相媲美的人。大家都叫他“唐”,他是一位历史上最伟大的板球手。布莱德曼的击球生涯场均得分99.94,要知道优秀的板球国手的场均得分仅为30至40,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赛场上的最高分。遗憾的是,电视时代姗姗来迟,没能转播他在巅峰时的英姿。

板球项目是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集上肢动作控制能力、技巧与力量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比赛项目为团体赛。板球中所用的球中心为软木,外表为红色皮革。红色皮革用线缝制起来,这部分叫做“缝线”。

投手们都让球的这部分先着地,借助场地的作用,就可以让球偏离原来的方向,增加击球的难度。以前,板球队员们都穿白色T恤衫,随着彩色衣服的使用,有时也使用白色的球。

每次国际联赛都要赛3场、4场或5场。比赛转场于悉尼、墨尔本、阿德莱德、布里斯班和珀斯之间。对喜好这项体育赛事的爱好者来说,没有哪项体育运动能赶得上在座无虚席的墨尔本或悉尼板球赛场看英格兰队对澳大利亚队决赛的开赛过程那样令人大饱眼福。阳光、球迷和啤酒交织在一起,使板球观众显得吵闹而幽默。

如果说要观看5天的比赛时间太长了,我们可以考虑看一场“限时”赛。这种比赛充满了火药味,赛场上地拼抢在激烈的冲撞中更加动人心魄,使得观赛的观众席气氛紧张,整场比赛都充满了戏剧性。若比赛双方运动员势均力敌,板球场上的限时赛可能要持续一天一夜。在泛光灯下,赛场上到处是紧张、失落、狂喜和欢呼。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是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也是每年四大满贯赛事中最先登场的,通常于每年1月的最后两个星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澳大利亚公开赛自1905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第一次比赛就是在1905年墨尔本的威尔霍斯曼板球场举行的。其中,男子比赛创建于1905年,女子比赛始于1922年。

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100多年历史中,澳大利亚选手获得了1980年代之前历届比赛的大部分冠军。特别是在1960年代澳大利亚网球的黄金时期,罗德·拉沃、罗伊·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三人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冠军头衔。但是自从1988年,澳网进驻墨尔本公园以来,至今还没有澳大利亚本土选手获得过澳网男女单打的冠军。

网球一向被冠以“贵族运动”、“高雅运动”的美誉。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因素。例如草地网球是最基本的户外场地,但是建立和保养费用太昂贵,所以现在被人造球场取代,人造球场的建立比较便宜而且容易保养。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都是在硬地网球球场上进行的,也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场地。硬地网球场一般由水泥和沥青铺垫而成,上面涂有红、绿色塑胶面层,表面平整、硬度高,球的弹跳非常有规律,球的反弹速度很快。许多优秀的网球选手认为,硬地网球更具“爆发力”,而且网球比赛中硬地球场占主导地位。每年被这项赛事吸引到澳大利亚来的人数之多,是其他任何体育赛事都难以企及的。

许多体育项目需要运动员在自然环境中经受磨难,澳大利亚优秀的运动员就是在这种磨练中脱颖而出的。澳大利亚有漫长的海岸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游泳成了最大的体育项目。孩子刚学会走路就被抛到泳池中去。20世纪50年代,唐·弗雷泽成了澳大利亚游泳界的宠儿,这不单是因为她取得了胜利,更重要的是她坚决抵制幕后操纵体育的手法,获得了澳大利亚人由衷的敬佩。

几乎自冲浪运动列入比赛后,澳大利亚人就一直独霸国际冲浪项目的冠军。马克·理查德夺取了四次世界冠军的头衔,使他成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冲浪比赛运动员。在冲浪救生上,没有人能比得上全能“铁人”冠军格兰特·肯尼和特雷弗·亨迪所体现出的个人品质。

在田径运动中,澳大利亚以中长跑见长。60年代,克拉克曾创造过5000米和10000米世界纪录。克莱顿在1969年创造了马拉松世界最好成绩(2小时08分33秒)。

澳大利亚最杰出的骑手是乔治·摩尔,他一生中连续参加了22次赛马比赛,在七个不同的国家里共夺取2278个赛马冠军。在澳大利亚赛马史上有一匹最著名的赛马,它的名字叫“法莱普”,它曾经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连续参加了50次比赛,其中有36次获得了冠军,它以骄人的战绩被称为“澳大利亚的英雄赛马”,被人称为“红色恐怖”。

5.奇情海岸——沙滩文化

当中国的气候开始转凉之际,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却开始步入夏日。

悉尼的曼利海滩开始向热爱阳光海滩的朋友敞开它的怀抱。曼利海滩拥有使人心醉的海滨地带,无论是在曼利海滩上逐浪,或只在滩畔散步看落霞,都能令人领略到难得的闲逸心情,体会到澳大利亚独特的沙滩文化。

每到周末假日,曼利海滩总是挤满许多游客,这里以其细洁的海滩、精彩艺术表演与许多可眺望海景的餐厅最受欢迎。海滩上充满青春气息的年轻人或享受日光浴,或冲浪游泳,呈现出悉尼活力动感的一面。

除了海上活动之外,曼利沙滩更是街头艺术表演家尽情挥洒才情的地方,沿着海滩边的沙地,许许多多的艺人在此展现自己的才华,有各种乐器演奏、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等。通常,这些街头艺术家在海滩占据一块空地后,就各自表演起来,或歌或舞,卖力吸引过往游客的注意,这些艺人在得到游客赞赏目光的同时,也让游客一飨沙滩艺术盛宴。

虽然说来到曼利海滩大可写意偷闲,但面对如此迷人的泳滩,怎么可能错过滑浪的乐趣。

如果你是一名滑浪新手,那么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成为看客。在这个不时举行世界级滑浪赛事的泳滩上,有着20年丰富滑浪经验的教练,会由应付浪潮到上板姿势进行逐一的讲解。

知识小百科

街头艺术

在国外,一些艺术爱好者会把自己装扮成雕像,摆出各种姿势,在游客的注视下静静地站立着,还有的会在地面上创作,给人们一种在视觉上的震撼。街头艺术还包括在街头唱歌、涂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