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台海泛舟禅与医
3157500000001

第1章 序言:两岸文化交流的身体力行者

与李良松只有一面之缘。

为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朋友新着作序,似乎有些唐突和贸然,但我仍然接受这样的挑战。这不仅是因为和李良松是福建老乡的缘故,更因为我们的第一次见面的所有谈话内容,都与台湾以及两岸文化交流有关。

我长期关注和研究台湾问题、两岸关系问题,自以为对台湾历史人文地理及当代社会发展情况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自以为这些年来自己几乎将台湾“走透透”,但我惊讶地发现,在两岸中医学领域,尤其是佛医、禅医领域的交流互动中,李良松早已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而且在中医学、禅医、佛医等方面,与台湾同行的交流互动,已结下了丰硕成果。他对台湾这块土地注入了诸多感情,很多话题,甚至包括中南部的某处小镇,某座小城,某佛教山门,某大师,某学者专家,他都如数家珍,令我觉得此君果真不凡,心里也暗暗喝彩,至少我们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也有很多共同的认知。这是我在与李良松教授“一面之缘”之后第一个印象,在认真拜读了李良松所着的《台海泛舟禅与医——李良松教授台湾参访录》之后,这个印象更加深刻了。

重视这次“一面之缘”的理由还包括,我对李良松教授自幼苦学,依靠自己的坚持不懈,从福建松溪的大山里走进了高等院校,且一路走来的披荆斩棘的那股韧劲由衷的敬佩。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爱拼才会赢”,或许就是闽台籍人士共同的价值体认。

李良松为人真诚,虽然是第一次结识,但我们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和我分享“从司局级领导干部到蜚声两岸着名学者”的身份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外部环境的激励与激活,还不如说是李良松自己对人生舞台和人生价值的察觉与感悟。这位集医家、禅者于一身的学者,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竟有毅然决然转身,淡出仕途,泛舟台海,执着于两岸文化交流,并将之作为自己人生的志业与理想追求,而实现华丽转身的过程,其实也是修行、修炼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努力去做到和成为。这本书就是李良松教授做到和成为过程的纪录。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就是这个做到和成为境界的精神提炼,能有此发愿发心本身就很不容易,更何况是坚持不辍的身体力行。

台湾与大陆,历经百年变迁,曾经有冷战时期的不幸过去,却也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之后历史性的突破,两岸关系从点的破冰到互动交流面的升华,创造了世界近现代史一个国家和民族从未有过的绚丽景观。除政治、军事等之外的所有领域,其交流互动的良好态势,在两岸双方,尤其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这样的和平互动、和平交流以及和平发展的大环境,给李良松教授的积极作为提供了契机和可能。

李良松教授学有专精,兴趣广泛,涉猎的知识面广且深,在从事两岸文化交流过程中,结下了诸多的不解之缘,这些结缘的过程以及和台湾社会各界的交往,都能在这本新作里找到纪录的印记。

个人行走的记录,难免事无巨细,娓娓道来,但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大爱,你可以读到作者的真诚,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纯净。纯净和真诚在今时今日,似乎已成稀缺,但李良松做到了,这是殊为难得的。

李良松教授在和我分享人生经历和经验时,亦披露了诸多研究计划和两岸交流构想,有些构想和计划气势磅礴,以个人绵薄之力,要独力完成似乎有点勉为其难,但我在李良松教授身上看得到更多的自信与执着,更多的坚定不移。以我个人人生的经验与阅历,我深信“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训是有道理的。对于李良松的择善固执、坚持不懈,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我依然深信不疑。

泛舟台海,弘扬禅医,是李良松教授的发心与愿景,这本新作的杀青与面世,既是他个人从事两岸文化交流的点滴心得的记录,应该也是继续鞭策激励他坚毅前行的驱动能。

“般若永恒正心志,医海无涯勤做舟”,愿以此文,作为我对李良松教授的一种精神鼓励和支持。

是为序。

香港卫视执行台长、资深媒体人:杨锦麟

2013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