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维信用论
3163900000050

第50章 对中国信用评级业的思考(2)

2.信用评级的程序

一般情况下,评估公司只有在得到广泛的信息和充分分析以后,才决定是否评估一家公司或债券的发行。而上述的广泛信息和充分分析必须是可靠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评估过程不仅仅是检查、分析各种财务状况与措施,更重要的是要考察涉及经营基本情况的全部问题,例如行业前景、技术变化、职工安定情况、管理当局的干预、经过审计的连续五年财务报表、财务和现金流动预测、交易文件等。

评估过程一般为:申请评估→确定评估小组,进行基本分析与研究→会见被评估人或发行者→评估委员会会议→评估发行→监督。

其中,评估小组和评估委员会给出建议,并在会议上讨论有关事实,最后由委员会对评估结果与建议进行表决,然后向被评估者如债券发行者通知评级结果以及评级主要内容。被通知人可以在评级结果向公众公布之前,对评估等级提出申诉,也可以补充一些新的和有意义的信息,评估委员会可予以考虑。但这种申诉与补充的新信息,不一定会改变评估委员会的决定。

最终评估结果将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到社会,例如将评估结果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公告,在电视中播放,还会出版在评估公司创办与发行的一些刊物中,例如标准普尔的评估结果就经常公告在自己的《资信周刊》上。

评估结果公告以后,并不等于评估活动就此完结,评估公司还要进行跟踪、监督,即跟踪评估。评估公司的跟踪评估、监督和审查工作,历来被看做是比较重要的。以标准普尔为例,一般至少一年发表一次对大公司和大的债券发行者的书面评估。尽管这些对象没有新的债务发行,评估公司每年仍要召开评审会议。

这种会议的目的在于跟踪评估,使评估分析员不落后于客户的发展,并且能够及时讨论潜在的问题和客户发展计划的变动。

评估的变动。评估结果虽被确定而且公布,但有时由于被评估对象的变化,要求按照变动的条件重新考虑评估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评估员与分析员应先提出初步审议,随之要进行综合分析,并向评估委员会提出报告。最后,由评估委员会评价分析,并做出评估决定,通知发行单位或被评估人,也可以接受申诉。

信用评级机构是咨询服务类经营机构,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因此对评级服务有偿收费。从社会经济循环角度看,是信用评级机构与欲发债券的企业之间两个经营机构的商业往来,因此协议书仍然是评级中的重要亦是首要步骤。

一般来说,评估机构接到委托者的请求,初步决定进行评级后,首先要组成专门小组,与委托者即企业会谈,初步了解其发债目的及企业概况,同时企业也了解评估机构的水平与状况,了解其评级的权威性、科学性及公正性。互相满意后,双方签订信誉评估协议,信用评级关系正式成立。一般协议书中载明委托人应向评估机构提供资料的期限及资料种类、名称,评估机构评估的期限及具体收费金额。企业向评估机构提交的各种材料,主要是前两个年度和本年度的各项财务报表,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立项文件、担保书、各种协议及合同。其中财务报表必须真实、可靠,而且经合法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确认,国有资产值必须经国有资产管理局确认。

专门小组认真分析上述材料,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后,提出对该债券信用等级的初步意见。评估机构再根据该企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专家组中聘请有针对性的或了解情况的专家,组成该项目的专家评委,对专门小组提出的信用等级初步意见进行讨论,投票确定信用级别,最后由专门小组以专家确定的信用级别为准向委托人发出评级公告。如委托人对信用评级结果有异议,可提出有关依据和资料要求复评,以复评结果为最终结论。但复评一般要加收复评资费。信用评级的最后结果是否向社会公告,由委托方自行决定,为公告花费的一切费用亦由委托人自理。

(五)信用评级的主要内容

信用评级的主要内容视评级对象而定,针对不同的评级对象,评级内容有所不同。

工商企业信用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素质、信用记录、财务状况、经营管理水平、成长性与潜在风险。其中企业素质包括策略性方向、财务观念、稳健倾向、业绩、母子公司关系、业务计划延续性和监管系统。信用记录主要包括企业多年的付款记录、银行往来记录、海关信用记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用记录、商品检验检疫部门的信用记录、外汇管理部门的信用记录、公共记录和保险等。

财务状况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比率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展望、分散业务领域和收益来源、成本结构、公司架构、母公司担保及其他支持协议。成长性与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和监管环境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风险分析、产业风险分析、市场地位、业务分散与营运多样化、管理与策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资金的调度与流动性、资本管理、获利能力、风险管理、财务结构的应变性。保险公司信用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产业风险、商业地位、管理与公司战略、经营业绩、投资、资本、流动性、财务灵活性。

债券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营运风险分析、财务风险分析以及债券契约中的顺位和保障条款。其中营运风险分析包括产业风险分析、企业的竞争地位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分析;财务风险分析包括会计品质、财务政策、获利能力与收益保障、资本结构和资产构成、现金流量充足性、财务弹性。基金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基金资产的信用品质、交易相对人风险、流动性、基金经理人评估、基金管理公司评估、法规结构。

政府信用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风险、收入和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前景、财政弹性、政府债务负担、预算外负债和或有负债、货币的灵活性、外部流动性、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对外债务负担。

(六)信用评级报告

信用评级报告是信用评级工作的最终成果。在对大量评级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将综合判断得出的结果用文字报告形式表达出来,供社会参考。通常信用评级报告除了本报告外,还附一份信用评级分析报告。信用评级报告是对评级结果的总结,而分析报告则是信用评级报告的具体化,围绕信用评级报告的评估结论系统地表述信用评级的情况、指标分析的数据以及评估结论形成的根据等。

二、市场经济需要信用评级吗?

(一)市场经济自我调节与缺陷:信用评级生存之根

市场经济调节资源配置主要依靠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价值规律以明确的供求关系作为平衡器,引导资源流向,为企业指明投资与生产的方向。这就会迫使各个有独立利益追求的企业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以社会必要劳动为目标值,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竞争机制不只是给企业以外在的提高效率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配置资源。因此可以说,竞争机制使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领域,而价值规律又使有限的资源在最有效率的领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毫不浪费。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济理论证实,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经常会失灵,使自我调节不能尽善尽美,还会顾此失彼,甚至陷入危机。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自然垄断

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这时就会形成自然垄断。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提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外部效应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但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的成本小于效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应配置。

3.信息不充分

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生产者要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以及需求瞬息万变的变化,消费者要知道产品的品种、性能和质量,生产者之间也需要相互了解。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

4.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市场经济虽然有一定效率,但却不能兼顾公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

政府的职能和社会监督力量就在于,全力矫正市场的广义失灵与缺陷,增进微观效率,促进社会公平,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其中,社会监督力量在减少经济震动、全方位促进微观经济、提高效率、实现全社会各层次的公平、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等各方面,比政府的宏观调控更温和、具体、全面、直接有效。

给市场经济以监督、协助和保护,主要有三股外力。

一股外力来自于政府。在市场失灵或市场自我调节不理想的状态下,政府干预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股力量表现为政府监督管理。政府监管的执行机构主要是国家权力机构,一般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其监管的内容即是这些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其手段主要是依据法律、法规与各项规章制度。政府监管是三股外力中的核心力量。政府监管的优势在于猛烈、直接、见效快。但是这样往往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市场对于过多的政府干预往往比较反感。政府不能代替市场。

一股外力来自于行业。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在市场经济中,各行各业已基本形成相对有序的运行秩序,已建立起一批维护和调节这一秩序的相对公认的行业组织。这些行业组织日常发挥着协调、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形成行业监管。行业监管是一种具有自省功能的自我监管,其手段主要是通过制订各类行业内部纪律性制度来规范行业内部成员。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协调成员之间的不完全理性错误,避免或降低成员及其之间不合理行为所造成的风险或损失。行业监管是三股外力中的基础力量。行业监管与政府监管职能不同,其监管的形式与力度也多种多样。从总的效果来看,没有政府监管那么简捷有效,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行内约束。

一股外力来自于社会。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其经济的组织、运行与协调的社会化程度远远高于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任何经济形式。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来自于社会的监督管理无论从深度、广度还是力度都强于其他经济形式。

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并表现为:社会审计、会计、评估、公众组织等。社会监督以公开、公平、公正及客观、权威为原则,发挥着预警和监控的功能。社会监管是三股外力中范围最宽、弹性最大、包容性最强的力量。

这三股外力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观察并影响着市场经济运行。信用评级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就像一股来自于社会的外力,是监管市场运行的第三只眼睛。美国与欧洲的发展经历已证实,信用评级是对债务或商业票据倒债风险的良好指示器,在保险方面,能够为投保的投资者起警告作用,在某家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时,能及时对投资者发出警告。信用评级为融资以及资本顺利运行打开通道、消除顾虑、保驾护航,使筹资者与投资者顺利实现各自的目的,双方的利益都有了信息保障,最终提高了资金以及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二)债务交易与信息需求:信用评级生存之土

1800年至1850年,美国开始发行国债、州债和铁路债。债券的发行创造了债券投资者对债券统计信息和债券统计分析的需求。债券的发行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信用评估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信用评估产生的前提。

1909年,穆迪公司出版了一本各家铁路公司债券的刊物以供投资者参考,开创了利用简单的信用评级符号来分辨250家公司发行的90种债券。正是这些简单信用评级符号的利用将信用评级机构与普通的统计机构区分开来,因此后来人们普遍认为信用评级始于穆迪的美国铁道债券信用评级。

市场经济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这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与以往的任何一次产业革命不同,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推动着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市场机制在这场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的革命中迅速发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创造了新的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