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三天学会心理调节
3178300000002

第2章 情绪篇(1)

一、病由心生

研究证实,在肠胃疾病的患者中,高达 76%的病人是因为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实际上,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危害很多,许多疾病,如气喘、背痛、便秘、偏头痛等,都与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境有关。

心灵故事

有一个杂货商,生意好得不得了,没过多久,老婆又给他生了个儿子。这个时候的他觉得人生真的很美好。

后来,他所在的小镇上竟然横七竖八地开起了十来家杂货铺。生意上的激烈竞争让他压力很大,心情烦躁。偏偏儿子又不让他省心,经常给他惹麻烦,老婆也时常因为孩子的事和他吵架。就这样,有一天和老婆吵架之后,他开始觉得胃疼。随后的日子里,他胃疼的频度越来越高。

他跑到诊所去看病,医生说应该是得了胃溃疡。但是,他的一个医生朋友了解情况之后,给他诊视了一番,认为他根本就没毛病,胃好得很。他觉得朋友只是为了安慰他,如果胃没有出毛病,怎么会胃痛呢?

有一次,他因为一些事去外地待了两周。没想到,在这两周里,他的胃“病”一次都没有发作过。可是一回到家,他的胃痛就又犯了。这个情况让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开始相信医生朋友说的话——也许自己没有所谓的胃溃疡。那自己经常胃疼又怎么解释呢?并且只有在家的时候才胃疼,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

最后,心理医生为他揭示了胃痛病根所在,彻底的治好了这位杂货商的胃痛。所谓的“病”其实是由心理暗示所导致的。在他的潜意识中,回到家就意味着无尽的烦恼,竞争压力、儿子的捣蛋、妻子的牢骚,想到一堆麻烦,他就心烦,并且这种心烦的情绪开始在生理上产生反应,以伪“胃溃疡”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也是机体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从而让自己受到关注:“我生病了,我是弱者,不要再让我心烦”,这样可以免受继续的伤害。而离开就意味着远离一切烦恼,胃痛自然就不治而愈了。

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我们的心情很好,那么胃口也会好很多。相反,如果我们的生活不顺心,情绪经常处于低落状态,我们就会感觉完全没有食欲。但是,在我们情绪十分低落的时候,如果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忽然传来一个令人振奋不已的消息,我们又会立马胃口大开,甚至大吃一顿来庆祝一下。

专家称,至少 50%自称有溃疡痛的病人并不是真的得了胃溃疡,疼痛的原因只是胃部的情绪性肌肉疼痛而已。研究表明,胃是最能表现我们情绪的器官之一。曾经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在 500位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疾病患者中,高达 76%的病人是因为情绪紧张而致病入院的。

除了胃以外,人体的许多其他器官也是情绪的晴雨表。例如,每次焦虑时后颈的肌肉都会变得紧张;有些人在某种情绪的影响下会让结肠的某一部分紧张,如果这种痉挛恰好发生在腹部右上方的结肠部分,便会导致类似于胆结石的绞痛。可见,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这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科学的临床研究也证明,许多疾病,如气喘、背痛、便秘、偏头痛等生理紊乱的症状,都与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境有关。

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们的身体疾病,但积极的情绪如果不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也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在国外,有一个人得知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夺得金牌后,由于兴奋过度,导致心脏病发作猝死;《儒林外史》中,落魄书生范进在中举之后,由于欢喜过度,竟然出现了精神紊乱,

甚至昏厥的现象。“乐极”有的时候的确可以“生悲”,过度的高兴与过度的紧张一样,也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的传统医学也特别强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素问 ·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西医也认为,疾病 80%~ 90%都与心情有关。因此,拥有良好的情绪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反之,长时间陷于不良的情绪反应中则可能导致肌体发生病变。

由此可见,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是非常必要的,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阿偌欣说过:“人类已经进入情绪重负的非常时代。要想克服这种情况,只有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控制情绪,理智地克服所谓‘情绪应激’的情况。”实践证明,合理调节不良情绪不但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手段,也是确保事业成功和生活快乐的要诀。

心灵故事

林小时候,父亲对他管得特别严厉,经常因为自己的调皮或是考试成绩不好而受到责罚,罚跪两三个小时甚至不让吃饭是经常的事。有一次,跪了许久的林闻到厨房里的菜香味,看到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此时饥肠辘辘的林多么渴望父亲把他叫过来一起吃饭。可父亲却丝毫没有让他起来吃饭的意思。

他幼小的心灵遭受了创伤,从这一次起,饥饿的感觉对于他来说就变得刻骨铭心。他开始恨自己的父亲,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他亲生的,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地对待自己?

他想反抗父亲,但没有勇气。他不想再忍受这种挨饿的感觉,索性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百般听话的“乖孩子”。但挨饿事件带给他的愤怒情绪只是暂时被压抑了下来,它还是在他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他上高中时,有一次,那个无聊的物理老师又拖了十分钟的堂,回到家里,他肚子早就已经叫个不停了,可是,母亲还没有把菜炒好,这让他的火又噌噌地冒了起来。他不问缘由,就把碗筷扔到地上,气呼呼地走出了家门。

这件事情被父亲知道之后,又狠狠地训了他一顿,从此以后,他就更加压抑自己的情绪,再也没有在家里发过脾气。反而加倍地努力学习,在他心里有一个强大的信念,就是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逃离父亲的掌控。

长大后,他成了一名卫生防疫人员。在一次的饭店卫生检查中,因为饭店的原因导致他不能按时吃饭,他的火“噌”的一下就上来了,劈头盖脸地对饭店服务员和经理一顿训斥。他的愤怒情绪莫名地达到了高潮,连领导都拉不住他,好像这火非得着起来不可。

饭店老板连忙安排一桌酒菜,可是不管怎么做,他都不能原谅。当然他不好意思说是饭的事,而是专挑饭店的卫生问题。

从那以后,他就专挑这家饭店的毛病,对这家饭店是越看越不顺眼,甚至吹毛求疵。有时候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那么生气。

直到有一次,母亲过生日,他给家里打电话,又和父亲发生了争执,情急之下他愤怒地吼道:“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父亲!”听了他的话,父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很久,最后才说道:“我有你这个儿子是我的命,你有我这个父亲也是命!”

当电话那头,父亲苍老的声音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时候,他心里忽然就有一种轻松和释然的感觉。他恍然大悟,也许就是童年挨饿的经历在他的内心留下了太多的阴影,而他一直不敢去正视和承认,每当他遇到类似的情况,这样的情绪就会爆发。一直到他鼓起勇气对父亲吼叫的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愤怒一直藏在那里。

当父亲没有当年的反应之后,他恍然间觉得,父亲已经老了。父亲的严厉中又包含着怎样的关爱。

不良情绪通常是指过分强烈的情绪反应以及持久地体验到消极、否定的情绪。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不良情绪的体验,当人们处于焦虑、忧愁、悲伤、痛苦等各种不良情绪中时,通常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导电性增强、出汗量增加等现象。这种身体上的不愉悦状态会进一步刺激人产生过激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例如,上例中小男孩的饥饿导致他的愤怒,在心中埋下了愤怒的种子,这种情绪,他无法对父亲发泄,只能转嫁到母亲身上。但是,当在母亲身上也无法尽情地发泄自己的情绪时,愤怒的种子就随着他的生命开始延伸,后来,由于饭店服务员和经理犯了类似的失误,让他潜意识中的童年记忆被激发出来,愤怒的情绪又一次被叫醒,终于,他在沉默中爆发了,将饭店工作人员大骂一顿。在他的潜意识中,这样一种对于饥饿产生的巨大负面效应彻底地爆发出来了,甚至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愤怒也不完全是一种负面的效应,它也可以成为一种超越自我的力量。正是由于对父亲的愤怒,他开始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从而将愤怒转化成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

愤怒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毁人理智的毒药,又是一种催人奋进的良方。愤怒是潜意识中带来的一种渴望已久的力量,一旦我们扫清了浮在表面的灰尘之后,我们将获得一种崭新的体验和释放,达到一种新的和谐境界。

要运用愤怒的力量,就要求我们全心全意地接纳愤怒的情绪,正视它的存在,了解它的根由,找出获得平衡的力量,达到新的自由王国。

心理调节

下面,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

从正视到放下。当我们遇到挫折、不幸,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时,应当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引起不良情绪的整个事件,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事情的起因和缘由,要问问自己为何因这样的事情而过度的反应,值不值得因为这样的事情而持久的抑郁或是狂傲的欢喜。试着接受自己的情绪,找个周末,把你所有的思绪暂时放下,走出琐碎去聆听自然之音,去感受“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之境界。

我的情绪我做主。其实一件事情摆在我们的面前,是好是坏本无区别,只是因为自己的看法和患得患失的态度,才导致了快乐或悲伤。现在不要再抱怨人生的不公平,要选择怎么样的生活全由你自己决定,要拥有什么样的心情也由你自己做主。如果自己做不到那么潇洒,情绪即使来了,也不要去控制它。你越想控制就越控制不了,自己反倒会更加心烦意乱。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坦然接受它。

在情绪中成长。一个轻生的女孩在经历了一场大病之后,感受到亲人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贵,从此开始坚强地生活。“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任何情绪的出现,不管是正面或负面,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而存在。”

二、给心灵泄洪

不论是人还是动物,在遭遇不顺心的事情时,都会本能地做出一些宣泄情绪的行为,以达到自身心理的平衡。合理地宣泄就像炸开心灵的堰塞湖一样,不过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心灵故事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老板因为经理的一些失误严厉地训斥了他。经理心中有气,便找来了他的下属也训斥了一番;遭到经理臭骂的下属,心里也是窝了一肚子火,他不敢朝经理撒,只能憋着气回家,到家后便找茬与妻子大吵一顿;妻子因为无端受了委屈,便把气撒到了儿子的身上,顺手打了儿子一巴掌;孩子挨了一巴掌之后,便气愤地把家里养的小狗踢了一脚;小狗疼得嗷嗷直叫,便发疯似的冲出门去,在门口,逮着一个人就狂咬了一口,而那个被咬的人正是开头提到的那位老板。

我们从上面这个笑话可以看出,不论是人还是动物,在遭遇不顺心的事情时,都会本能地做出一些宣泄情绪的行为,以获得自身心理的平衡。但是如果选择了错误的宣泄方式,便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开心的,总会有不顺心的时候。如果是心胸开阔的人,他们会把心中的烦闷用记日记或者找朋友诉说的方式发泄出来,对于这种人来说,心理问题通常都会比较容易地被化解掉。

但是,心胸狭窄或者是性格内向的人,则因为与人沟通的较少,喜欢生闷气,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长期得不到解决,时间一久,便可能引起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还可能导致身体上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等。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正常的心理活动还是生理活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很多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适,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大体上来说,消极情绪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

烦恼。烦闷苦恼的事人人都会遇到。失恋、考试不及格、经济拮据等都可能成为烦恼的根源。通常,烦恼都有明确和具体的现实内容。例如:因为合租的室友经常在睡觉的时候打呼噜而导致自己失眠,让自己在上班的时候总是注意力分散,导致领导找自己谈话等。对于烦恼,重要的是能否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而不是烦恼本身。

(2)

焦虑。焦虑指的是当一个人意识到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某种威胁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感受,它通常表现为心理紧张、不安、害怕和恐惧等。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应急情绪反应,任何威胁到自身的情境都可能会引起焦虑。例如,当人意识到对身体有害的威胁存在时;承受超过个人能力限度的工作压力时……都会引起人的焦虑。焦虑者的典型表现是精神运动性不安,例如,来回走动,同时伴有出汗、口干、呼吸困难、心悸、尿急等不适感。

(3)

抑郁。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心情苦闷、言语减少、语速缓慢、语音低沉或整日不语等。产生抑郁状态的原因可能是具体的,但是在产生抑郁状态后,又会具有很强的弥散性,让人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怀有强烈的无助感,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