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三天学会心理调节
3178300000008

第8章 情绪篇(7)

于是他命令伙计将那个穷人典当的衣物拿了出来,加起来共有四五件,都是衣服和蚊帐之类的东西。

典当铺老板将棉袄和外袍交还给穷人说:“这些御寒的衣服不能少,你拿回去吧,其他的东西你暂时用不到,还是先留在这里,等你有钱了再来赎吧。”

穷人拿到两件衣服后便不好意思再闹下去了,只得离开。谁知,当天夜里,穷人竟然死在了别人的家里。

原来,穷人与别人打了许久的官司,负债过多,不想活了。但是想到自己死后妻儿将无依无靠,他知道典当铺的老板很富有,想用自己的死来敲诈他一笔安家费,所以就先服了毒药故意闹事,结果被典当铺的老板化解了。无奈之下他就转移到了另外一户富有的人家里。

事后有人问当铺老板,为何这样容忍他,难道是未卜先知?典当铺老板回答说:“凡是无理挑衅的人,必定有所依仗。如果这时不能在小事上忍让,那么灾祸就会找上自己。”

典当铺的老板并非是个先知,而是他知道为自己和他人留一条后路的重要性。因为他懂得不要去刺激一个偏激的人的道理,所以他最后得以保全自己。

心理调节

既然冲动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这么多的不利影响,那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消除这种病态的冲动。

自我暗示。一般在遇到我们很在乎的事情时,我们更容易冲动。因此,我们要从战略上对那些使我们冲动的事情进行“藐视”,告诉自己那些事情并没有那么重要。从战术上,要重视它,将这个事情弄清楚,当我们已经知道怎么做的时候,自然就不会让自己在激动的情况下措手不及,进而做出冲动的决定。

环境转换法。这是在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控制冲动情绪的办法,是指在我们遇到使自己产生冲动的状况时,要在自己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和控制力的时候,赶紧换一个环境,避免与冲动情景进行直接的交锋。等到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之后,再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运动法。运动法和环境转换法原理相似。在心理学家的调查和研究中发现,运动是消解愤怒的良方。定时做一些激烈的体力运动,如登山、拳击、游泳等,在这些激烈的运动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出了很多汗,在这个过程中心理上的愤怒也会随着汗水一起排泄到体外,使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从而减少冲动的可能。

转移注意力。在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不妨在表达出情绪之前,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譬如数天上有几片白云,经过的人中有几个穿红色衣服的。等你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事情上之后,你会发现原本使自己冲动的事情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自我分析。对自己进行分析,找出自己冲动的表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培养自制力可以从日常的小事着手。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影响到一个人的自制力。比如当遇到困难想要退缩的时候,马上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工作没有完成却想要玩游戏时,马上警告自己管住自己;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等等。

执行计划。对已经决定好了的事情不要轻易改变计划,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放弃,会极大地削弱自己的自制力。

十二、培养自制力

弥尔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烦恼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一个拥有强大自制力的人,能够控制自己内心的情绪和行为,掌控强大的内心世界,使人生具备无限的生机和可能。

心灵故事

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大烟鬼,有一次他开车出去旅游,突然天下起了雨,道路变得湿滑起来。盖蒂在大雨中开了几个小时的车后,决定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因为雨实在太大,而且他确实也太累了,吃过晚饭后他便疲惫地进入了梦乡。凌晨两点,盖蒂醒来想要抽一根烟,却发现桌上的烟已经抽完了,他搜遍了大衣的所有口袋,翻遍了行李箱,还是一支烟都没找到。

凌晨两点的时候,这个小城里,不管是旅馆的餐厅还是路旁的酒吧都早已经关门歇业了,因此,如果他想要抽烟,就必须穿上衣服,冒着大雨走到几条街外的车站去买。而他的车则停在距离他所入住的旅馆很远的停车场里,走到停车场的距离比走到车站也近不了多少。

抽过烟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越是没有烟,就越想抽烟。当盖蒂将衣服穿好,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盖蒂想,我这是在干什么?我是一个自以为有足够才智、足够自制力的人,是一个企业的掌舵人,是一个对别人下达命令的人,是一个被人视为成功的商人,而我竟然要在三更半夜,冒着大雨走出几条街去,为的仅仅是买到一盒烟。这个欲望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强大?

于是,盖蒂将那个空烟盒扔进了纸篓,重新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解脱甚至是战胜自己的快感重新进入了梦乡。也是靠着自身强大的自制力,他永远地告别了香烟。

培养自制力,实际上就是磨炼自己的意志。弥尔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烦恼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拥有强大自制力的人,其潜能是无限的。

磨炼自己的意志,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在青年时代,富兰克林曾下过“克服一切不良的自然倾向、习惯或伙伴的诱惑”的决心。他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克服坏习惯的计划,其中包括节制、静默、守秩序、果断、俭约、勤勉、真诚、公平、稳健、整洁、宁静、坚贞和谦逊,并且按照计划严格实行。

例如,为了纠正自己喜欢空谈和说笑话的习惯,他给自己列了“沉默”一条,他要求自己做到“除非于人于己有利之言谈,否则避免琐碎的谈话”。他希望可以通过经年累月的自我反省,最终可以完全消灭这些代表自身缺点的符号。在他晚年撰写的自传中,他也提到了年轻时自我修养与培养自制力的计划,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对自我的有效节制。做到最好;面对让人身不由己的诱惑,还能严格地自律,克制自己的冲动。

心灵故事

在 14世纪,有个祖传封地的正统公爵,名叫罗纳德三世。他的弟弟想要除掉这位公爵,但又不想亲手杀死他,于是在将他推翻后想了一个办法:因为罗纳德三世是个比较胖的人,所以他命人将牢房的门改得比以前窄了许多,然后将罗纳德三世关了进去,并且许诺,只要罗纳德三世能够减肥并且自己走出牢门,不仅能够获得自由,他还会将爵位和封地还给他。

可惜的是,罗纳德三世不是一个拥有自制力的人,他没有办法抵挡弟弟每天送来的美食的诱惑,结果不仅没有减肥,反而比以前更胖了,最终终身待在了这个狭小的牢房里。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就好像被关押在牢房里的囚犯一样。拥有自制力,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那么培养自制力应该从何做起呢?这里我们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培养自制力的方法。

心理调节

心理暗示法。很多人都不缺乏提高自己的自制能力的想法,但是大多数人都不能真正做到。这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思想问题,自己在潜意识里跟自己说这个问题太严重,已经根深蒂固了,我根本没办法改掉的。这样从心底里就放弃了改变的想法,在这个基础上谈保持自制力就有点缘木求鱼的味道了。所以,我们要实现培养自制力的目标,首先就要从心理上克服“我不行”、“改不掉”的想法,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拖拖拉拉、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一个清晰、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在拟定计划的时候,要注意目标的明确和可实现性,不能超出能力范围之外。当然对于每一步该做什么,需要花多少时间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既不能因感到目标很遥远而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觉得时间很多而产生拖拉思想。

松弛训练。失去自制力通常都发生在心理比较紧张的状态中,心理上的紧张通常会导致机体的一些反应,如神经紧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声音嘶哑等。当我们通过机体的松弛训练使精神放松下来的时候,人的自制力也会跟着增强。因此,我们在从事可能会引起自己情绪紧张的活动之前,可以先做一些松弛训练,例如深呼吸、散步等,从而使自己的身体进入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

运动。可以通过练习瑜伽、气功、太极等方式来提高自我控制力。这些运动都要求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保持内心的绝对平静,这对于培养自己的控制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十三、“自言自语”心理调节法

人自身的音调会对自己起到镇静的作用,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在紧张时,大声地与自己对话,有助于理顺大脑中混乱的思绪;将恐惧和忧虑宣泄出来,使心中的压力获得合理纾解,从而有助于实现心理的平衡。

心灵故事

李琳是一个 22岁的女孩。最近她发现自己老是爱幻想,比如:李琳会幻想如果老师让她上去教学生跳健美操,她会怎样说、怎样做等。让李琳觉得更糟糕的是,自己会将幻想的情景里的对话不经意地小声说出来,她觉得要是被别人听见肯定会很尴尬。

李琳这种自言自语的情况已经很久了,大概是从初中开始就这样了。每当别人指责她,而她又被逼得无话可说的时候,便会对那件事耿耿于怀。李琳会不断地想着应对的方法,应该怎么反驳对方的指责。而她幻想的情景中的表情和对话,很容易就会流露出来,好像真的发生了一样。所以,她特别害怕同学跟自己一起走,担心自己一时控制不住说出来的话会让她们听到,怕她们觉得自己不正常。有时候,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上有什么问题。

李琳的担心是不必要的。恰恰相反,自言自语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在工作繁忙、着急、压力大、紧张或烦躁时,很多人都会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做着手头上的工作。这是因为,当人们被不良情绪所困扰,又无法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时,出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便会通过自言自语的形式宣泄内心的不满、焦虑等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理达到平衡。就是说,当人们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刺激时,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压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

研究发现,一个人说话比较多,对健康十分有益,哪怕是在家里自言自语也一样。因为人们在讲话的过程中可以对大脑形成刺激,活跃思维,从而使自己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同时讲话会让人们涌现灵感和创造力,此外,说话时的口腔运动还会让大脑的供血更加充分,以改善因连续用脑而造成的大脑缺氧状态。老年人经常自言自语,还有助于增强记忆力,抵抗脑神经的衰老和退化。在生活中有不少女性喜欢唠叨,她们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苦闷,使自己的心理达到平衡的状态,即使没有听众,她们也会自问自答一番。

心理调节

“自言自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调节作用:人自身的音调会对自己起到镇静的作用,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大声地与自己对话会理顺大脑中紊乱的思绪,这一点在紧张时尤为突出;因为内心对话在许多时候会显得混乱,而“自言自语”则可以让你将思考的速度放慢,继而改善睡眠;“自言自语”可以轻松地解决许多个人问题。在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

各种错误看法与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都会得到澄清和明确,这样,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因为将担心和忧虑说了出来,心理压力便会变小,有助于心理平衡。

所以,不妨坦然地接纳“自言自语”,借助它来调节自己波动的情绪和失衡的心理状态。通过自言自语,说出引发自己不良情绪的事件,采用自我对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除了自言自语,还可以试一试“长吁短叹”,人们通常认为“唉声叹气”是不良情绪的外在表现之一。但是,事实上,它有时候也是让人们放松情绪的方式之一。

十四、神经衰弱怎么办?

较长距离的散步——通常以 2~ 3公里为宜,有助于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体育锻炼可以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建立优势中心,驱使那些“过于疲劳的区域”尽快得到休息,使神经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是缓和神经系统过度疲劳的“松弛剂”。

心灵故事

高阳是某大学一年级的男生。由于他是全村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乡亲们都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面对热情的乡亲,高阳非常激动,决心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研究生为父母争光。但是高阳的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家庭情况并不宽裕,给他交了学费以后,家里就没有多少钱了,因此在上大学后,高阳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只能靠每个月 30元的贷款维持生活,因而时常被经济问题弄得心烦不已。尤其是每次学校需要交费的时候,高阳便会为怎样才能将这笔钱交上而苦恼。

为了不辜负父母和乡亲们的期望,高阳下定决心节衣缩食以度过经济难关。他在进入大学后没有买过一件衣服,班上组织的郊游、同学的生日聚会等活动也是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每顿饭能不吃菜就不吃菜,以节省手中并不宽裕的生活费。可是这样一来,便有了一些嘲笑他的同学,认为“农村来的孩子,就是小气”或是说他“一点都不潇洒大气,不像个男孩”……每当高阳面对这样的言论时,他只能选择无奈地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