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三天学会心理调节
3178300000007

第7章 情绪篇(6)

后来,她的精神越来越好,从开始的躺在床上接电话到后来精神抖擞地坐起来接电话。后来事情越来越多,她又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去帮助那些受伤的人。

就这样,她连续地工作了 16个小时之后,她惊异地发现自己竟然可以自由站立走动了。从此之后,除了每天晚上的八小时睡眠外,她再也没有躺回床上。在珍珠港事件告一段落以后,叶芝太太惊奇地发现,如果没有日本人轰炸珍珠港的话,或许她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废人了。

珍珠港事件被罗斯福总统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它是美国历史过的力量,这种力量让她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她开始明白,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而快乐又是一种多么富有神奇性的力量。从此之后,她不再只关注自己的病情、自己的无聊和痛苦,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人身上,更多地去关注他人。

这次经历给叶芝太太这样一个启示——“只有使别人快乐才能让自己也快乐,因为快乐是有传染性的,在你向别人付出的时候,自己同时也接受了快乐作为回报。”正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她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她神奇地站了起来。

心理调节

“自我强化”也是赶走低落情绪的好办法。在实施自我强化的时候,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按照计划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如果可以上班却不去上班,可以做家务却连一点家务都不做的话,会越发地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只要能够坚持工作,那么自己的情绪就不会不断地低落。但是要注意的是,计划不能定得太低,也不要定得太高,要给自己留出充分的余地。每天晚上睡觉前,将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计划好,让自己每天都可以顺利地完成预定计划,并且要充分地肯定这一天的成绩和进步,这样自信心便会在不知不觉间慢慢建立起来,情绪也会一天天地好起来。

人们费尽心思地寻找克服忧郁的良方,但是,实际上,这个良方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自己心里。只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就不会陷入忧郁的泥沼。

那些可以让我们拥有良好心态的方法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当我们感到沮丧时,阅读、看电影或者玩游戏都可以使我们情绪振奋。对于尚未陷入情绪低谷的人来说,要时刻提防被忧郁缠绕,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那些已经陷入情绪低谷的人来说,就更加要学会自我调节,将情绪调节到一个兴奋点上,摆脱忧郁的状态。

调节情绪,关键是要靠自己,要通过运动、倾诉、发泄等方式来释放出自己心底的不良情绪,恢复良好心态。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他人和外界环境的帮助,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除了掌握这些有效的方法外,还要积极地采取实际行动,因为归根结底,决定你是否能摆脱目前困境的不是想法和方法,而是你到底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为调节情绪做了些什么。

十、今天不生气

愤怒集中爆发的时间不超过 12秒,只要度过这关键的 12秒,就可以从愤怒中解脱出来了。感到愤怒时,请先深呼吸,在心中默数 10个数……

心灵故事

王晨是一个 25岁的小伙子,天生是个热心肠。但是他却经常与周围人发生矛盾,说来说去,这都是他的火爆脾气惹的祸。王晨有个致命缺点就是情绪化,脾气上来的时候,经常与同事或者亲人发生矛盾。而激发矛盾的导火线,通常只是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

比如,在他与朋友外出游玩时,会因为朋友的一句话而撇下所有人离开,让大家尴尬不已。事后,他又会恢复如常,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对于他这样的性格,朋友感到不知所措又无可奈何,觉得他这个人很难相处,因为不知道哪一句话会让王晨大发脾气。

对此,王晨个人也感到很苦恼,自己并没有坏心眼,也很想和同事搞好关系,可是就因为情绪化,搞得自己与同事的关系变得很疏远。他担心,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只会让朋友们离他越来越远,到最后,自己恐怕都要成为孤家寡人了。这样的焦虑,让他在面对朋友们的疏离

时越发的易怒。

像王晨这样自制力差,容易发脾气的人并不鲜见。这既让他身边的人感到困扰,也给他自己带来苦恼。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是发脾气,或者说生气,准确的说法是“愤怒”。

那什么是愤怒呢?美国心理学家戴埃在《你的误区》中说道,愤怒“是指当某人事与愿违时作出的一种惰性反应”。多数发怒的持续时间是一分钟到两天,平均为十五分钟。愤怒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隐忍型。一般表现为:“我很好,没事,一切都很好!”即使心中的愤怒火焰在熊熊燃烧,也仍然展现出一张笑脸,对自己真实的情绪进行隐藏。

(2)

嘲弄型。一般表现为:“你迟到的正好,让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这本杂志。”将内心的愤怒用一种拐弯抹角、冷嘲热讽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脸上还带着笑容。

(3)

破坏型。一般表现为:“你不让我吃,那我就扔掉所有的食物。 ”对内心的愤怒并不是隐忍,而是用一种更加激烈的方式表达、发泄出来。

(4)

爆发型。一般表现为:“你再这样就给我从家里滚出去!”当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的时候,必定是地动山摇,让旁人想要躲得远远的。

(5)

自责型。一般表现为:“她会跟我分手都是因为我的错,因为我做得不够好!”将所有的错误都揽到自己身上。

(6)

习惯型。一般表现为:“你就不能自己买一个?干吗老借我的?”这种反应,其实并非针对当前的某一具体事件,在这背后,一定潜藏着你对当事人或者类似事件的不良记忆。如果你经常流露出这样的愤怒,那么在你身上肯定有许多你不曾留意或者正视的怨恨情绪和挫败回忆,比如你的朋友受到奖赏而自己没有,这样一种妒恨情绪容易让你在小事情上表现出愤怒情绪。

愤怒将会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使感情和交流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害,有时还会危及到个人的前途和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愤怒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科学统计表明,易怒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心肌梗塞或心绞痛,其发病率是常人的三倍。

压制愤怒,一味的忍让也不是什么好办法。美国波士顿大学在对马萨诸塞州的 3700名民众进行调查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夫妻双方生气时采取隐忍态度的丈夫,与跟丈夫吵架的妻子相比,其心脏病发病的几率要高 4倍左右。此外,经常隐忍,将愤怒情绪隐藏在心底的人患上癌症的几率要高于平均水平。

心灵故事

冯丽云在 30岁时候得到了一笔数额巨大的遗产。这时,与冯丽云相熟的刘德向她借钱,并向她保证除了本金之外,他每年还会付给她20%的利息。冯丽云就将自己得到的全部遗产都借给了刘德。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刘德就消失了。

这让冯丽云顿时陷入绝望和愤怒的情绪之中,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不到一个月便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了。不仅如此,冯丽云还出现了乏力、忧郁、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光别人,就连她自己都认为自己快要死掉了。

可是有一天,一个偶然的事件,却让她改变了想法,让她觉得自己遇到的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自己老了才遇到这样的事情,那后果一定非常严重。但是自己现在还年轻啊,还可以用剩下的钱起家,将失去的钱再赚回来啊!再说,这次她已经付过这么昂贵的学费了,同样的错误就不会再犯第二次了,也算是有了失败的经验教训了吧!

想通这一点后,冯丽云便不再生气了,她决定不再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而是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冯丽云的心境发生变化以后,她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健康。没过多久,消失的刘德竟然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恳求她的原谅,并且将骗她的巨额财产还给了她。

严格意义上来说,愤怒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在某些情况下,愤怒也可以转化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办成平时办不到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经常愤怒,那势必会对身体和人际关系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从而使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受挫。因此,合理地疏导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都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调节

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让别人的行为扰乱自己。要冷静地思考,不感情用事。切记:“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你选择了愤怒,那就容易被别人控制,用愤怒来折磨自己。

转换宣泄感情的方式。当你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情时,最好是去看看书,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找知心朋友谈谈,这些都可以转移注意力,消解你愤怒的情绪。特别是与朋友谈心,效果最好。

要宽宏大量,允许他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做选择。如果总是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那难免会感到事与愿违,进而产生愤怒。

愤怒集中爆发的时间不超过 12秒,所以只要度过这关键的 12秒,就可以从愤怒中解脱出来了。感到愤怒时,请先深呼吸,或者在心中默数 10个数。如果你非常愤怒,那就数到 100。同时,在数数的时候不要从 1到 10顺着数,而是要以 1、4、7、9、12这样的方式数。当你做完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已经没有那么生气了。经常提醒自己,“今天我很开心!”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你的内心就会经常保持平静,快乐常伴。

十一、降服冲动的魔鬼

古希腊悲剧大师欧底庇德斯曾经说过:“上帝欲让其毁灭,必先让其疯狂。”冲动会像洪水一样冲垮人的理智,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蠢事,所以克制冲动变得十分重要。克制是一种既能战胜自己,也能战胜别人。

心灵故事

王某,男,27岁,他在一家外企工作,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小他一岁的女孩。王某对对方一见倾心,在王某的热烈追求下,两人在一星期后闪婚。但是婚后两个人的生活却发生了 180度的大转变。住到一起没几天,两人就开始因为一些生活琐事而争吵。一次争吵中,王某一时冲动,打了老婆一巴掌,老婆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想到这个男人结婚才几天就敢打自己了,那以后,家庭暴力之类的事件岂不是随时都可能发生么?想到这里,她心里不寒而栗,一气之下,就与王某离了婚。

冲动指的是做事不考虑后果、鲁莽、理性控制力薄弱的心理现象,是一种对后果缺乏清醒认识的心理缺陷。一般来说,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容易冲动,而且他们一般都没有一个长期的目标,有的仅仅是一时的冲动。因此,他们的行为往往缺乏周密的计划,行动与想法之间所隔的时间非常短暂,显得突兀而直接。

人们通常认为冲动是负面的情绪,但是当冲动的行为带来了好的结果时,人们便会用另一种方法加以赞扬,比如“当机立断”、“英明果断”等等。实际上,冲动也是人们正常行为举止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一种特性,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达。冲动能否发挥有益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有效地疏导和调控这种情绪,是否能够引导它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心灵故事

有一个单身汉,他住在用茅草搭起的屋子里,家里一贫如洗。但由于他的勤劳,日子也开始渐渐好转起来,生活必需品也越来越齐备了。这时出现了一个令他恼火的事情:茅草搭建的房子里老鼠成灾,整日闹个不休,这个单身汉满腹怨气,却又无计可施。

一天,他喝多了酒,躺在床上睡觉。老鼠们闹得比平时更凶了,似乎是故意惹他生气。单身汉一怒之下一把火就将房子烧了个精光。这下,老鼠倒是真没了,可是他的家也没了。

冲动一般是因为怨恨和长期不满郁积于胸而无法排遣的时候,外界又恰巧出现了刺激这种情绪的诱因而引起的心理现象。例如,某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或始终受到不公正待遇,这时就会因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大动干戈,以释放日积月累的内在紧张性。冲动还可能是因为一个人我行我素惯了,容不得半点冒犯。在遇到抵触后便会爆发,此时该人往往绝情寡义,不顾友谊亲情,结果经常是弄得自己尴尬万分、狼狈不堪。

具有冲动性格的人往往不愿意安静下来进行深入的思考,缺乏耐心、专注、反省的能力,他们仅会靠猜测来分析问题。同时,心存侥幸也是他们所具备的一种心理状态。因为冲动通常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所以他们的行为常表现在感情用事、鲁莽行事上,在行动前他们既不做清醒的思考,更不会对行为产生的后果作出理性的评估和清醒的认识,其结果往往是后悔莫及、遗憾终身,甚至铸成大错。

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要想毁灭一个人,必先让其疯狂”。冲动就像洪水一样会冲垮人的理智,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蠢事,所以克制自己的冲动便显得十分的重要。要知道克制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既能战胜自己,也能战胜别人的武器。

心灵故事

古代有一个人在城里开了一家典当行。年底的某一天下午,他忽然065听到门外有喧闹声,便到外面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门外有个曾经在自己家的当铺典当过东西的穷人正和自己的伙计纠缠不清。

伙计忿忿不平地指着那个穷人对他说:“这人把衣物押了钱,却空手来取,我没有将衣物给他,他便开始破口大骂。您说,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吗?”

老板了解了情况后从容地对那个穷人说:“我明白你不过是为了度年关才这样做的,为了这种小事,值得这样面红耳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