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3180400000021

第21章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2)

在葛兰西看来,存在着两重意义上的唯物主义:一是在19世纪头50年里与宗教等先验论相对立的唯物主义,它指的是从思想领域中把先验排除出去的任何一种哲学学说,不仅包括泛神论和内在论,而且包括政治现实主义所激发的任何一种实际态度。这种唯物主义是一个内涵较为宽泛的范畴,具有论战的意义。按照这一界定,凡是与宗教唯灵论相对立的哲学,包括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都是唯物主义。在常识的意义上,这个术语包括一切倾向于把生活的目的定位于这个地球上而不是天国里的东西,并逐渐具有了费尔巴哈所批判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含义。一是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强调非辩证法的体系哲学,强调社会与自然具有同样规律的决定论。在葛兰西看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这种唯物主义,是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论战性的术语中解放出来,从而构建一个哲学体系;而马克思本人是反对将自己的哲学称为唯物主义的。在这个分析中可以看出,葛兰西对唯物主义基本上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这固然受到了当时正统解释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庸俗化的影响,但另一方面,这种术语的心理障碍也阻止了葛兰西用新的唯物主义内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规定性,而宁愿用实践哲学的绝对历史主义规定性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

3.作为绝对历史主义的实践哲学

通过对传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同质性的批判考察,葛兰西对自己的实践哲学做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即作为绝对历史主义的实践哲学。对于这一规定性,葛兰西认为: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唯我论,同时又避免认为思维是一种感受的和整理性的活动的机械论,这就需要揭示概念与认识的历史规定性。另一方面,把“意志”即实践活动或政治活动作为哲学的基础。当然,这种意志必须是合理的意志,是符合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并在历史本身中得以实现的意志。从上述的规定性出发,实践哲学具有以下几重特征:

第一,实践哲学是一种合理意志的创造性哲学,没有这种能动的创造性,就无法超越机械唯物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葛兰西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实践哲学的创造性指的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的创造性,它使思想历史化,即把思想看成一种在许多人中间得以传播的(要是没有合理性或历史性,这种传播就会是不可设想的),并且是以使自身变成一种积极的行为准则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播的世界观和健全的见识。为了与唯我论区别开来,葛兰西对“创造性”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应当在“相对的”意义上理解“创造性”这个词,即把它理解为改变着许多人的感受方式、从而也改变着现实本身的思想,没有现实生活着的人,创造性是无法思考的。其次,从创造性的观念出发,并不存在独立的、自在的和自为的现实,存在的只是处于同那些改变它的人们的历史关系之中的现实。这也意味着,实践哲学关注的是与人相关联的历史世界,以及处于历史变化中的自然界。

第三,实践哲学具有绝对的历史性。这一界定首先是针对克罗齐的历史主义而言的。克罗齐的历史主义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历史是精神的创造、展开及获得自觉意识的过程,这是克罗齐在“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名言中说出来的东西。在克罗齐那里,“当代”不仅指正在做出的历史活动,而且还指对这个活动的意识,这个思想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认为历史是理性的内在展开过程及理性在历史中最终获得自觉意识这一思想的发挥。但与黑格尔相比,克罗齐将黑格尔的精神的最终自觉置于当下的活动过程中,强调精神的当下“创造”与“自由”。其次,从当下的活动及其精神自觉出发,克罗齐反对历史决定论与任何超验的目的论,认为这两者在理论深层上是同一个东西。他也反对将历史学分解为研究一般历史规律的历史哲学以及研究具体历史事件的历史学,他认为这是寻找超历史理论的表现,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就是如此。哲学与历史是同一个东西。最后,克罗齐认为真实的历史主义必须强调历史与生活的统一。克罗齐的这些思想,对于葛兰西批判传统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起着直接的理论借鉴作用。

但克罗齐的历史主义是不彻底的。克罗齐虽然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中具有超验性特征的思辨理性,强调哲学、历史与生活的内在统一性,但这种统一的基础还是创造性的精神,这是克罗齐心灵哲学的基础。而在克罗齐心灵哲学体系中,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伦理道德观念,这样克罗齐历史主义的理论指向,就不再是立足于社会的实践,而是一种内在于人们心灵中的伦理道德改革,他对伦理政治史的论述就是以此为基础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葛兰西指出:“对恩格斯来说,‘历史’是实践的(工业,实验),对克罗齐来说,历史仍然是一个思辨的概念。”(Antonio Gramsci,Further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1995,p.385.)克罗齐的历史主义仍然是思辨的历史主义。

在葛兰西看来,真正的历史主义首先就需要打破这种观念第一性的思想,将观念置于上层建筑之中加以定位,并从社会历史生活的过程中来分析观念的存在方式。比如在讨论18世纪的“意识形态”理论时,葛兰西认为,对“意识形态”的分析并不是将观念打碎后再寻找最初的“要素”,历史上任何既定的观念或理论化的意识形态,都是既定结构的意识形态,而不只是思想家与思想家之间的传承关系。当哲学家认为自己能够超越特定的历史时空,能够依赖抽象的知性来理解事物时,葛兰西认为这是知识分子的幻觉。只有走出了思想中心论,才能迈向真正的历史主义,这是绝对历史主义的第一层内涵。

绝对历史主义的第二层内涵是将社会历史生活本身当做历史性的存在。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时,曾指出自己的哲学与其他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包括蒲鲁东哲学在内的其他哲学都把资本主义社会当做一个既定的存在,而不是看做历史性的存在,这种对社会存在的超历史观念,使蒲鲁东无法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与此相对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存在,这就有可能建构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理论观念,扬弃古典经济学家以及蒲鲁东等的理论立场。葛兰西理解到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立场,他在讨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纯粹经济学的关系时指出:政治经济学“批判”从“被决定的市场”及其“自动性”概念的历史特性出发,而纯粹的经济学家则把这些要素看成是“永恒的”和“自然的”;批判则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方式分析决定市场的力量关系,深入分析它们的矛盾,估计与新的要素的出现和加强相联贯的变化的可能性,并提出被批判的这门科学的“暂时性”和“可取代性”;它把这门科学既当作生命也当作死亡来研究,在其心脏中找到必定要瓦解它、取代它的要素,而且提出“继承人”,必须明显地表现出生命力(等)的继承者。(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1971,p.411.)只有当社会存在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时,伦理道德式的批判才能转变成从社会内在性中生长出来的批判,并将哲学本身看做现实矛盾的一种展现。在葛兰西看来,这才是改造黑格尔哲学的基础。

对社会存在的历史性分析,使实践哲学与经济主义区别开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经济主义,这是19世纪后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倾向,虽然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此都进行了批判分析,但只要从传统的唯物主义立场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在社会历史领域将经济作为唯一决定力量也就是理论的必然。在葛兰西看来,经济主义有三个特征:第一,把经济看做个人和小集团意义上的私利,不重视经济的阶级构成及其固有的关系,而满足于推究卑鄙的高利贷的私利形式,特别是当这种私利表现构成了法律上确认的犯罪形式的时候;第二,把经济发展归结为劳动工具的技术变革过程,这是当时洛里亚主义的典型表现;第三,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直接取决于某个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变革,而所谓的生产要素的变革是指发现某种新原料或新燃料等,因而必须采用新方法来设计机器的结构。在这样的思路中,一方面认为伦理道德是社会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认为只要社会生产工具或其他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就会自动地实现社会的变革。可见,在理论深层上,经济主义是一种宿命论,葛兰西认为,对于实践哲学来说,人们在反对经济主义时,并不意味着反对实践哲学。在马克思那里,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经济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也不把历史发展的动力简单地归结为生产工具或某一个生产要素的变革,而是要追问以经济为基础的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革,因此任何一个要素如果不同社会总体联系起来,就无法得到真正的说明。这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中将自己的分析方法与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区别开来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要的是分析以经济生活为基础的社会总体结构的内在关系,这不仅包括经济结构内部的关系,更包括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以及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总体性透视,从而揭示社会生活的内在变化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单纯的经济决定论恰恰是马克思要反对的。从这一思想出发,葛兰西认为,面对社会历史生活,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生活中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篇文章中,对此做了较为生动的说明。

绝对历史主义的第三层含义是,实践哲学本身也适用于历史主义的规定性。这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它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个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布哈林那种追求体系的做法,在葛兰西看来就是非法的。其次,实践哲学自身的历史性,决定了任何超历史的普遍真理都是不存在的,每个国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实践时,都必须从自身的历史情境出发,进行此时此地的研究。也正是从这点出发,葛兰西非常关注欧洲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在其历史发展上的差异,在他看来,这些差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些国家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比如在意大利这样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工人的运动如果不同南方农民的运动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取得胜利,这是意大利与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要差别。

实践哲学的这种绝对历史主义规定,是对黑格尔辩证法批判性改造的结果。在黑格尔哲学的解体中,葛兰西认为一些人回到了唯物主义体系,但这种体系一方面被打上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烙印,另一方面这种机械唯物主义在深层上恰恰又是唯心主义,这是他在实践哲学超越性问题中解决的问题;另一些人则回到了唯灵论体系,青年黑格尔派就是主要代表。而在实践哲学的创始人那里,则复活了黑格尔主义、费尔巴哈主义和法国唯物主义的一切经验,并在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中,实现了辩证统一的结合,使黑格尔哲学重新以脚立地思考现实,因此,“实践哲学是以前一切历史的结果和顶点。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产生了现代唯心主义和实践哲学。黑格尔的内在论变成了历史主义,但只有在实践哲学那里,它才是绝对的历史主义——绝对的历史主义或绝对的人本主义。”(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1971,p.417.)

4.实践哲学:研究方法及理论指向

在葛兰西那里,实践哲学不仅指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哲学,而且还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下发展,这种发展不仅包括列宁哲学,而且还意味着对现时历史情境与思想逻辑的批判性考察与新的逻辑建构,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实现实践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