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军中大医:黎介寿 黎磊石合传
3181900000007

第7章 岁月阴霾(1)

1.肃反运动,有惊无险

在人民军队的医院里工作,黎介寿、黎磊石曾经有过一段日子是提心吊胆度过的。作为原国民政府中央医院的医务人员,人民解放军的接管人员,他们深深为自己在旧政府治下医院工作的经历而担忧。

现在想起来,当初兄弟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

更令黎介寿、黎磊石担心的是,他俩还有过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1943年秋天,考上中正医学院的第一个周末,高黎介寿、黎磊石一届的同学兼同乡贺高秋和李隆刚,神秘兮兮地找到黎介寿和黎磊石。

“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三青团’,你们也应该加入。”“三青团”是什么?就是国民党的助手——“三民主义青年团”。这在当年可是个时髦的进步组织。

贺高秋、李隆刚进一步劝说,“三青团”是爱国抗日的团体,你们要积极追求政治上的进步,就必须加入进来。

当时全国正掀起军民同心抗日的高潮,哪个年轻人不爱国?哪个年轻人不是一腔热血?于是,在两个同学兼老乡的介绍下,黎介寿和黎磊石就加入了“三青团”。

1944年,医学院由江西永新迁到唐江,学生分散居住,黎介寿、黎磊石加入“三青团”筹备处,任干事会干事。在这期间,他们参加过“三青团”的一些活动,比如,参加话剧《寄生草》的演出,到庐山参加团夏令营活动,接受蒋介石、蒋经国和陈诚的训话。当时,他们哪里知道“三青团”会是这样,如果知道,打死也不会参加。唉,人生就是有陷阱,一不小心,一只脚就踩进去了。

这些“不光彩”的过去,一直埋藏在兄弟俩的内心深处。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1956年,肃反运动开始了,组织上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在旧社会干过的事写出来,尤其要把参加过什么组织写清楚。这让黎介寿和黎磊石很是为难,甚至忐忑不安起来。

加入反动组织,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性质十分严重。本来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再加上“三青团”历史,那进步就更没有戏了。

是写还是不写?那些天,黎介寿和黎磊石白天吃饭不香,晚上彻夜难眠,工作也没有劲头。苦思冥想了几天,兄弟俩想明白了:自己又没有做过对不起共产党的事,有什么好隐瞒的呢?大不了也就是当时政治上不够成熟。

兄弟俩从铺板上一跃而起,一口气写了20多张纸,把自己的过去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倒了出来。

原先人们只把黎介寿、黎磊石当作普通的医生,没想到他们还是“三青团”的骨干分子,这就不得了了。

“他们到底有没有干过什么坏事?他们是不是隐藏在医院里的特务?”

本着“既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医院立即派出四个调查组,分别到福州、上海、广州、南昌等地调查黎介寿、黎磊石的历史。

一个多月下来,终于把他们的情况搞清楚了。黎介寿、黎磊石确实曾经是“三青团”骨干分子,但他们从来没有做过反人民、反共产党、反社会主义的事。离开中正医学院后,他们就同“三青团”断绝了来往。

谢天谢地,历史问题总算搞清楚了。鉴于兄弟俩认错态度比较好,最后组织上把他们定性为“反动组织的骨干分子”,这与“反革命分子”是有较大区别的。

尽管不再受到追究和处罚,可在当时,黎介寿、黎磊石的政治前途也是相当黯淡的,但他们不怨天不怨地,只怪自己稀里糊涂做错了事。

是啊!当个人命运不济的时候,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黎介寿和黎磊石暗暗下了决心:要用行动来洗刷自己的污点,证明自己对党的忠心,对人民的热爱。他们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更强烈了,对医学技术的追求也更强烈了。

不久后,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医术才干得到了医院领导的认可和肯定,先后被提升为外科副主任、内科副主任。

这个结果,出乎黎介寿和黎磊石意料之外,又在他们真诚的期盼之中。“共产党胸怀宽广,我们唯有好好工作,服务人民,才能塑造全新的自我。”

1963年4月,黎介寿、黎磊石融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成了光荣的人民军医。

2.黑白颠倒,励志牛棚

1966年5月,史无全例的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斗、批、改”运动在全国展开。在国家层面,政治上长期动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

不幸的是,黎鳌、黎介寿、黎磊石三位医学专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性格决定命运。兄弟三人中,黎磊石的脾气最为耿直倔犟,在这场风暴中吃尽了苦头。

这天,结束了到基层部队巡诊的工作,黎磊石回到医院。

“黎磊石的五好战士全是假的!”“黎磊石是有预谋的反动学术权威!”一进医院大门,就看到“工”字形的病房大楼上铺天盖地贴满了大字报。

造反派们把黎磊石押到一个小黑屋里,一场关于“XXX是特务,你跟他有没有联系?”“你是‘三青团’的骨干分子,有没有干过什么坏事?”的审讯开始了。

就连黎磊石曾经赞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播音员发音特别好”,也被造反派们紧抓不放列为罪证,“黎磊石教唆下级医生听美国之音,真是劣性不改”。

黎磊石不肯妥协,据理力争。

“一个资产阶级反动分子,还那么嚣张,把他关起来!”就这样,黎磊石被撤职,他费尽心血建立的实验室被查封,大量珍贵的寄生虫标本被烧毁。

一场文化大革命,充分暴露了人性的丑恶。过去,科里有个护士因为家庭困难想转业,黎磊石很同情她,就帮助她做工作让领导放人。可现在,这个护士却昧着良心把黎磊石推向深渊,“黎磊石瓦解革命队伍,动员我转业!”

黎磊石百口难辩。他含着泪写检讨,写完了,造反派看都没看就驳回了,说是不够深刻,一连写了六回,硬是给自己套上了很多顶反动的帽子。

这一阶段,黎磊石负责的科室也完全瘫痪,实验室被扫地出门,技术员全部安排转业。

1967年,叶剑英主持军委工作,让部队停止搞“四大”。造反派只好又让黎磊石回到科室,重新组织工作。

“让我主持工作可以,但必须对过去的事有个说法”,黎磊石的脾气是真“臭”,对于重新获得的自由,他并没有感恩戴德,而是反戈一击,将了造反派一军。

“这小子真是粪坑里的石头,太不识抬举了!”耿直的黎磊石又得罪了一些人。

果然,1969年开始搞清队,黎磊石又是被整顿的重点。

这次,造反派们给他定了三条罪名:对抗革命造反派,态度不老实;有严重历史问题和海外关系(姐姐黎中随国民党军官姐夫解放前去了台湾),参加过特务集团;思想言行反动,是现行反革命。

这三条罪名都能把人给整死!造反派们把黎磊石关押起来,把他的领章、帽徽全扒掉,要求他对着毛主席像早请示、晚汇报,12个战士轮流看守他,不准与家人见面,并动员家属与他离婚,彻底脱离关系,在政治上划清界限。

可黎磊石的妻子傅泽玉却坚定地说:“如果黎磊石是反革命,那么我就当反革命的家属好了,我永远不和他离婚!”那时科里分苹果,有人说:“她是反革命的老婆,不能分给她。”傅泽玉倔强地昂着头,不给就不给,照样不能影响她跟黎磊石的关系!

在患难与共的日子里,黎磊石清楚地看到了妻子那颗金子般的心,他把对妻子的无限感激化作了百折不挠的勇气、抵抗压迫的信心和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

这天,南京中山东路的一座体育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几千人参加的“批斗黎磊石大会”正在进行。

“打倒反动学术权威黎磊石!”

“揪出国民党潜伏特务黎磊石!”

“黎磊石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在这场闹剧中,广播员歇斯底里的口号声震耳欲聋。黎磊石戴着“高帽子”,被施虐“喷气式飞机”,仍横眉冷对失去理智的造反派。

令人屈辱的批斗会终于结束了,从大会现场到关押黎磊石的部队招待所,一路上人们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黎磊石,好多过去的同学和现在的学生,见了他都绕道而走。

进了招待所,突然有几个穿军装的人,悄悄走近黎磊石,原来是某集团军的几个干部。其中一个人,还是他的“老相识”。

有个军人快步走近黎磊石,立定身姿,“啪”地一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道:“黎主任,我是海防前线的小梁子啊!”

1964年,驻扎在滨海县一带的海防部队,按照军委罗瑞卿总参谋长的指示,在海岛上突击修建碉堡,加强海防工事。由于台湾飞机时不时飞临上空骚扰,官兵们生活条件很差,吃水用水不卫生,爆发了流行性痢疾,有个连队90%以上的官兵都患了病。

十万火急,黎磊石奉命赶到海防前线,负责防疫治疗工作。

“好汉经不住三泡稀”,看到官兵们面黄肌瘦脱水虚弱的样子,黎磊石忧心如焚。他认真仔细观察了病情,针对岛上缺医少药的现实情况,果断决定土法上马,截断疾病源头。

——固定使用碗筷,淡水再少,也要保证食用碗筷的清洁消毒。

——发动所有官兵观察自己的大便,发现大便有脓血、粘液丝的立即隔离治疗。

——改善卫生环境,严禁喝生水;改造厕所,深埋粪便。

三条土法一齐上马,三个星期后,流行性痢疾就得到了有效控制。黎磊石为此荣立了二等功。

眼前的这个小梁子,就是当年海防前线的一个战士。搞清楚了来人的身份,黎磊石急忙说:“你们怎么来了,我正在挨批斗,千万别连累你们!”

那些干部却说:“像你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反革命?”

一个军人从兜里掏出一把毛主席像章,不由分说地塞进了黎磊石的衣兜里,真诚地说:“黎主任,这些像章送给您做个纪念!”

在那个时候,送人毛主席像章,是最流行、也是最珍贵的礼物。黎磊石急忙推让:“哎呀,这怎么行,这像章太珍贵了!”

“黎主任,您一定是冤枉的。千万要挺住,历史终究会还原您的清白。”

个性极其刚硬的黎磊石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深深地懂得,这不仅仅是几枚普通的毛主席像章,这是自己的同志深厚的革命情谊,这是多大的信任和力量啊!

结束了无休无止的批斗,黎磊石又被“发配”到丹阳湖农场,接受劳动改造。从1969年到1970年,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光,黎磊石从容自信,始终没有对造反派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