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漫画一生 一生漫画:华君武传
3182000000001

第1章 童年和少年(1)

1.

1915年4月24日,华君武出生于杭州祖庙巷。他原名华潮,所以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钱塘江来潮时出生的——在那个年代,对生日的重视程度自不可与如今相比,华君武一直将自己的生日误记为阴历八月二十五日,即阳历10月3日,直到参加革命工作后才由妹妹纠正,告知其真正的生日是在阴历三月十二日,阳历是4月24日。

华君武的祖籍在江苏无锡。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苏州,南濒太湖,西接常州,北依长江,中间流淌着古运河,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人杰地灵,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无锡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周培源,国画大师徐悲鸿,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国学大师钱钟书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大家”。

华君武的祖、父辈都生在无锡市荡口镇。荡口即湖荡之口,恰好处在无锡、苏州、常熟三市的交叉点上。华氏在当地是个大姓,为大家所熟悉的清末明初著名的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就出生在这里。就连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可以算是华君武的老乡——华罗庚就出生在邻近的金坛市。

华君武的祖父是个举人,从医。华君武没有见到过他的祖父,只对祖母稍微有些印象。他记得他的祖母爱龟,养了各种各样的乌龟。华家是个大家族,住有16个宅第,又称新八房和老八房。据说早在华君武的曾祖父时华家就已住在这里了。祖父母住在七房,房子院落很深,从门外走到最里面的门要跨13个门槛。祖父母生了三个儿子,华君武的父亲最小,名叫华鸿,字裳吉;大伯父名华振,字倩朔;二伯父华龙,字紫翔。光看这几位的名字即可知晓家人对其寄予厚望,要成为人中龙凤,展翅翱翔。兄弟三人也没有辜负长辈们的期望,都在清末去国外留学,被当地人称为“洋举人”。

在无锡的历史上曾出现两位国学大师,他们都姓钱,一位是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另一位则是被后人誉为“当代朱子”、“一代儒宗”的钱穆。而钱穆即为荡口镇人士,巧合的是他与华家的关系也是极好的。据悉,他的侄子,后来被誉为新中国力学奠基人之一的钱伟长当年就曾住在华君武的父亲家里。而钱穆本人也极受华君武祖母及母亲章兆方和华君武的二位伯母的关爱。

钱穆在其《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一书中曾记述这样一个细节:

华家太师母及三位师母皆围余备加慰问,抚余肩,拉余手,摸余头,忽在余头发中捉得一虱。此事乃使余羞涩俯首,终生难忘。

钱穆为什么会受到几位华家女性长辈的关爱呢?这就得说一下钱穆本人与华家的渊源了。原来,华君武的两位伯父华倩朔和华紫翔都曾是钱穆的老师,对钱穆赞赏有加,而钱穆也将两位称为“终生难忘”的老师。而且当时钱穆就读的果育学堂曾借用过华家宅院,几位师母想必也是爱屋及乌吧。

在陈勇所著的《钱穆传》中对华倩朔有这样的记述:

在果育学校教唱歌的先生是荡口镇人华倩朔。华倩朔,名振,曾游学日本,擅长音乐、书法、绘画,并能吟诗填词,是一位新旧知识兼备一身的老师。他性喜诙谐,待人和蔼,平易近人,与学生相处甚好,为全校师生所推重。曾编唱歌教科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书畅销全国,历一二十年不衰。书中歌词由其自撰,文字浅显而描写真切,其中《西湖十景歌》尤为有名,全国传诵。华倩朔除教唱歌外,又兼任初小一年级国文课。钱穆记忆力强,在果育上国文课,每篇文字大约过眼三遍即能背诵。所写作文亦佳,常在班上名列前茅,很受华倩朔的欣赏。有一天,他以《鹬蚌相争》为题,让班上学生作文。钱穆挥笔写下了400字的短文。华倩朔给他的评语为:此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苏代以此讽喻东方六国。唯教科书中未注明出处,今该生能以战国事作比,可谓妙得题旨。钱穆作文的结语这样写道:“若鹬不啄蚌,蚌亦不钳鹬。故罪在鹬,而不在蚌。”其师的评语为:“结语犹如老吏断狱。”钱穆因此文受到老师的称赞并升一级上课。华倩朔又奖励钱穆《太平天国野史》一部两册,钱穆生平爱读史书,从头到尾通读者,以此书为始。

当然,钱穆着重怀念的国文教师还有华紫翔。在其《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这样写道:

犹忆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令诸生课外作读后一文。余所作深获紫翔师赞赏。下星期一晨,诸生进入华府,此文已悬贴壁上。然余今已不记在此文中曾作何语。

华紫翔亦是“学通新旧”的良师,他本在苏州一中学教英文,果育学堂创办人华鸿模深知其国学底蕴深厚,便趁他暑期回乡,请其开一暑期讲习班,为果育学堂高年级学生“授中国各体古文30篇左右,起自《尚书》,下迄晚清曾国藩,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所选古文较《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及《古文四象》等书,皆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学生受益良多。”钱穆最爱听老师讲魏晋南北朝诸小篇,如王粲《登楼赋》、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以及邱迟《与陈伯之书》等篇。在暑期班上因刻苦好学、成绩突出得到华紫翔的厚爱。华紫翔的厚爱令钱穆在国学上得以大进,他称以后诵古文,不分骈文、散文,尤爱读清代如洪亮吉、汪中等诸小篇,皆植根于此。

华紫翔的讲授使钱穆的眼界大开,也使得他此后每治一项学问,都喜从历史演变上着眼,寻究其渊源宗旨之所在。

华家三子唯有华君武的父亲华鸿是承继父业的——从医。他被公费派往日本求学,在千叶县的一所医药大学学习药学,学成回国后却被当局分配到四川一家兵工厂当厂长,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最终,几经周折,华鸿被调回杭州教书,教授药学,是当时国内药学界小有名望的人士。

2.

华君武共有兄弟姐妹五人,华君武排行老二。当时父亲在杭州,而大伯父时常在外地,二伯父早逝,所以子女几乎都托付给了华君武的父母。要照顾的孩子委实太多,华君武的母亲章兆方为此没少受累。

1923年,华君武8岁,而他的父亲就在这一年不幸去世。这对华家是个重大的打击,本已家道中落的华家,再次失去了一个顶梁柱!由于家境困难,华君武记忆中的童年生活几乎都是寄居在外婆家、舅舅家或者姨父家。生活的重担沉沉地压在母亲的肩头,她不得不解开缠足,开始外出做事,赚钱养家。她先是在杭州一家助产学校的图书馆里当馆员,后来又到一家女子药局当店员。

“我是杭州人,1915年生于杭州祖庙巷。”在2007年杭州举办的《漫画一生·华君武作品展》上,大师在序言里如是写道。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这样一座人间天堂,华君武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对这段生活他也有着自己的回忆:

杭州西湖风景迷人,更有许多历史、神话人物在精神上培育人民。有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元帅,有以大诗人苏东坡和白居易命名的苏白二堤,宋朝诗人林和靖隐居在西湖孤山,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神话里的白素贞和许仙也是在西湖断桥雨后相爱的,戏文《疯僧扫秦》里的济公如今还被供奉在南湖净慈寺里,奸臣秦桧被铸成铁人长跪在岳飞墓前。

春天浴佛节在西湖边放生鱼和龟鳖,也许古人早已知道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中元节满街挂上彩色的纸衣去斋祭鬼魂;地藏王生日时每家门口插上点燃的香,好像满地的繁星;春天大量的善男信女从远处来进香朝拜,盼望菩萨保佑来世,这些都为杭州增添了色彩。

华君武与杭州的情缘绝非仅仅局限于他的童年记忆,这座城市是他的故乡,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0年,这位漫画大师生前的最后一次画展就是在杭州举办的。2010年4月30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期间,“笑忘书——华君武世纪漫画展”在杭州市区北部的良渚博物院举行。据华君武的次子华方方回忆,当时华老身体已经不好,但是当他知道要在杭州举办这场画展时,他的眼睛凝望远方,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生时代,华君武就爬遍了西湖边上的群山,在苏堤、白堤上长跑的次数不计其数。到了晚年,1924年8月份雷峰塔倒塌的景象,他还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