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3182100000013

第13章 中年之惑(3)

有一次,一位老乡大伯的手被蝎子蜇了,红肿得厉害,在一旁的陈今言情急之下,一点也不犹豫地俯下身去,直接用嘴去嘬蝎子的毒液,嘬一口吐掉,再嘬一口,再吐掉。她把乡亲的安危放在心上,而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这位大伯的儿子闻讯飞奔而来,连声谢她:“幸亏你啊!谢了!谢了!幸亏你了!”老乡们也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感谢她。陈今言这种舍己救人的勇敢行为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3.丧妻之痛

在干校“改造”了两年,由于“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中央的政策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1972年,方成夫妻终于可以回北京了,户口也可以从河南迁回去。

回到北京后,方成先去了小汤山干校几个月,然后回到《人民日报》。报社没让他搞编辑,尽叫他干些杂务。陈今言也应该回到《北京日报》的,但她坚决不肯回去。方成三番五次地劝她说:“迟早总是要回去的,总不能老不回报社呀!”

可陈今言斩钉截铁地说:“没法回,没法回。我再也不去报社了!”下干校前报社有些人对她的无理攻击与无情批判,实在伤透了她的心。她坚决向有关部门要求调动工作,最后,她被调到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做工艺美术研究和设计工作,其主要任务是从事牙雕的形象设计。

这可是陈今言从来没有干过的活儿。她为了把牙雕设计好,就先从学木雕入手。以前她也从未摸过木雕,现在只能靠业余时间在家里学习。木料、工具、参考资料等,都得自己找,自己买。她每晚干到深夜,用小学生削铅笔的小刀一点一点地雕,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几件木雕作品。牙雕师傅看了她的这几件木雕作品后,觉得可以,才敢把价值昂贵的象牙交给她,让她去学着制牙雕。因为只有先学会牙雕,了解了牙雕的艺术特点,才有可能设计出好的工艺品图样。

不长一段时间后,陈今言设计而制成的一些作品居然就可以送到广交会展出并出售了。这些作品有大件的,也有小件的。方成最了解陈今言取得这些成绩的不容易,多年后。他在为《陈今言画集》写的序中如此道出了妻子获得成功的艰辛——为学习和创作,她付出的劳动是惊人的。她忠实地按照党的要求,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挑肥拣瘦;能干多少就干多少,从不叫苦叫累。她干起来像拼命似的,而且兴致勃勃。对党的忠诚和事业心给了她坚韧的毅力和刻苦精神,因此也练成多能的才艺。她很好强,工作干不好是睡不着觉的。陈今言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就这样踏踏实实地顽强苦干了4年多,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方成心中很清楚,从“文革”开始这些年来,陈今言一直很压抑,心情不舒畅,不爱多说话,就是埋着头地干工作,她的健康状况已经越来越差了。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全国人民都从心底松了一口气。陈今言才好像重见天日一样,有时还轻轻地哼上几句京剧唱段。她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工作上,早出晚归,不辞劳累,积极肯干。

半年之后,1977年6月17日这一天,陈今言如往常一样,一大早起床后,就骑着自行车上班去。可是没过多大工夫,她却又慢慢地骑着车转回家来了。方成见她脸上的气色灰暗,忙着把她扶进房间,问她:“怎么啦?哪儿不舒服?”陈今言指指胸口,有气无力地说:“胸口疼,疼得厉害……”方成赶忙吩咐二儿子小牛去离家大约300米的钱粮胡同东口那家出租公司叫了辆车来,迅速将陈今言送进了同仁医院。

经急诊科检查,陈今言患的是心肌梗塞,马上进行了抢救。待抢救过来之后,急诊室的护士就带方成去办住院手续,另有一位护士拿来了一套病号服给陈今言换上。没想到,就在换病号服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陈今言的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医生连忙再抢救,可再没有能够抢救过来。就这样,在谁都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陈今言匆匆离开了人世,年仅53岁。

事后,方成才知道,急诊室的大夫、护士竟然犯了个常识性错误——刚刚抢救过来的十分虚弱的心脏病患者,需要平静休息,架不住更换衣服这样的折腾。这可真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听到陈今言突然去世的消息,熟悉她的人都很难过。象牙厂的工人、报社和研究所的同志都赶到方成家里来悼念,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前来悼念的许多人一进门就忍不住拉住方成的手放声大哭。

对于艺术家来说,53岁,正是在事业上可以大有作为的年龄!后来华君武在一篇文章中惋叹:“中国出过两位女漫画家,解放前的一位是梁白波,解放后的一位是陈今言,可惜她们都过早地去世了。”方成说:“她来不及留下遗嘱。我们家里的箱子内除了一些日常旧衣物、书籍和画稿外,没有什么称得起贵重的遗物。她在生活上似乎只需温饱。她在工艺美术研究所那几年,午饭只买几个火烧带到办公室,为的是节省时间。她把自己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直到最后一息。她以自己的行动在家人心中塑造了一个党员艺术家感人的形象,这是她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纪念。”

陈今言不幸英年早逝,给方成的打击相当大。他与妻子的感情相当深,从来没有争吵过,甚至没有红过脸,连一句不好听的话都没有说过,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共同生活了25年。现在,妻子抛下了他和未成年的孩子,这样过早地撒手人寰,怎不令方成心如刀绞?方成的精神一下子垮了。

中年丧妻,乃人生一大悲事。悲痛之极的方成每天下班回到家里,会常常坐着发呆,晚上老是无法入睡,眼前总是浮现出陈今言的音容笑貌。没办法,他只好每晚靠喝酒来睡觉。喝上不多一点,头就有些晕乎了,这时就赶紧上床,逼着自己睡觉。如果过了这段开始晕乎的当口,就又难以入睡了。白天呢,他的工作又忙,还要照顾幼小的孩子,这日子过得实在够呛。

几个月后,一些热心的朋友看着方成过这样的日子太苦,孩子过得也可怜,便劝他说:日子总不能老是这样过呀,是不是再找一个合适的人一起过,这样能对孩子有个照料,别让孩子老过得这样可怜。

这话说得是在理,可是方成还没有从失去爱妻的阴影里走出来,不愿意再婚。架不住朋友们再三的好言相劝,再想想让孩子们过成这样,他心里也觉得亏欠孩子,看来这家里没个女主人照料也的确不行,于是,一段时间后,方成接受了朋友们的劝说。见方成有点松口,热心的朋友便忙着给他物色对象。

翻过年去,1978年的春节到了。天气寒冷,冬夜漫漫,方成守着幼小的孩子,家里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方成心里感到很苦,也觉得很烦——日子咋会这么难熬啊!在方成的一生中,这种感受还真是很少有过的。

就在他早上刚起床一会儿,正烦着这个春节怎么过的时候,就听见有人敲门,他开门一看,哟!是好友钟灵提着盒子站在门口哩,他忙着把钟灵让进门。不一会儿,好友侯宝林也提着东西来敲门了。再接着,丁聪也提着东西来敲门了。几个好友都带着吃的喝的来陪方成父子过年了!一下子,这家里就热闹开了,笑声充满了小屋,孩子高兴得蹦蹦跳跳的。方成后来发自肺腑地说:“我至今非常感激这些朋友对我的安慰。如果他们不来的话,1978年的那个春节可能会是我过的最难最惨的一个春节。”

稍后些天,远在南京的老朋友田原也来看望方成了。看到田原千里迢迢来看自己,方成心里真别提有多高兴了。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从北京说到南京,从国内的变化说到国际形势,从各人家庭说到介绍对象……老朋友的诚挚关心,帮助方成暂时排解了生活中的苦恼。田原与方成从50年代中期就认识,都是同行。比方成小几岁的田原,幼年家庭贫寒,小学都没读完,他格外勤奋,刻苦钻研,全靠自学成才。解放后图18晚年的方成与田原,田原在南京《新华日报》当美编,画插图,在书法、绘画、篆刻、版画、剪纸、美术动画片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以后的岁月里,方成对妻子的思念与日俱增,常常忆起与妻子的恩爱相处的时光,默默地看着爱妻的照片潸然泪下。1980年,方成为了寄托对亡妻的思念,决定为妻子出一部《陈今言画集》。他四处寻觅陈今言的画和木雕、牙雕等作品,包括散落在家中的、存在研究所和北京日报社里的,甚至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费尽一大番周折,方成终于搜集到了陈今言的大部分精品,又在《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同志的大力协助下,终于顺利出版了《陈今言画集》,以此告慰了善良的、富有才华的、历尽苦难的爱妻之在天之灵。

方成为《陈今言画集》作的序言特别加了个标题——《深切的怀念》。他在序中写道:“陈今言同志离开人世已经三年了,写这篇序文不能不引起极为痛苦的回忆,不仅由于二十多年共同生活的突然中断,还由于失去的是一位值得永远怀念的好同志。她过早地死去,带着‘四人帮’加在她心上的致命伤。……她的作品无法收集齐全,许多原作在混乱中散失,只是在同志们协助下从一时查到的已发表的作品,完成这本集子的编辑工作,请同志们看看,这就是被‘四人帮’打成‘反革命分子’和‘右派’的‘罪证’。出版这本画集,是为纪念一位为党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画家,也为了帮助我们认识‘四人帮’的罪恶,从中吸取历史教训。”

几十年后,已是91岁的方成还念念不忘与妻子恩爱相处、共同生活的25年时光,他怀着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写下这样一封给妻子的信,发表在报纸上,寄托自己深沉的哀思:今言,我一直想念你

亲爱今言:

你好吗?我一直想念你,曾多次在梦中见到你,醒来再也睡不下去。我们俩分别二十多年,回想起来,非常难过!你是好人,想必是在天界的。

你还记得吗?从我们俩成一家人,生下三个孩子,共同生活二十五年里,恩恩爱爱,谁也没说过一句不好听的话。我是从心里就信服你的淳朴、正直、理性和处事冷静的能力,在报社一直受重用。你对我这个只专心业务、书呆子样的男人毫不嫌弃,我是明白的。很多事我现在想起来,时时悔悟。首先想到的一件是:我没有像现在热恋中的青年男女那样,向你倾诉过我深爱你的心里话,整天只忙于作画写文章,而不懂生活。我太愚蠢了!想起就自恨。

你在大学时是篮球、排球校队队员,身体强壮健美。不料遇上“文革”的“政治运动”,那时是无法无天的年代,在随意“上纲上线”地批斗下,不仅是你,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致命伤害的好人,数已千万计!

今经改革开放三十年,再无政治运动,国泰民安,请你放心吧。我已耄耋高龄,生活安定,每日仍写作不停,只为头脑健康,非图稿费也。过几年总会和你在一起的。

祝你快乐!

永远爱你的方成于2009年清明节前方成写得如泣如诉,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许多人读着这信,都不由得眼眶湿润,喉头在发酸。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