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3182100000014

第14章 冬去春来(1)

1.开国内漫画展之先河

粉碎“四人帮”后,国家百废待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文艺界迎来了企盼已久的春天!方成与三千多位代表一道,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文代会。出席会议的代表中,有自五四运动以来就驰骋在文艺战线上的老一代文艺家,也有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大批新人,标志着全国文艺工作者的空前团结。

大会会场布置得庄严、朴素。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大会。当邓小平同志走上主席台时,全体代表都自发地站立起来,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暴风雨般的掌声。小平同志连连挥动双手,请大家落座,但代表们怀着激动而复杂的心情,仍久久站立着鼓掌。直到大会主席宣布大会开幕,请代表们坐下时,大家才落座了。置身如此热烈、如此感人的情景,方成和其他代表一样,心中都非常激动。

让方成更激动的是,自己亲耳聆听了小平同志的讲话,领会了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明确了今后创作的方向!

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祝辞。他在祝辞中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地充分肯定了我国文艺事业的成就,高度赞扬我国文艺队伍是一支经得起斗争风雨严峻考验的好队伍。在谈到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的任务时,小平同志强调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的发展问题,邓小平说:“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第六章冬去春来小平同志还深情地说道:“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小平同志还精辟地指出,“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

方成牢牢地记住了小平同志接下来说的话,当小平同志说到“不要随便把文艺问题与政治问题联系起来”时,方成马上联想起“反右”和“文革”的惨痛经历,他的喉头有点发酸,眼眶有点湿润了。

最后,小平同志衷心祝愿文艺队伍更加团结壮大,要求各级党委都要领导好文艺工作。他祝大会完满成功,热情地期望大会以后,文艺工作者拿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艺术成果。小平同志的祝辞,博得了全场代表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亲耳聆听了小平同志的报告后,已是61岁的方成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而今,国家的政治气候终于开始晴朗了!作家、艺术家们终于可以不再战战兢兢地搞创作了!

这次文代会的精神,给了方成极大的鼓舞。他心中有了很多的想法,也有了不少好的创意。他已经十年没有画画了,此时,创作热情在他胸中激荡。他好像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要响应小平同志代表中央发出的号召,努力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尽自己的一分薄力。

开完文代会的第二天,他就向领导提出请假半年,好集中精力和时间搞创作,准备举办个人画展。领导十分支持:“回家画去吧,有事再找你。”

此时,他已经调到报社国际部上班。那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他便申请离开美术组,调到了国际部的。现在,国际部主任袁先禄理解他,批准了他的假期,支持他潜心搞好创作。于是,方成得以不受什么干扰地用了近4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一百幅漫画,将反右运动之后,大家都不敢画的东西,大胆畅快地画了出来;把自己心中憋了多年的话,统统以漫画的形式“说”了出来。

这批画都是他直面社会,针砭时弊的。有些题材是长时期没人敢碰的“禁区”,如表现反右运动的《告状》,表现“文革”造成的恶果的《家庭》,具有极强的现实讽刺意义的《不要叫我“老爷”,叫“公仆”》,直指当时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的《一人得道》与《终身大事》。此外,还有《六个和尚挑水吃》、《苦读未悟图》、《武松过岗》、《官商》、《一边精打细算,一边送礼吃饭》、《告状——他诬蔑老爷,说老爷脸黑》、《李鬼剪径图》等作品,都是构思奇特而又似不经意地给读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一批画,方成画得很痛快,甚至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他再也不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此前他多少年没画漫画了。因为“1957年以后,就谁也不敢画了,谁画谁当‘右派’。所以我也没法画。”现在,终于可以画了——多年之后,他对来采访的记者说——“那批画,我憋了十几年不敢画,现在一放出来,我就使劲画。这批画,是我画得最得意的,因为当时完全是有感而发。……我去参加文代会,听了邓小平讲话,就知道可以画了。”“也许别人没有听明白,我真是听出其中意思了。图19方成举办个人漫画展(1980年)当时开完会,我赶紧回到报社请假。我说我要开漫画展,其实当时自己一张画也没有。”

这批他多年间最想画的画,他终于废寝忘食地画出来了。接下来,他又辛辛苦苦地抓紧筹备办漫画展。1980年8月,《方成漫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面向公众展出。画展共展出一百幅作品,都是讽刺漫画,并且一改过去漫画都是用铅笔画,作品尺寸也都很小的通例,全是尺寸大的水墨漫画。

一时间,画展轰动了全国。方成也由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开个人漫画展的画家,并且由此开了国内漫画展的先河。

后来,多次有记者采访,问他为什么想到要办画展?他说:“因为我有一肚子话要说,而且我想到如果大家都不敢画的话,那中国的漫画就很难发展了。”

2.里程碑——《武大郎开店》

《武大郎开店》漫画展的展品中,第一幅是《武大郎开店》,这是方成这一批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他毕生整个漫画创作生涯中的精品。这次漫画展举办得非常成功,参观者络绎不绝,好评如潮。尤其是《武大郎开店》这幅作品,广大观众和同行们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武大郎开店》的画面简单,又很滑稽:武大郎开了一家店,他的几个伙计也都个头矮小,正在收拾桌椅。一个伙计在对一个来客振振有词地说:“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

画面正中有一道门,那门上的对联可是画龙点睛之笔,极扼要地概括表现出当时社会上各个单位类似的现象:

“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惟我独尊”

横披:“王伦遗风”。

画面的右下角,落款“方成”。“成”字的右下角,是表明创作年代的阿拉伯数字“80”。落款的下方,有一枚白文方印,印文是“方成”。方成的作品,大都喜欢在画面角落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创作年代,横着写、竖着写的都有,但盖印的作品不多。方成在《武大郎开店》上盖印,表明他对这幅作品十分珍爱。后来方成也在各种访谈中多次表示过,《武大郎开店》是他最满意的代表作。

方成为什么会画这样一幅漫画呢?原来,这是他多年的“伤痛”而触发的艺术构思——他所在的报社美术组,老组长华君武调到美协任秘书长后,新组长是一个年轻的初学漫画的党员。早先,方成曾申请入党,组内原副组长苏光也曾表示同意,但新组长却坚决反对。而且在“文革”开始时,这位新组长和组内几个党团员还从方成解放前在上海发表的100多幅针对旧社会的讽刺画中,找出一幅表现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的讽刺画,给方成戴上了“反党”的帽子,并以“漏网右派”、“反动文人”的罪名,将他划为“牛鬼蛇神”押进“牛棚”监督劳动。不久,因报纸恢复出版,各部门那些领导得以“解放”恢复原领导职务。可方成不是党员,又无领导职务,尽管业务能力很强,尽管工作认真负责,却仍要长期下放到河南干校及京郊各地监督劳动。

方成也深知,像他们新组长这一类的领导在当时的各个单位里还不在少数。在方成看来,这种情况往往是“一般领导的才能会比较高,本事比较大,这样下面做干部的能比较容易。如果领导他本事不高的话,下边有水平高一点的,领导会害怕。怕抢他的位置,怕影响他的威信。”

于是方成心中生出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就是想用漫画来讽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种“妒才嫉能”的现象,为“文革”中在这个问题上蒙受冤屈的人们“说说话”。

由于这个主题在他心中酝酿了许久,所以一提起笔来这幅画画得很快,构图只用了一天时间,加上后来几次修改构图也只是费时两天,倒是那副对联的修改花了好几天时间。开初,对联用的是一幅传统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在要开画展之前,他把这个作品拿去给他过去的老领导华君武看,很想请他指教一二。因为华君武是方成当年来一直很佩服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