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3184300000017

第17章 受奖“儒莲”,盛名于西(2)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诗学现象是,《白山集》中,一连有14首诗写雪。而在1970年9月至1971年春,饶宗颐在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讲学时,曾放笔倚声,步清真韵五十一首,亦多为咏雪之作。毫无疑问,饶宗颐如此爱雪,乃是其冰雪情怀的不自觉表现。诗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饶宗颐的清奇之诗,我们正可触摸到其作为现代学人那种超脱政治绝去世俗的学统之魂。如果说这是一种诗意的表现,那么通过一些平常话语,我们同样可以把握到饶宗颐纯正的学术理念。

1966年8月,饶宗颐与戴密微又同游瑞士,饶宗颐又作诗36首,编为《黑湖集》,戴密微将之译为法文,发表在瑞士《亚洲研究》杂志上。1972年,饶宗颐任法国远东学院院士。

4

1976年,饶宗颐应邀赴法国巴黎讲学。期间由雷威安夫妇陪同,游历法国中南部,访问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故居,登PuyMery绝顶,沿途赋诗31首,由雷威安翻译为法文。

当年秋,饶宗颐到西班牙游历,访问中古时期回教圣地哥尔多瓦及阿含伯勒宫。期间赋诗三首。其中有饶宗颐在哥尔多瓦写下一首长诗。长诗附记云:“1258年旭列兀(Hulagu Rhan)西征,破报达,以马蹄躏平之,杀回教徒八十万人,遂使数百年中亚天方烈焰忽焉衰绝,堵阻回教势力东侵之势……”。

哥尔多瓦与报达、亚历山大,为中古伊斯兰教三大中心圣地。当时伊斯兰教的势力非常大,西班牙、法国南部,包括印度,都受它的影响。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可以说是阿拉伯文化占优势,文艺复兴是从阿拉伯的书籍中找回古希腊文化。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就是哥尔多瓦。蒙古人把报达的图书馆烧了,所以书散落到了民间。饶宗颐对蒙古人打败阿拉伯人有不同的评价。十字军东征,那么残酷的战争,持续了十几年,与伊斯兰教还是不相上下,突然蒙古人进来了,一下子打败了阿拉伯人,因此伊斯兰教的势力一落千丈。从某种意义上说,蒙古人对欧洲的文化起了极大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中国古代文化也起有保护作用,不然伊斯兰教势力从印度东侵,中国古代文化也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饶宗颐对问题的认识总能突破前人的限制,从更为宏观的背景中来认识,所以所见较一般人为优,当然这跟他多元的知识储备也有很大关系。饶宗颐在西方游历的过程中,每每以中国之典写外国之事,中西融会贯通,别出心裁,又为诗歌别开一境。

试列举例以证之:拿破仑墓

百战终然厄倒戈,胜从阙下抚铜驼。

深宫池水犹呜咽,绝岛风烟孰更过。

长筭累欷悲短日,丰碑突兀对奔河。

归魂丰沛原无憾,遗语真令涕泗沱。这是饶宗颐在1956年旅法时过拿破仑墓所作。此诗主要通过三个中国典故来写拿破仑。一是铜驼句典出《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此句借铜驼之典渲染法国战败后的残破景象。二是“长筭累欷悲短日”,“筭”同“算”,长筭即远大的计划。“累欷”指沉重伤感的慨叹。此句是借用自晋陆机《吊魏武帝文》:“雄心权于弱愤,壮图终于哀志,长筭屈于短日,远迹顿于促路”,是有意将拿破仑比作曹操,两人都是功败垂成,壮志难酬的人物。三是“归魂丰沛”典出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拿破仑“墓在塞纳河畔。拿翁昔练兵于此,曾语他日愿葬斯地,后人如其言,并镌其语为墓铭”。此处用刘邦来比拿破仑,是因为两人在情感上很相似。

这是一首非常奇特的诗,在写拿破仑时用了三个中国历史典故,却能非常恰当地表现拿破仑的生平、壮志及情感,还倾注了饶宗颐对于拿破仑深切的同情。沙波宫(Chateaude Chambord)听古乐

绛宫近在水桥西,缺月微茫众草低。

遥想沙丘方猎罢,隔江尽唱白铜鞮。沙波宫“在Boulague森林中,去罗亚沙岸数里而遥。1519年法兰西斯第一所建。王嗜田猎,为靡靡之乐,厥后亨利第三、路易十三、十四均游宴于此”。诗中的白铜鞮是梁朝的曲名,《隋书》载:梁武帝之在雍镇,有童谣曰:“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识者言铜蹄谓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兴,实以铁骑,扬州之士皆面缚,如谣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沈约为三曲,以被弦管。后人改“蹄”为“鞮”,未详其义。后多以白铜鞮指帝王淫乐之曲。如唐·李涉《汉上偶题》:“今日汉江烟树尽,更无人唱白铜鞮。”饶老此处用白铜鞮之典,实是暗讽法王的淫乐无度,颇具春秋笔法。“尽唱”兼有唱的人数众多和唱的时间长久两层意思,使讽刺更具力度。此题原有二首,第二首有句曰:“犬马纷纷实苑台,百年风雨只蒿莱。”将这一层讽刺之意更为直观地表达出来,可以互相参证。罗马圆剧场(Colosseo)废址·之五

欲谱无愁果有愁,北齐歌吹亦温柔。

白杨风起多冤鬼,掷尽头颅始自由。这一首是更为典型的“以中国之典写外国之事”。要读懂此诗,我们必须先了解罗马圆剧场的来历:“圆剧场为罗马人娱乐游戏之所,纪元七十二年,俘犹太人三万驱使建筑,历八载始成,可容观众八万人。地下藏猛兽,供与勇士角斗。及时,斗者鱼贯入场,行近皇帝座前肃立,言曰:‘敬礼凯撒皇帝,将死之人,向汝敬礼’……有时驱奴隶罪犯异教徒与猛兽格斗,致死者尤多。如是表演亘六百年,死者逾五十万。后改角斗场,为畋猎区,Titus帝于此戏杀野兽九千,Trajan帝竟戏杀至一万一千只。”

了解圆形剧场的来历及其用途后,我们再来看饶宗颐的诗作。《无愁果有愁》是李商隐讽咏北齐后主高纬的一首乐府。高纬的荒淫残暴完全不亚于罗马诸帝,他“尝出见群厉,尽杀之。或杀人,剥面皮而视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高纬大兴土木,极尽骄奢淫逸之能事,以至于“劳费亿计,人牛死者,不可胜纪。”而这样一个魔王竟然还有一个嗜好:“盛为无愁之曲,帝自弹胡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数,人间谓之无愁天子。”高纬自鸣得意,以为无愁,但作虐无数,天必谴之,不久就为北周所灭,陷为俘虏。后来李商隐咏北齐事,自制《无愁果有愁曲》,就是针对高纬为“无愁之曲”,荒淫黑暗,终致亡国,所以于“无愁”之后加上“果有愁”以讽刺之。

饶宗颐这首诗即以罗马诸帝比高纬,欲效李商隐谱《无愁果有愁曲》以讽刺之。“北齐歌吹”即高纬自作的所谓“无愁之曲”,“亦温柔”三字实是反语,为了满足帝王的所谓“温柔”,人民不知要遭受多少残酷的迫害。

“白杨风起多冤鬼”语出自李商隐《无愁果有愁曲》中的:“白杨别屋鬼迷人”。(中国旧俗,于坟墓上多种白杨。)“掷尽头颅始自由”则对那些牺牲在暴政之下的冤魂寄予无限的同情。要把头颅掷尽才能获得自由,这是多么悲惨的命运!

这首诗借用东方的暴君来写西方的暴君,由悲悯罗马死于暴政的人民,进而扩大到对中国,直至全人类不幸者的悲悯。正是因为采用了“以中国之典写外国之事”的好处,使联想的空间扩大,时空被交融,悲情被升华。

饶宗颐的诗词中还常化用外国历史典故入诗,钱仲联先生称为:“汲取西哲妙谛及天竺、俄罗斯诗人佳语以拓词境,犹其为诗之长技也。”现举数例,以窥其长技:富兰克福歌德旧居·用东坡《迁居》韵

小我焉足存,众色分纤丽。

著眼不妨高,内美事非细。

瞩目无穷期,繁华瞬即逝。

持尔向上心,帝所终安憩。

生命在守一,无劳太早计。

春兰终自苦,清风时拂砌。

青山环里门,白日照云髻。

不祭神常在,委躯轻蝉蜕。

我来自东海,再拜荐蕉荔。

天地眷长勤,生生阅尘世。

但期两心通,俯仰去来际。

洗耳听钟鸣,去垢如赶蚋。前十句是借用歌德的诗句。“歌德诗句云:MiristdesaAll,ichbinmirselbstverloren(我既为一切,我当捐小我。)彼晚岁攻治“色彩学”,其《浮士德》奥旨在申向上(Steigerung)、及实现完美(Entelechie)二者之义。歌德主“一”(Daseine),教人从高处着眼(Hohenblick)。”最后的“洗耳听钟鸣”亦暗用歌德曾为其挚友席勒的《钟鸣操》(Liedderglocke)撰文作笺之事。读尼采萨天师语录·之二

彼岸倘可期,悠悠即长路。

崩崖当我前,悬车那可度?

我手方高攀,我眼须下顾。

两途俱可愕,捷径终窘步。

跻险岂不艰,倾坠者无数。

深渊谅可惧,峻岭非所怖。

谁能更于此,磨勘得妙悟。全诗是借用尼采:“可怕的不是高峰,而是悬崖”之意铺垫成章。

5

1978年饶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后,旋即被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部聘为客座教授,讲授了一年“中国古代宗教”。法国高等研究院是欧洲非常著名的研究机构,巴黎大学的学术毕业后可以到高等研究院来攻读博士学位,但是要读至少10年才能取得博士学位。

饶宗颐在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古代宗教》的课程,利用以前所掌握的甲骨文、金文材料以及佛教、道教经典,一年中讲24次课,形成一个系统的教材。当时上饶宗颐这一课程的一些学生现在在法国汉学界乃至世界汉学界都是有一定成就的学者了。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所长施舟人博士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就曾提到,“饶宗颐教授不仅是我们法国汉学界的老师,而且也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可见饶宗颐对于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施舟人(KristoferSchipper)是荷兰裔法国人,历任法兰西科学院汉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院长、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等学术要职,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主要从事中国宗教历史研究,因《道教徒的身体》一书而闻名。施舟人是国际上第一个提出建立文化基因库的人,翻译了《庄子》、《道德经》。饶宗颐曾应施舟人邀请到法国科学院汉学研究所讲学。施舟人曾经讲过翻译《五经》的初衷,饶宗颐了解到一个规模宏大的世界文化经典翻译项目正在法国设立,当看到项目中的中国典籍只有《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时,饶宗颐非常感慨。施舟人对当时饶宗颐所说的话印象深刻:“我们完了,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文化源头是《五经》。”施舟人深受触动,这正是施舟人与《五经》翻译的缘起。

在法期间,饶宗颐参观了万斯卢莎教堂和马蒂黑白璧画。法国南部拉斯科(Lauscaux)史前洞窟壁画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是两万年前的岩洞。它由一条长长的、宽狭不等的通道组成,其中有一个外形不规则的圆厅最为壮观,洞顶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有从2米到3米长的野马、野牛、鹿,有4头巨大公牛,最长的约5米以上,真是惊世的杰作。这就是同阿尔塔米拉洞齐名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它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

为保护洞内的壁画,避免因为参观者过多造成壁画的氧化,所以这个地方每周只开放一次,进洞参观也不能超过1小时。所有的参观都要提前预约,由于参观者较多,需要排很长时间才能轮到。就在饶宗颐要离开的前一天,饶宗颐有幸排到参观许可。饶宗颐与施博尔不远千里,从巴黎长途驱车来到法国南部的拉斯科。在岩画的动物群中,饶宗颐发现其中有中国的蒙古马共计45匹,证明古代东西方就存在交流和联系。

1979年的3月23日,戴密微在瑞士病逝,享年86岁。当时饶宗颐在巴黎讲学,闻此噩耗,难掩悲痛,于是写下《戴密微先生挽诗》。

1979年4月,饶宗颐漫游苏黎世,过阿尔卑斯山入意大利米兰,再由意大利返回巴黎。沿途所至,作词以记,后集成《古村词》一书。同月,荷兰汉学家施博尔采收集到光绪年间陈廷宽手抄本纸影唱册《刘龙图》,饶宗颐为之做《跋》。

1980年,饶宗颐成为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该会是欧洲最古老亚洲学会。1993年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授予饶宗颐荣誉人文科学国家博士。同年,法国文化部颁赠高等艺术文化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