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银海扬帆:于洋传
3184700000022

第22章 银海扬帆(3)

在一次记者的采访中,于洋曾就这方面回答说:“我并不反对演员挣钱,问题是这个钱怎么挣,想挣钱的话一定要把自己真正的业务搞好,要是放在我身上,如果社会给予的回报超出了自己的付出,这个钱到我手里头也不舒服。人活着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钱吗?我们不是人民币的俘虏,只追求钱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无论是电影演员,还是导演,都要多思考一点,接一部戏之前,认真考虑一下它的社会影响,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考虑这些问题。”

就如何在演员中提倡德艺双馨的问题,于洋说:“虽然现在很多演员都没有什么单位,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组织,比如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表演协会等,要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把电影工作者们团结到一起,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在这些组织中要提倡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作风、思想?我坚定不移地讲,就是要提倡德艺双馨。”

在当今明星拍电影、做广告可以获得巨大收益的时代,于洋却是个纯正的工薪阶层。他不反对别人做广告,但是自己绝对不做,并笑称自己是“不做广告的工薪阶层”。对此,于洋说:“20年前,有人让我做广告,当时给我出价120万人民币,我没做。后来陆陆续续也有别家找我做广告的,什么酒的,老年药物的都有,营养品的最多,我都没做。我这一辈子拍电影,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这些形象是代表我们民族电影、民族文化的,不是属于我个人的,是很多电影工作者共同创造的。做商业广告有时候会影响这个形象。我不愿意通过一瓶酒、一盒烟或者一种药来玷污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现在的一些老艺术家也是如此,他们做一个广告,也可以得到一两百万人民币,甚至更多一些,但是他们没有做,因为他们觉得广告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任,更重要的是对人民负责任。”

因此,面对不时找上门来的活动和各类众多的邀请,于洋只坚持一条原则,只要是公益活动,无论大小,一定参加。他心中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自己的余热发挥到有意义的地方。于是,声援抗震救灾的舞台上,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各类活动中,都会看到银发飘逸的于洋。很多活动,经常是义务出席,但他总是欣然前往,而且愉快地戏称自己是“物美价廉”,哪儿用哪儿到。

“不做广告的工薪阶层”于洋现在仍然住在北影宿舍的一套普通住宅,2007年春节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前来看望于洋,因为屋子小,一行人只进来3个人坐在沙发上,其他的人就全都站到了楼道里。

15岁就参加革命的于洋,现如今唯一的“享受”就是北影配备的一辆公车,但他却几乎只是在办公事时才使用。即便是杨静使用,也得跟于洋请示才行,其实她用车也是去医院为于洋取药。杨静说他太古板,于洋说,这一切都是国家的。

住普通宿舍,挣工薪,一代中国电影艺术家确实没有什么巨额财产。但是于洋却认为自己是最“富有”的人,他说:“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曾经为观众创作的艺术角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生命给人民留下一个或几个难忘的艺术形象,那就是一个演员的最大幸福和财富。”

历经童年的苦难,穿越炮火的硝烟,走过明星的辉煌,伴随着风风雨雨,于洋已步入中国影坛60余载。虽已是银发飘飘、耄耋之年,却仍然坚守着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的岗位,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工作,任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复审委员会委员。

工作起来,于洋仍然是一如既往,有时会连续几天审阅剧本、讨论剧本,忙起来就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但他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一直关注《建国大业》的拍摄,并中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这些,于洋是这样看的:

“当然我不可能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奔波在第一线,因为电影是年轻人特别活跃的世界,我上了年纪之后,能做点补充性的工作,我就从心里高兴。力所能及地做一点事情,这样才能不虚度时光。我们这一辈总爱说‘活一天,做一天’,所以从来没有离休的打算。现在不能演了,但是我可以提意见嘛,尽我所能帮助青年朋友。”

对此,女儿静江甚至对爸爸有意见。在美国定居多年的静江,几次想让父母随她去美国居住,可是她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于洋说:“在那儿我待不住啊!待一个月还行,时间稍微长一点我心里就没着没落的,还得回来工作。一回到国内,就立刻来了精神。”

闲不住的于洋一直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2008年12月,于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参加了中国电影家第八次代表大会,在这一次的会议上,他被聘为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2009年,于洋获得了中国榜样公益爱心大使奖、中国文联颁发的“六十名观众喜爱的电影形象”奖章、“60年60位人民喜爱艺术家”称号。

2010年,迎来80岁诞辰的于洋在表演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带着对中国电影的热爱和一腔的工作热忱,于洋和秦怡共同出演了电影《情醉富春江》,在30集电视剧《天堂绣》中,出演了邝老爷子一角。

这年的秋天,80岁的于洋又迎来了他艺术创作道路上新的荣誉。在中国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百花奖“终身成就奖”颁奖现场的舞台上,一代中国电影艺术家高高捧起了“终身成就奖”的奖杯。

在鲜花和掌声中,手捧奖杯的于洋深情地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我已到了耄耋之年。今天接受这个沉甸甸的奖,我认为它不仅仅是属于我个人的,而是年轻一代电影人对我们老一代电影人的褒奖,所以我特别珍重这个奖项。作为一名老电影工作者,我非常清楚:在每一个角色的后面,都凝结着许多人的劳动和汗水!没有他们,我们将一事无成!所以今天我得到了这个奖,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我感谢他们,我怀念他们……虽然有很多朋友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我想念他们。刚才我看到很多画面,那都是很多朋友在背后支持我所获得的。我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

从生活艰苦的小童星到走进革命队伍的小战士,从出演新中国第一部影片《桥》到入选闻名全国的22大影星,从走入导演行列到获“终身成就奖”,一路走来,于洋始终和中国电影同呼吸共命运,银色的海洋中,“大船”仍在扬帆航行。

于洋的心中,永远是对祖国的深情,对中国电影的热爱,更对中国的电影充满了希望。就如同他说的那样:“‘今天’多好呀!‘今天’的电影多好呀!一个盛世和平的年代,那么多众志成城的电影人在推动着中国电影逐步走向世界,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千万要沉得住,不要浮躁,要深刻地懂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做好我们的基本功课。要充分利用现在丰富的科技条件拍出更多更好的反映广大民众生活的电影!还是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