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题赠用语举隅
3199900000021

第21章 劝勉类(1)

一、治学

【自强不息】《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朝乾夕惕】《周易·乾》:“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乾:奋勉不息。惕:警惕。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智者不博,博者不智。】(《老子》八十一章)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学而不厌】(《论语·述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论语·雍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也,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中庸》)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水之积也无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庄子·让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人》)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汉]韩婴《韩诗外传》)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汉]刘向《说苑·谈丛》)

【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汉]王充《论衡·量知》)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

【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智。】([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三国志·魏书·祖莹传》)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潜《杂诗十二首》)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子推《颜氏家训·勉学》)

【本朽则末枯,源浅则流促。】([唐]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

【俗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鹊楼》)

【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唐]张籍《别离曲》)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圣人无常师】([唐]韩愈《师说》)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唐]韩愈《进学解》)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在,师之所存。】([唐]韩愈《师说》)

【强学力行】([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惟陈言之务去】([唐]韩愈《答李翊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业患不能精】([唐]韩愈《进学解》)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九)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一寸光明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开卷有益】(宋太宗赵光义语,见[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川归》)

【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宋]程颐《为家君作试汉州学策问之二》)

【屠龙非世贤,学问求自得。】([宋]黄庭坚《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之八》)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缘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宋]朱熹)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宋]陈善《扪虱新语》)

【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宋]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宋]陆九渊《读书》)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宋]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

【虽多闻博识,不以自负。】([宋]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宋]朱敦儒《水调歌头》)

【学向勤中得】([宋]汪洙《神童诗》)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

【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清]顾炎武《与人书》之六)

【学者之患,莫大于自足而止。】([清]黄宗羲《宋元学案》)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板桥《题画》)

【学者当自树其帜】([清]郑板桥《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忧愁非读书不释,忿怒非读书不解,精神非读书不振。】([清]颜元)

【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虚。】([清]袁枚《随园诗话》)

【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艰难以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七》)

【读书三十年,方悟“惭愧”二字。】([清]王晫《今世说》卷三)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清]袁枚《随园诗话》)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艺必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莫愁天外云天远、应知问中学问长】

【积跬步自成千里、汇小流必有汪洋】

【欲破难关须向书中求巨斧、要攀高峰还从实践寻天梯】

【最忌浮云遮望眼、唯盼走马更奋蹄】

【极目需登楼上楼、尽远要临天外天】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滴泉归海大、篑土积山高】([清]李渔《笠翁对韵下》)

【上帷自励、腾飞在望】帷:书房的帷帐。

【采芹折桂、非勤莫属】

【书能化俗】(《增广贤文》)

【矢志不移、莫负初衷】

【心坚石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滴水穿石】

【天道酬勤】酬:酬答,奖励。

【惜时如金】

【一刻千金】

【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

【奋发图强】

【再接再厉】

【事在人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董其昌画旨)

【锲而不舍、候到功成】

【寸阴宜惜、一篑须加】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知识就是力量】([英国]培根)

二、修身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逊志时敏】《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怀与安,实败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襄公七年》)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殷鉴不远】《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晏子·春秋·外篇八》)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过而不改,是为过矣。】(《论语·卫灵公》)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二章)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二十四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六十六章)

【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

【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君子慎其独】(《礼记·中庸》)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哀莫大于心死】(《庄子·田子方》)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秋水》)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战国策·韩策一》)

【岂惟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下》)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荀子·修身》)

【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荀子·宥坐》)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是是非非谓之知】(《荀子·修身》)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喻老》)

【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吕氏春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商君列传》)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汉]桓宽《盐铁论·地广》)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得志有喜,不可不戒。】([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

【受人者畏人】([汉]刘向《说苑·立节》)

【君子不以私害公】([汉]刘向《新序·义勇》)

【君子有三言可贯而佩之:一曰无内疏而外亲,二曰身不善而怨他人,三曰患至而后呼天。】([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引曾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