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卓越的商界领袖
3211200000025

第25章 塔尔(LakshmiMittal)(1)

公司职务:米塔尔钢铁公司主席

米塔尔钢铁公司(Mittal Steel Company)董事长

年龄:55

身价:250亿美元

成功理念:创立了全球性钢铁企业,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和管理理念使旧式工厂盈利。

出名事迹:1976年,他利用父亲所给的资金,购买了一家陷入困境的印尼钢厂,成了这家世界最大钢铁公司的基础。(据报道,他斥资1亿美元在伦敦购买了一处新居,去年在巴黎为女儿的婚礼举办了奢华的宴会。)

多数的钢铁企业,即使规模很大,也仅在一国运营,但米塔尔在4大洲的14个国家拥有生产基地。他的许多工厂位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他可以利用那里的低工资和现代技术,以低成本制造高质量的钢铁,并卖出不错的价格,这是其营业利润去年高达61亿美元的主要原因。

去年,米塔尔赢得了他迄今最大的交易:收购了美国大型钢铁制造商国际钢铁集团(International Steel Group)。他正考虑在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新建业务,还将目光投向了祖国印度的一个大型钢铁厂。迄今为止,他在印度的商业利益最小。

他说:“我不想经营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而是经营最赚钱的钢铁企业。”

有人说:“他坚韧且有紧迫感,他事无巨细,知道公司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并赢得了员工的极大忠诚度。”——美国咨询公司世界钢铁动态(World Steel Dynamics)管理合伙人彼得·马科斯(Peter Marcus)。

1.出身贫寒,不断吞并成老大

虽然之前有很多报道说米塔尔出身豪门,并从父亲手中把家业发扬光大。但《时代》杂志最近却披露说,幼年的米塔尔其实家境贫寒。

1950年,米塔尔出生在印度西部一个长满荆棘树的小镇。他的名字“拉克希米”包含了金钱的意思,拉克希米即印度的财富之神。那时米塔尔一家20口人住在光秃秃的水泥板上,睡的是吊床,在用砖砌成的院子里露天生火做饭。米塔尔的叔叔就曾说:“我们的家庭真的很普通,绝非名门望族。”

米塔尔从小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但学习非常刻苦,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上小学时,他在尺子上刻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拉克希米·米塔尔博士,商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博士”,他的远大志向可见一斑。上大学时,米塔尔早晨到学校上课,下午到父亲的公司上班,晚上再回家复习功课。他说,刻苦努力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米塔尔的一个大学同学回忆说,他对数字非常有天赋。年仅19岁米塔尔就从圣萨维尔大学毕业,获得商业学位,加入父亲同别人合伙经营的一家钢铁公司。

25岁那年,米塔尔和一个朋友首次出国度假。当时,他父亲的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有一笔业务进展不顺。路经雅加达时,米塔尔原本打算顺便去那里看看,没想到一看就被当地的情况所吸引,全身心扑在了当地市场的开拓上。正是这次“宁要工作,不要休假”的经历显示出了他非凡的经营才能。他不仅在印尼打开了局面,而且业务越做越大,自此踏上缔造钢铁王国的征程。

1994年,米塔尔离开父亲及两位弟弟开始独自打拼。在印尼、特立尼达岛及多巴哥一带,从刚开始的一些小工厂逐渐建造起一个跨越14个国家的钢铁帝国。在过去的几年中,米塔尔共收购了20家公司,并于2004年进军美国,以45亿美元收购了国际钢铁集团。2004年底,米塔尔钢铁公司成为世界钢铁业老大,员工达到17.5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14个国家。

在一次演讲中,一个在读工商管理硕士的学生向他提问:“我多久之后才能成为你?”米塔尔对他说:“你必须努力,没有魔术让一个人一夜暴富,成功是不懈努力的结果。”

2.人弃我取,敢于大量收购“不景气行业”

在过去17年时间里,当竞争对手对那些旧钢铁工厂嗤之以鼻时,拉克希米·米塔尔却一步一步地在这些工厂废墟上,建立了强大的世界钢铁王国。

体积庞大的达布罗瓦-古尔尼恰(Dabrowa Gornicza)钢铁厂冷冷清清地坐落在波兰卡托维兹市,光线沿着暗灰色的天窗照射到室内,狭小的步道成了这个前苏联时代的遗物里最主要的行走路径。

里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将近一公里长的热轧钢厂正在热火朝天地运作,一条巨大无比的传送带,推动着钢材和热量的溶合,闪耀着炽热的鲜橙色。当棒材接触到轧辊机时,火花四溅,蒸汽急冒。空气中,混合着各种机器的呻吟声。

在东欧的不少地方,散布着这种规模可谓达到恐龙级的钢铁厂。随着前苏联的一去不复返,这些大型钢铁厂已经风光不再,很多人在不久前还预言说,他们行将就木。

但是,当别人只看到被腐蚀的金属时,拉克希米·米塔尔却窥到了发光的金元宝。仅仅在过去两年里,这位印度钢铁大亨就从波兰人和捷克人手里,捡来了五家将被遗弃的钢铁厂,搭起了其在东欧的“侏罗纪公园”。而在此之前,米塔尔已经把自己的触角,遍布到了全球四大洲。

尽管如此,米塔尔这些“不中用的”资产,一直没有引起行外人士的关注。直到2004年10月,当米塔尔宣布以4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际钢铁集团(简称ISG)时,人们方才如梦初醒。在收购方案宣布当日,米塔尔旗下的上市公司伊斯帕特国际,股价上扬了27%。

米塔尔同时宣布,到2005年上半年,伊斯帕特国际将完成与他的私人控股公司LNM的合并,组成米塔尔钢铁集团(Mittal Steel Com)。一旦合并收购完成,米塔尔将成为全球头号钢铁巨人,年钢铁输出量达到52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320亿美元,其2004年利润预计超过68亿美元。

他甚至赢得了竞争对手的褒扬。总部在卢森堡的阿塞洛(Arcelor),此前一直占据着全球钢铁行业的头把交椅。知道米塔尔收购ISG后,阿塞罗CEO盖伊·多勒马上发来了祝贺邮件。他极有雅量地称,米塔尔已经取代了他,成为全球钢铁大王。“老早以前,米塔尔就在钢铁行业展示了卓越的远见,这是大多数同行所不能做到的。”多勒说。

多勒所说的“远见”,实际上是指钢铁行业的合并。从字面意义去理解,“钢铁”往往象征着强大和持久,但是在过去几十年里,钢铁行业里的公司却过着凄惨的生活。他们为建筑公司生产钢材、为家具厂商提供五颜六色的钢片、为汽车厂商制造不锈钢,结果却是,客户们都赚取了大把的利润,他们却要为糟糕的财务、供给的过量而忐忑不安。

无论是作为供应方的煤商和铁矿商,还是诸如汽车制造商的客户方,都可以在谈判桌前趾高气扬地对待钢铁制造商。行业的低迷,致使大批钢铁公司走上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