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性健康十五讲
3230500000007

第7章 青春期的性健康(1)

对早恋的解析在人一生的经历中都有这样一段难忘的时期,他们原本还是个孩子,很快就从身体和体形上开始经历一些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开始令人捉摸不定,好像充满好奇,好像欲言又止,好像有些东西不吐不快,好像又有些话题难以启口。他们开始懂得一些新的东西,渐渐地要准备经历一些刻骨铭心的感情,这个时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首先经历身体上的变化,生理上的一些困惑不期而至,性意识进一步萌动,性心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终身难忘的性冲动,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环境造成的性压抑。早恋问题成为当今青少年的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正确认识并恰当处理这个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正面影响。

一奇妙的身体变化

青春期大约起始于10—12岁,但是变异很大,最早的可提前到5—6岁,晚的也可延迟到15—16岁。在这个时期,由于某些至今还未能完全弄明白的因素,人体中下丘脑的生物钟开始启动。垂体腺陆续分泌多种激素,分别作用于两性的生殖器官,产生生殖细胞和性激素。高水平的性激素对男孩和女孩的身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女性的青春期始于9—12岁,较男孩早。其身体变化最开始是乳房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发育,出现乳房初芽,乳晕增大,乳头开始突出。由于乳头下的乳腺管和乳房本身的结缔组织、脂肪的增生,乳房持续地增大和隆起,成为女孩身上最明显的变化。在乳房出现后不久,女孩开始长出阴毛。起初阴毛柔软色淡,随着发育逐渐增粗、卷曲、颜色加深,最终长到耻骨区,呈倒三角形分布。与此同时,女孩的身形也出现显著变化,她们迅速增高长大,骨盆也同时增宽,髋部、臀部、大腿和背部的脂肪增多,呈现女性特有的体形。

在生殖系统方面,内外生殖器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迅速发育,输卵管、子宫、宫颈和阴道都迅速增大,子宫肌层变得肥厚,阴道也增厚了。阴阜脂肪组织增厚,小阴唇增大,大阴唇增大并且更加丰满,前庭正中合拢并掩盖了增宽的阴道入口。在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的作用下,阴蒂增大变得更加敏感。

男孩的青春期较女孩来得晚,约11—13岁左右,但是持续的时间更长。最先开始变化的是睾丸和附睾,在雄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增大,阴茎也开始有了生长。12—13岁的时候阴茎的基部出现阴毛。到13—14岁时,男性青春期身体变化则以更快的速度进行,睾丸增大了一倍多,分泌雄激素的能力随之增强。生殖系统开始迅速发育,身形也开始变化。男孩的身高到18岁以前增长很快,一般会延续到20岁。男孩的发育特点是骨骼和肌肉发达而皮下脂肪较少,肩膀和胸部宽阔。

男孩到了14岁左右才会出现腋毛、体毛和胡须。起初,胡须很软、很淡,如同桃子上的绒毛一样,只限于口唇上方。到了17岁左右,出现又黑又粗的成人的胡须。男性另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喉结,也是在14岁左右,受雄激素作用而出现。

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成熟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一些女孩只需1年左右,另一些长达5—6年或更久。青春期发育受许多因素影响,如遗传、种族、社会、经济、文化、地理、营养、气候、身体脂肪的比例以及其他因素等。

二青春期的符号

男孩的困惑——遗精问题

男子在没有性交或手淫情况下的射精,称为遗精。这是在青春发育期,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后,睾丸产生的精子与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分泌液混合而成的精液,在性欲冲动或生殖器受到外界刺激后,不自觉地排出体外的一种生理现象。伴随着睡梦而发生的遗精,称为梦遗。

首次遗精的年龄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都有差异,并且有提前的趋势。在1980年代初期,初次遗精的平均年龄是:美国12.5岁,日本13岁,苏联15岁。据北京市1980年对180名男性青少年的调查,首次遗精的最小年龄为12岁,至18岁时97%的男生都有首次遗精发生。平均首次遗精年龄为15.6岁,比女性月经初潮约晚2岁。

尽管遗精是完全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受错误的性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认为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伤元气,因而产生一种遗精有害健康的错误看法。有报告显示,在其调查对象中,仅有25%的人认为遗精是完全正常的。许多人认为遗精可导致以下的疾病:心理疾病、神经官能症、阳萎不孕症,甚至是性病。还有许多人在遗精后觉得身体不舒服,甚至感到头痛、不能集中精力、疲劳、虚弱。其实这些与遗精没有关系,只不过是由于对遗精的恐怖而引起的。

向青春期的男孩讲述有关遗精的知识是我们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使他们懂得,男性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后,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精子。精子在体内贮存至一定数量后,不是被身体吸收,就是排出体外。遗精似乎起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周期性地排出精子,是为了让新产生的精子有生存之地。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精满自溢”的道理。还要使他们懂得,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是极微量的纳、钾、维生素B等,还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因此,所谓精液是人体的“精华”、“元气”之类的说法毫无科学根据。

女孩的困惑——月经问题

月经之所以称为“月经”,是因为这是妇女每月必然发生的周期性的经由阴道的流血。月经开始于性成熟时期,但此时并不是有规则的。随着性发育的完全成熟,它获得了周期性的特点: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距(月经周期)约为28—30天,整个月经期约持续3—5天。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月经初潮提前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欧洲女孩子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在19世纪中叶是16—17岁,到20世纪中叶是12—13岁,提前了4岁。美国女孩子初潮的平均年龄,五十年前是15—16岁,现在是12—13岁,提前了3岁。日本女孩子1945年平均初潮年龄是15.3岁,1981年是12.39岁,约提前了3岁。

尽管如同男子首次遗精是男子性成熟的标志一样,女性月经初潮标志着女性性成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性心理卫生学知识的匮乏,使得相当一部分女性青少年对此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据姚佩宽(1985)对上海市893名女中学生的调查,有67.1%的女生初潮时产生消极色彩的情绪体验,如不愉快、悲伤、讨厌、羞耻、紧张、恐惧、担心等。除了月经初潮外,在一般情况下,月经也会使相当一部分女性青少年产生不适应反应。一些研究指出,上述各种月经期的不良情绪反应,倘若处理不当,会引起月经紊乱乃至痛经、闭结等心身症状,并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正确地进行月经期的性心理卫生教育,使青少年能及早地掌握有关知识,对于增进其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月经初潮。当一个12—13岁的女孩初潮来临时,如果她思想上毫无准备,常常会心烦意乱、惊慌失措。如果再受到社会上一些错误看法的影响,例如认为来月经是难为情的事,则会产生羞愧的情绪;或者认为月经是“脏血”,则会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认为月经是“流血”,因而产生痛苦的情绪,等等。如前所述,约有67.1%的女孩对月经初潮有各种不同的消极情绪反应。向少女做好青春期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少女是否在心理上对月经的到来做好准备并愉快地接受,直接影响其生理、心理状况。不仅如此,最初经期的感受会形成条件反射的泛化,因而也会影响到日后经期的心身状况。因此,要给青春期的女孩做好性教育,这样可以使她们从心理做好准备,不再对突如其来的流血手足无策,让她们对月经初潮从不希望变为期待,从而避免心理上的冲突和恐惧。

初潮以后到下一次月经的间隔时间个体差异很大,据调查,间隔1个月的占76.4%,2个月的占14.22%,3个月的占6.25%,4个月的占12.5%。有过初潮的女性往往认为这种不规则是不正常或病态现象,因而感到焦虑不安;又由于下一次月经何时来难以预测,所以常常对参加正常的课外活动产生担心,甚至逃避活动。对此,家长和老师也要向她们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是由于刚进入青春期,卵巢功能尚未健全,内分泌系统之间欠协调,初潮之后,月经在半年之内不规则是正常现象,随着卵巢功能日趋完善,月经即可正常。

2.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期内以下腹部为主的,伴有神经、消化等系统异常的综合症状。这种疼痛可以是剧烈的绞痛,也可以是坠胀感或小腹、腰部、骰骨有压迫感似的隐痛、酸痛。少女在此期间常表现为抑郁、焦虑、容易激怒或寡言少语;还有的人在疼痛时会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患有痛经首先要到医院检查排除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等。再如体弱多病、贫血、子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窄、子宫过度倾屈、子宫发育不良等,都可能引起痛经。同时,心理因素也可能加重痛经,例如积极、乐观、愉快等情绪会削弱疼痛的刺激强度;反之,消极、焦虑、恐惧等情绪会增强疼痛的刺激强度。痛经与女孩子的神经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多见于弱型和强而不平衡型的人。痛经还具有暗示性,即本来没有痛经毛病的人,因看到同伴痛经的痛苦,也会发生痛经;或者原来痛经很轻的,由于别人痛经严重的暗示,痛经也加重了。因此,我们在教育女孩时不仅要让她们把月经看成是青春期“每月必经”的正常现象,从而解除许多不必要的猜疑和困惑,还要告诉她们要精神愉快,情绪放松,使自己的心胸开阔些。临床实践让明:心胸狭隘的人痛经较多,而性格开朗者痛经较少。

3.经前期综合症。经前期综合症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造成的,心理因素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前期,约有1/3—2/3的妇女会出现这种常见的生理机能变化,其主要表现是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等。这些症状也会引起女孩子的心理变化,但表现各异:如有些人易怒、好攻击,对周围的人苛求;有些人烦躁、事事不如意、坐卧不安,易与人发生口角;有些人孤僻、忧郁、多愁善感、多疑好猜、好哭;此外,还有些人感到乳房胀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涣散等。一般月经过后,症状即减弱或消失。但也有少数人为此造成心理紧张,每到月经前几天,即害怕出现上述症状,因而焦虑恐慌、烦躁不安。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反而加重了经前期综合症的症状。长此以往,还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机能,并造成其他疾病。

三性意识的萌动

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时期,主要标志是性发育和性成熟。这一期间孩子们要经历躯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上也开始有了性意识的萌醒,表现在行动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性知识的追求。青少年由于性成熟而对性知识、生育现象有了探求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这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有些青少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这种现象看做是羞耻、下流的行为,甚至是罪恶的心理,影响了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个别青少年在青春期没有从学校和家长那里得到科学的性知识,而是凭着兴趣秘密地探求性知识,从社会上得到了一些非科学的、不健康的性知识,对其个人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2.对异性的爱慕。青年男女彼此之间互相爱慕,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并且,爱慕异性是青少年恋爱成功与婚姻美满的性心理基础。一般来说,青年男女追求异性的情感特点不同。男青年对爱情往往表现得外露、热烈,显得热情奔放,但稍嫌粗犷。女青年对异性的爱慕情感往往内含、深沉,表现得娇媚、自尊,而略嫌羞涩、被动。

3.性欲望和性冲动。性欲望和性冲动是青少年发育中的正常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青少年的性欲望的生理诱因是性激素的刺激作用,性激素控制和促进了人的第二性征和附属器官的发育。与性有关的感觉、情感、记忆与想象,是引起性欲的心理因素。在青春期,每个生理发育正常的人都会有性心理的欲求,每个热恋中的青少年都不可避免地会伴有性冲动,但人是有理智的,可以自觉地控制、支配自己的冲动。因为爱情包含着性欲望,但是性欲不等于爱情。努力培养自己的高尚道德和自制能力,正确看待和克制自己的性欲望和性冲动,对青少年来说十分必要。

四性心理的变化阶段

人的性心理从儿童时就具有,当发展到青春期后,发展的步伐突然加快,并趋向成熟。性心理大致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

1.两小无猜阶段。一般在青春期之前,孩子虽然有了“性别自认”,即认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个女孩,同时也认识到别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可是这种异性的差别心理并不明显,男孩和女孩在一起玩并没有什么顾虑、羞耻和不安,一切都是天真烂漫的。